第571頁
2023-08-31 15:58:58 作者: 青山鐵杉
艾倫威爾遜著重表明英國在美國控制歐洲大陸局勢中的重要意義,美國作為一個隔著大西洋的國家,和蘇聯這種大陸強國對抗,畢竟是過於吃力了,必須在歐洲信得過的國家幫忙。
毫無疑問英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從信任度上面,從國力上面都應該比其他國家更加受到信任,這是毫無疑問的。
而美國人則表示雖然你說的都對,但是最好還是答應美國開放外匯市場的條件。不然在這個援助數額上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對此艾倫威爾遜的回答是,從人口來說,英國理所應當的得到最大的一份,從國家關係上面來講,英美之間血濃於水,現在蘇聯集團都看著,如果答應美國的條件,英國就肯定會被芬蘭化的帽子扣在頭上。
「看來我們都要向國內請示一下才行。」麥克考爾長嘆一聲,表示自己已經了解到了英國現在的難處,但是決定權不在自己,而是在華盛頓。
艾倫威爾遜則萬分感謝,表示如果美國能夠不過于堅持外匯管制上的條件,自己願意和倫敦談,在歐洲一體化的路上出一點力。
真實歷史上美國就是支持英國促進歐洲一體化,可最終英國還是處於歷史包袱,只是嘴上跟著美國呼籲歐洲一體化,自己則沒有參與進去。
最終又過了十多年,等到帝國老本吃得差不多了,被美國逼著求法國人加入歐洲共同體。落得一個灰頭土臉,那個時候法德都早已經發展起來了。
英國政治上不如法國有號召力,經濟上更不是德國的對手,好處沒拿到多少,還要跟著承受責任。
如果此時在美國的支持下對整合歐洲做一些工作,就算是最差也不可能差過歷史的。
「哦,艾倫先生,如果英國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太好了。」麥克考爾明顯來了興趣,終於有一個不怎麼固執的英國人了。
說實話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機會,有美國的支持,由英國來整合歐洲建立共同市場,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是好事。可華盛頓提出之後,倫敦一直對此含糊其辭,這讓華盛頓大惑不解,英國人是瘋了麼?
果然,對待英國還是要適當的進行一番逼迫,才能更加容易達成目的。
雖然這麼想,麥克考爾卻還是表面上非常尊重的表示,歐洲一體化對英國來說也是好事,美國還是更加信任血濃於水的英國,對明顯更加對整合歐洲市場的法國不太信任云云。
等到艾倫威爾遜離開之後,助手才過來輕聲道,「助理國務卿,英國人明明就是要飯的,還表示什麼血濃於水,太可笑了。」
「目前我們需要英國整合歐洲,打開歐洲市場會讓我們這筆援助不虧。如果英國願意操辦這件事,給英國一點甜頭未嘗不可。現在來到巴黎的各國態度迥異,我們也要和華盛頓保持聯絡。」麥克考爾淡然的說道,「如果英國配合,我們也不用把他們身上的皇帝新衣扒下來,不然對大家都不好。」
離開美國代表團駐地的艾倫威爾遜,也趕著和倫敦聯絡。這筆錢不拿白不拿,因為馬歇爾計劃當中的援助金額,百分之九十都是不用還的。
歷史上英國理所當然的拿到了最大的一份,也就是三十億美元。這是個什麼改變,蘇聯援助中國的金額具體是多少沒人知道,但美國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至少在二十億美元以上。
蘇聯和財大氣粗的美國確實是不能比的,馬歇爾計劃的總金額是蘇聯援助中國的六倍以上,可見戰後美國在經濟上的優勢是多麼巨大。
在蘇聯虎視眈眈的大前提面前,美國十分希望歐洲不要重走老路,什麼英德、法德、英法矛盾都不要在出現,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就是美國的讓這些矛盾消失的辦法。
只是英國不感興趣,在美國的再三暗示下,也只是在一旁聲援而沒有實際行動,最終才成了法德牽頭,法德關係緩和是德國無論經濟還是地緣上都需求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以法德牽頭,進行歐洲一體化的一些合作設想。在後期,想藉此脫離完全服從美國的局面,有自己的話語權,促成了歐盟的誕生。
艾倫威爾遜的想法很簡單,只要美國不對著英國施壓,而是對歐洲其他國家施壓,英國就可以幫著美國共同對其他歐洲國家施壓。
開放外匯管制的條件可以用支持歐洲一體化來換,只要未來美國不後悔,艾倫威爾遜絕對不會後悔,現在要站的賺錢,未來還要另立山頭,重鑄大英帝國的榮光。
英國本土畢竟沒有什麼廣闊的市場和人口,大英國協能不能不被美國李代桃僵還沒準呢。
就算是能保住大英國協,也和領導歐洲不矛盾,一個人都需要兩條腿走路呢,更何況是一個國家,哪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
既然美國十分希望英國支持歐洲一體化,用支持歐洲一體化來換取相對有利的條件沒什麼不可以,畢竟百分之九十是贈予的援助,不拿白不拿。
歐洲經濟一體化組織和歐共體,這些組織在成立之初,因為冷戰的需要,美國是極力促成的,這主要是因為蘇聯共同敵人的存在。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為何英國一直對歐共體牴觸,最終被美國逼著進去。但美國現在在他的面前說很看重這件事,他就可以用來談條件。
艾倫威爾遜甚至做飛機直接回了一趟倫敦,落地就直奔白廳去,解釋目前的局面,電報終究是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