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2023-09-23 21:38:00 作者: 予喬
鍾雲輝這是第一次下場院式,若是考中,便是秀才了。
鍾萃讀書明理後,現在再看江陵侯府,往前在她面前如若龐然大物一般的侯門勛貴,現在也不過能用寥寥數語來概括。侯三代而降,為伯,要保住昔日榮耀地位,便要立功,如今江陵侯府中,只有侯爺鍾正江身有爵位,在衙門裡掛了個五品閒職,二叔三叔都無任何官職在身,幫襯不了侯府。
庶女還能嫁出去,庶子們遲早有分出去的一日,住在侯府時能得侯府庇蔭,稱一句侯府公子,若是分了出去,又沒有官職在身,便只是個平頭百姓了。
就跟現在被分出去的四叔五叔一般,從侯府分出去時只分了三兩個鋪子,一座二進的小院,沒了侯府這個龐然大物罩著,往來的也漸漸從各大家公子變成普通閒客。鍾雲輝等人若不能考中科舉,遲早一日會重複走上叔父們的路。鍾萃哪裡敢耽擱他奔前程的。
鍾萃也歇了現在寫信遞出去的事。
科舉關乎前朝大事,內閣輔臣彭郎、范奚,吏部戶部兩位尚書都在承明殿中商議此事科舉主持事宜。吏部戶部兩位尚書離去後,殿中只剩內閣輔臣彭范二人。
大越科舉制度尊前朝已延續多年,但其實效果並不佳,朝中的臣子更多是通過舉薦入朝,尤其是先帝景帝時期,許多有舊之人都通過舉薦入朝,這些舉薦之人,往往有真材實料者不多,聞衍登基後,曾數度想對朝堂制度改革。彭范二人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聞衍沉聲開口:「兩位太傅覺得如何?」說的正是關於科舉主持事宜,吏部尚書秦章舉薦吏部郎中為主考官。
吏部管理官員選拔、升遷,獎懲,科舉原本屬吏部統轄範疇。
彭范二位已經上了年紀,卻依舊精神抖擻,一心一意撲在朝中,彭太傅沉吟片刻,笑道:「陛下可還記得《唐摭言》卷一《進士歸禮部》中記載二李紛爭。」
聞衍八歲得封皇太子,這些有關科舉制度的編撰自是熟讀。只到底編撰為人,難免會在過程中添加一些觀念。《唐摭言》這書是唯一紀錄歷代前朝舊事的有關科舉的書籍。
聞衍聽懂了彭太傅的話:「太傅的意思,是讓朕效仿那歷代前朝,指定禮部。」
彭太傅正是這意思,他面帶笑意,如同多年前教授小太子帝王心計時:「陛下若想一改前朝,便只有扶植科舉寒門,成天子門生,到時四海皆是天子門生,陛下一言九鼎,自是不用再過多與前朝世家周旋,可堪為大助力。」
范奚點頭:「彭太傅所言不假,科舉是為我朝選舉人才為陛下和朝堂所用,數載以來,科舉之勢越發壯大,若放任下去,怕是又成一樁禍事,倒不如早些防範,加以疏通引導,也好早日避免,叫他們能選拔出人才來,充實朝堂。」
歷代前朝便是先有了二李紛爭,才引發了重視,將科舉全權交由吏部侍郎負責。
聞衍臉上不由得泛起笑意:「不錯,二位太傅言之有理。」國事商議定,聞衍下了御案,與他們同坐,親自給彭范二位太傅斟了茶水,溫言閒談起了其他,君臣交談甚歡。
聞衍年少時,也曾這樣日日與二位太傅比鄰而座,聽他們傳授知識,帝王之道,為君之道,課業結束,他們會同他講宮外的事。聞衍那時最喜歡聽的便是宮外的事,便是二位太傅說的是街頭巷子裡的小事也常常叫他聽得如痴如醉。
到未時,范奚二位太傅施禮告辭,聞衍親送他們出了殿門,便折返回來。楊培捧了盞參湯來,奉到御案前:「陛下,膳房特意熬好的參湯,特意給送過來的。」
聞衍微微頷首:「先放著吧。」
「是。」楊培輕輕放到桌上,便退到一側了。
聞衍手中捧著奏摺:「永壽宮,太后今日可有出宮過?」
永壽宮的情況楊培時刻叫人注意著的,有問題下邊就會報上來,他細細說了:「太后娘娘今日起得早,早上在沿著荷花池走了走,許是這天氣太熱了些,回殿裡後太后娘娘便不曾出來過。不過膳房那邊說了,今日送過去的飯食太后娘娘用得不錯。」
聞衍心知肚明,太后不願出宮並非是天氣太熱的緣故,而是太后不願意踏出宮門,甚至連宮中嬪妃也不願接見。無論聞衍如何勸,始終效果甚微。
聞衍心中有些挫敗,先帝在位時,因蘇貴妃之因,與高太后勢同水火,後宮不得干政,先帝嚴厲要求高太后如此,卻縱容蘇貴妃插手染指朝政,偏心若此,至多年夫妻恩情不顧,可那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穩坐皇位的是他這個親兒子,蘇貴妃和先帝早就作古,便是有瑕,又有誰敢多言?他身為皇帝,自是會護著母后安好的,也有這個能力叫世人奉她為尊,畢恭畢敬,母后怎的不信任他呢。
壓下心裡泛起的些微酸楚,聞衍面上絲毫沒有顯露出情緒,等楊培說完,這才交代:「確實是熱了些,叫膳房多給太后宮中備些清涼解渴的點心、水,不拘是甚,只要太后多用幾口,朕自是有賞。」
楊培弓著身子:「奴才這便去吩咐,陛下孝心可敬,太后娘娘若是知曉了指不定心裡該多高興了。」
陛下重規矩,各宮的用度每日都有定例,便是自己也奉行儉以養德的做法,不曾奢靡無度,只除對永壽宮例外。
聞衍側身看他一眼:「些許小事,不必叫太后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