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2023-08-31 15:58:58 作者: 青山鐵杉
    這也許是艾倫威爾遜和福爾采娃以盟友身份不多的慶祝,碰杯之後,艾倫威爾遜便提出了新首相的三個問題,蘇聯必須解除對奧地利的全境占領,年底之前英美法三國軍隊會進駐奧地利,英國和蘇聯必須馬上在伊朗裁軍減少駐軍規模。

    第三點就是達達尼爾海峽的問題,其中英國最關注的是伊朗的問題,二戰期間,蘇聯和英國按照協議分別進入伊朗北部和南部,而這正是雙方的傳統勢力範圍。

    二戰期間,蘇聯就已經在伊朗東北部進行了石油勘探工作,這些油田在伊朗西北部同蘇聯的亞塞拜然相連接,在伊朗的東北部同蘇聯的土庫曼斯坦相連接,但要獲得開採權必須和伊朗官方達成協議。

    「按照之前的協議,我們兩國要在年底之前撤出伊朗。現在就應該考慮撤軍的事情。」艾倫威爾遜還是主動說出了英國的條件。

    「如果我們不願意呢?」福爾采娃喝了一口酒之後,白皙的臉上有些泛紅,但沒有被酒精把腦子搞迷糊。

    「這會讓艾德禮首相對蘇聯的意圖產生疑慮。」艾倫威爾遜意味深長的開口,「不用請示什麼,我就可以猜測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大英帝國會連同巴列維王朝,邀請美軍進駐伊朗,共同對蘇聯施壓。最終的結果可能有三個,連同美國三國同時撤離,伊朗變成中立國家。第二三國在伊朗爆發衝突,第三對置一段時間消耗大家的精力,最後還是同時撤離。不管是上述三個結果出現哪個,最終的受益者都是美國。」

    「看來你們很願意把自己的利益送給美國人。」福爾采娃咯咯直笑道,「英國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大方了?」

    「血濃於水,理智上我們當然不願意便宜美國,但是要是非要在美國和蘇聯之間選擇一個,閉著眼睛也要選擇美國。」艾倫威爾遜冷著臉憤恨道,「維持現狀的話,還有英國和蘇聯的利益,如果出現了我所說的情況,蘇聯和英國什麼都得不到。」

    「白白撤軍?艾倫先生可能是在開玩笑,請問拿什麼做補償?」福爾采娃沉默了片刻開始反擊,是英國主動求上門的,肯定有交換條件。

    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非常想說沒有,可最終開口道,「關於達達尼爾海峽的通行權問題,如果蘇聯公開保證履行之前的協議,從伊朗撤軍。達達尼爾海峽的通行權,大英帝國願意幫助蘇聯爭取。」

    第104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

    「只是爭取麼?最多就是無障礙通行?」福爾采娃不滿的回答道,「土耳其說是中立,但是在戰爭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傾向於德國,這一點你們英國人也知道的。難道對土耳其施加一些懲罰算是過分麼?」

    「算是很過分。」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反駁道,「今天的朋友說不定就是明天的敵人,相信你們蘇聯內部也討論過帝國主義會怎麼對待你們,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你,蘇聯所作的最壞打算很有道理,現在雙方之所以平安無事是因為日本還沒有投降,但也是馬上的事情了。」

    「就憑土耳其,他們也能做蘇維埃的對手。」福爾采娃冷淡的笑了笑,神態不屑一顧。

    「好歹有八十萬軍隊,頂住蘇聯三個月應該不成問題。以土耳其的人口動員出來兩百萬軍隊不是問題。」艾倫威爾遜沒有被福爾采娃的訛詐嚇到,他來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不會讓蘇聯輕易地達成目的。

    英國歸根究底也是自由世界的一員,和美國的問題,無非就是平等相待還是做狗。

    但面對蘇聯嘛,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選擇一百次,九十九次都是敵對。艾倫威爾遜恰好是那百分之一,他願意儘可能的攪合出來對蘇聯有利一些的局勢。

    因為英國幾十年後退到英倫三島,失去了一切的結果他已經知道了。就想要換一種方法試一試,能不能維持大英帝國的體面。

    但這不代表把大英帝國打包送給蘇聯,他是沒有信仰的,和劍橋五傑可完全不同。

    「蘇聯應該在土耳其建立一個軍事基地,達達尼爾海峽對蘇聯太重要了。」福爾采娃見到艾倫威爾遜態度轉變,退而求其次道。

    「不可能。」艾倫威爾遜斷然拒絕,「如果蘇聯一意孤行,最終後悔的是你們。以後你們會明白,在英美蘇三國還在為了共同目的作戰的時候,把事情定下來最好。一旦戰爭結束,到時候雙方就再無溫情可言。」

    「英國所能夠做到的就是,就是和蘇聯一起,剝奪了土耳其在黑海海峽設防的權力。如果美國人加入進來,蘇聯什麼利益也得不到。」

    「我還以為你是美國人?」福爾采娃冷嘲熱諷的開口道,「一口一個美國,多親切?」

    「我對大英帝國有著基本的忠誠,提及美國是因為現實就是這樣,不但在土耳其,甚至還包括伊朗。美國都在當地進行滲透,美國是世界大戰唯一沒有被波及到的國家,我能怎麼辦?」艾倫威爾遜面色不渝的道,「大英帝國需要時間來恢復,難道蘇聯就不需要了?德國在東線被殲滅超過五百萬以上,德國首先不宣而戰,戰爭大部分都是在蘇聯境內打的,你們的損失比德國大,這一點相信蘇聯不否認吧?」

    「我以一戰時期本土作為主戰場的法國和蘇聯對比,相信不過分吧?法國損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蘇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

    艾倫威爾遜已經是給福爾采娃留面子了,他心裡清楚蘇聯光是陣亡就接近三千萬,這對於一個不到兩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