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2023-09-23 19:55:37 作者: 趙安雨
第51章
正月二十,《甄嬛傳》播出的第18天,杜瑩瑩定下第一家合作廠商。
昌盛祥糕點公司位於杭州下城區近郊,在城區開有兩間門店。正月的年糕、八寶飯和宵,清明節的青團,端午節的粽子,夏天的方糕、薄荷糕,冬天的水磨年糕,搬家上樑的定勝糕,小盆友喜歡的條頭糕,70、80年代人吃過的荷花糕,這家都有的做。
總體來說,是一家前店後廠的小廠。
老闆姓吳,胖乎乎的中年人,笑眯眯的,長得就像一塊糕,進了下沙新店見人就發煙,當然杜瑩瑩就算了。
「來我廠里看看吧。」吳老闆彎腰端詳桌面兩盒糕點,熱情邀請,「能做是能做,得改模具,改配料,按照你們的要求來,還有,杜總,要多少啊?」
杜瑩瑩早就想好了:「現在說不好,邊做邊賣,如果賣得好,每月幾萬盒,賣得不好,訂單少,也許就幾千盒。」
吳老闆笑了笑,指指檔口方向,「杜總這邊,每天1、200盒?」
估算的挺准。
「對。」杜瑩瑩實話實說,「檔口是做給顧客看的,真正要賣,得在廠里大批量生產,效率才上的來。」
吳老闆說,「杜總的店打算開在哪裡?」
杜瑩瑩答,「實體店的話,今年開第一家,準備開在市里,不過,整盒糕點主要在網上賣。」
吳老闆並沒驚詫,畢竟,淘寶賣食品的鋪天蓋地,加工、代工、貼牌太常見了。「杜總啊,請,到廠里慢慢談!」
吳老闆是帶著司機來的,開一輛商務車。她想認認路,自己開車載著趙師傅,提醒自己,招一個司機,買一輛大點的車子。
半個小時以後,杜瑩瑩站在下城區一處掛著「昌盛祥」招牌的臨街檔口,默默觀察:一坨坨五彩斑斕的八寶飯,葡萄乾、紅棗、蜜豆鋪在上面,中間一層厚厚的棗泥;生元宵在比桌面還大的笸籮轉動,每動一下,就把糯米滾到身上;黑乎乎的擂沙湯圓,外面灑著黃豆粉,適合一口一個;雙釀團圓圓白白,像小孩拳頭。
另一側是層層疊疊的糕點:馬蹄造型的紅色定勝糕,花瓣造型的淺黃桂花糕;荷花糕方方正正,猛一看,有點像印花香皂。
店鋪不大,非常乾淨,也很規整,牆上貼著年畫福字,排隊的人有7、8個,都是中老年人。
吳老闆每樣拿了一塊,用紙袋裝著遞給杜瑩瑩,「現在兩家店,明年打算開第三家,走,來廠里看看。」
上了車,杜瑩瑩嚼一塊擂沙湯圓,外面是黃豆粉,一吃就是今天新做的。趙師傅沒吃,白毅快
食品廠比杜瑩瑩想像的小,一個乾乾淨淨的場院,青石地面,U型布局,左側是廚房,中間一排操作間,穿著白大褂的出來接水,右側是幾間辦公室,中間停著兩輛送貨的車。
吳老闆招呼了兩個白大褂,大概是主廚或者案上的師傅,剛進辦公室,趙師傅忽然喊:「小七。」
高個廚師愣了一下,屁顛顛跑過來,「趙大伯!您還好?」
趙師傅倒背雙手,「老嘍,湊合著活。你爸爸還行?」
高個廚師搓著手,「還行還行,關節炎,陰天下雨動不了。這這,有年頭沒見您了,伯母怎麼樣?」
趙師傅搖搖頭,「還那樣。」
咦?杜瑩瑩記得,芬姨說,趙師傅是杭州某國營食品廠的主廚,後來廠子倒閉,就日益潦倒。
想不到,這裡遇到舊相識。
吳老闆也沒想到,咳一聲,「七啊,熟人啊?好事好事,請坐請坐。」
高個廚師請兩人落座,又端茶,自己站在桌邊打量兩盒糕點,念叨著:「我老婆在電視劇里看,我還說,誰家做的,大伯押的陣啊?」
他挨個抓起點心掂一掂,念念有詞地計算,和吳老闆低聲商量。後者想了想,「杜總,您這是18種點心,18種餡料,有的模子沒有現成的,得現做,您看這樣好不好?兩位留下吃個便飯,下午點心出爐,您審一審,合適的話我們報個價。」
這是應該的。
很快,杜瑩瑩換上乾淨大褂平底鞋,戴口罩,跟著吳老闆踏入加工車間:視野中乾乾淨淨,有的工人站在案板後面搓麵團,有的清洗一盆一盆的綠豆,有的篩成袋糯米,有的調製棗泥。
趙師傅停在糕點間,彎腰查看烤箱,摸一摸爐灶上的籠屜,又挑揀著木製模具:以前杜瑩瑩不太懂,現在接觸鬥魚糕,發現模具在糕點行業非常重要。
喏,當年讀《紅樓夢》,賈寶玉挨了打,想吃蓮蓬湯。杜瑩瑩記得,書里寫「找出四副銀模子,一尺多長一寸見方,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的圖案,有菊花,有梅花,有蓮蓬,有菱角,共三、四十樣,打得十分精巧」。
看得人都餓了。
這種模具趙師傅也有,印著桃花、杏花、桂花和荷花,做出來的糕點只有掌心大。芬姨還說,趙家祖傳半屋子的精巧廚具,動亂年代被一把火燒了。
聽著都可惜。
還有錢師傅,在沒有專用模具的情況下,手工改造出來,做出來的鬥魚糕背上印著「定勝」兩個字,像模像樣的。
操作間是包裝、貼價簽、打包的地方,兩個女員工熟練地操作,把各種顏色的糕點像壘積木一樣堆進食品箱,就等著發貨了。
一路走來,據她目測,工人不到20個。
午餐就在廠里吃的,四大盆菜,一人一托盤,有雞有肉,兩個素菜,還有一大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