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頁

2023-08-31 12:48:10 作者: 肥鳥先行
    鄭回堅決不肯擔任南詔國相,而是要和閣羅鳳去往長安,大唐朝廷接受了他的請辭,另外委派他人擔任南詔國相。

    吐蕃和南詔臣服的消息傳到了長安,也傳到了正在國子監讀書的新羅留學生的耳朵里。

    新羅長期以來實行的「骨品」制度,比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度還要嚴格,寒門根本沒有進入新羅朝廷的機會。

    龐舉在大行築城,又讓新羅北道臣服,要求新羅派遣讀書人前往大唐進修。

    但是新羅的真骨貴族害怕子弟被扣在大唐做人質,最後只是讓寒門弟子前往大唐學習。

    這些寒門子弟讀過書,但是在政治上也只是鄉紳,見識到了長安的繁華之後,更是對新羅內部的情況不滿。

    大唐唯才是舉,不以出身來論貴賤,新羅留學生分成了兩派。

    一派全心全意的讀書,學習漢語,就想要通過科舉留在大唐,以後就成為一名大唐人。

    另外一派則是學習大唐的制度和經驗,想要學成之後返回新羅,改變新羅的現狀。

    但是很快,另外一種思潮出現,那就是如果新羅直接併入大唐,成為大唐的一部分,那這兩派不就變成一派了嗎?

    其實在唐初的時候,大唐就在新羅設滄浪二州,也在新羅推行過郡縣,如今很多書院都是當時大唐設立的。

    而新羅被統治地區的寒門,其實原本也屬於高句麗,對新羅王室談不上忠誠。

    三派思潮合一,於是在國子監的新羅留學生集體上書,講述新羅王室內部荒淫僭越之事,又列舉新羅王室不臣之心,請求大唐征伐新羅,仿照南詔將新羅改為公國。

    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羅內亂

    新羅留學生的這股思潮,自然逃不過東廠的監控,甚至幾個帶頭發動倡議的新羅學生,都暗中受到了東廠的影響。

    而新羅北道執政安熙予的一封上書,更是引起了長安新羅留學生的震動。

    安熙予以新羅北道海域海盜縱橫,新羅無力承擔這些地區的防務,請求駐守在鴨江的安東大都督龐舉出兵駐守平城。

    平城是新羅北部的政治中心,安熙予如此堪稱賣國的請求,卻得到了新羅北部派往大唐留學生的熱烈擁戴。

    而大唐也給了新羅北道留學生新的政策,他們可以和大唐的其他在地區監生一起,自由選修課程,完成課程通過考試就可以升入上三舍。

    而北道以南的新羅留學生,則要和扶桑、真臘等地區的留學生一樣,需要參加大唐專門為外國人設立的漢學考試,只有通過這門考試才能升入上三舍。

    升入上三舍完成結業考試就可以授予大唐職位,雖然如今國子監授予的官職多是從不入流的吏員開始,但是也算是可以找到了合法留在大唐的職位。

    而且如今吏部正在打破流內官員和流外官員的天塹,不入流官員如果政績好,通過簡單的考試也能入品,從吏員成為有品級的官員。

    而漢學考試的難度大,每年通過的人數還有限制,要知道那些扶桑猴子們,一來到大唐就會焚毀自己的身份文牒,死乞白賴的要留在大唐,每天夜裡學到半夜卷這個漢學考試,新羅人根本卷不過這些扶桑人。

    畢竟對於扶桑人來說,不能通過漢學考試就要回去做猴子了,他們要比新羅人更沒有退路。

    眼看著新羅北道的同胞享受和大唐國民一樣的待遇了,新羅南道的士子更加不滿。

    而在這個時候,新羅國王聽聞了新羅學子搞出來的動靜,嚇的立刻向大唐請求,將國子監中的新羅學子送回新羅。

    這下子國子監更是炸開了鍋,不過大唐朝廷倒是「從善如流」,將新羅南道的學子都送回到了新羅。

    不過新羅王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如果殺了這一批士子,國內肯定要爆炸,只能將這些留學大唐的學子都記在本子上,嚴令各級官員不得任用這些有過留學大唐背景的書生。

    至德二年,大唐正旦大朝會後,整個長安開始了歡慶,但是國子監內新羅學子的宿舍內哭聲雷動。

    雖然南道和北道的新羅人經常為了一些問題大打出手,可是如今北道學子能留在長安讀書,南道學子卻被禁錮做官,這就要返回南道種田。

    前幾日還是一起在長安城歡笑的同僚,日後人生可能就此天差地別。

    昔日同窗在大唐為官,而自己卻要在新羅島上種田打魚,這種落差感讓這些自詡天之驕子的書生更加不能接受。

    其中一名受到東廠「啟發」的南道士子喊道:「哭什麼!」

    「這次回國,正是我等大有作為的時候!」

    眾人紛紛看向這個南道士子,這個士子名叫全作煥,是一名富農之子,為了這次留學大唐,他父親賣掉了家中一半的田,傾盡全力將他送大唐來。

    全作煥這個人讀書不行,卻喜歡軍事,但是大唐的軍事書籍對外國人是保密的,全作煥只能從報紙上找些戰報,經常在宿舍內吹牛,暢談軍事。

    也因為他的個性鮮明,被穆榮手下的東廠番子看中,秘密資助了他一部分資金,又開始引導全作煥的思想。

    如今全作煥是鐵桿的親唐派,這次新羅王命令南道學子歸國,更是激發了所有南道學子的憤慨。

    但是全作煥卻一點不憤怒,反而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