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2023-08-31 12:48:10 作者: 肥鳥先行
    當年高宗皇帝營建東都,主要是為了控制河東的地區,而武則天能夠以周代唐,也依靠了河東世家和東都庶族的支持。

    河東世家,是從魏晉南北朝傳承下來的幾個大的世家大族。

    這些大族不僅僅是詩書傳家,擁有家傳的經學,而且家族也擁有武裝力量,成千上萬的族人聚居在一起,在唐代也有巨大的影響力。

    而東都庶族,則是東都洛陽繁榮的經濟所產生的市民階層。

    這些東都的官吏、商人、寒門子弟,通過武周朝廷的幾次科舉考試,成功登上了國家權力中心,在武則天定都洛陽的時候,洛陽地區考生科舉錄取率竟然是西京長安的三倍。

    武則天籠絡洛陽的文學之士,一個親近武周朝的東都庶族集團也隨之產生。

    武周朝末期,宰相們發動神龍政變,李唐復立,這是關隴勛貴集團協助李唐皇室完成的復辟,這之後河東世家和東都庶族就收到了朝廷隱約的打壓。

    河東世家還可以返回家中耕種,或者投入到了河東各個藩鎮做官。

    但是東都庶族就無路可退了,本來就是寒門和中低層官吏家族出身的他們,逐漸被排擠出了朝廷中樞後,迅速的衰落下去。

    甚至連帶洛陽的地位也日漸衰落了下來。

    所以這一次安祿山叛亂中,河東世家的態度非常曖昧,東都庶族更是對安祿山叛亂表示了支持。

    很顯然,對於這個即將平定的天下,一場政治清算即將到來。

    據說皇帝在鳳翔府行在已經擬好了需要清算的名單,而太子李俶接手西路軍,也是同樣是為了主導這次政治清算。

    郭子儀嘆息了一聲,他雖然是武將,但是對於朝廷的尿性也看的通透。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皇太子還是尊重郭子儀的軍事建議的,只要郭子儀乖乖的去打兩京,太子都是全力支持的。

    那也就只能去攻打兩京了,大唐浩浩蕩蕩的十五萬大軍,開始向兩京集合。

    而與此同時,大唐劍南道,洱海地區。

    南詔國主閣邏鳳正在命令工匠雕刻一座石碑,這座石碑名為德化碑。

    也就是去年,南詔剛剛擊敗了劍南留後李宓所率的七萬步兵。

    唐軍勞師遠征,進至南詔都城太和城,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這之後,大唐徹底失去了對南詔的控制。

    南詔國主閣邏鳳立的這塊石碑,寫著南詔國主對於大唐、南詔和吐蕃之間戰爭的論述,表明了南詔立國,只是「迫不得已的自衛反擊」。

    同時閣邏鳳又虛偽的在碑上表明了自己對想要和大唐重歸於好的願望。

    碑文是南詔清平官鄭回所寫,鄭回原本是大唐的進士,在和南詔的戰爭中被俘虜後,南詔國主閣邏鳳將他拜為老師,又任命他為南詔清平官。

    清平官,相當於大唐的宰相,是南詔國主下的第一人。

    等到石碑建造完畢,閣邏鳳拉著清平官鄭回說道:「前日吐蕃又派來使者,要冊封吾為贊普鍾,這是贊普弟弟的意思,鄭師,我們要如何回應?」

    私下裡,閣邏鳳都是稱呼鄭回為鄭師,南詔的體制也都是鄭回仿照大唐體制建立的。

    鄭回嘆息一聲說道:「國主,如今大唐兩都未復,劍南道能夠抵禦吐蕃人進攻就不錯了,本是我南詔發展的大好時機。」

    「可沒想到這吐蕃贊普剛剛繼位,竟然就有如此的手段,若是再拒絕吐蕃的冊封,恐怕吐蕃大軍就要來興師問罪了。」

    閣邏鳳也是重重的嘆息一聲,他看著即將完工的德化碑,去年雖然殲滅了大唐遠征的軍隊,但是南詔也是損失慘重。

    如今的南詔,實在沒辦法再抵擋吐蕃的進軍了。

    其實按照鄭回的設計,南詔這樣的小國,最好能夠在大唐和吐蕃之間反覆橫跳,兩邊吃好處。

    可是大唐劍南節度使留後李宓立功心切,多次派兵進攻南詔,最後甚至在沒有奏請朝廷的情況下,盡起了劍南軍的精銳,想要先斬後奏滅了南詔立功。

    最後李宓因為輕敵被全殲,大唐和南詔之間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

    如果徹底倒向吐蕃,那南詔和大唐就要變成生死仇敵了。

    而吐蕃一定會利用南詔來牽制大唐,這也是閣邏鳳不願意看到的。

    鄭回也嘆息一聲說道:「希望立此德化碑,日後還有和大唐重歸於好的機會吧。」

    而兩人談論的吐蕃贊普,正高高的坐在贊普宮中,年輕的贊普面無表情,看著煙霧繚繞下苯教巫師全身抽搐的詭異舞蹈。

    終於熬到了祭祀完畢,帶著詭異面具的苯教巫師退下後,年輕的贊普看著兩邊恭敬的大臣,宣布了一條重要的律令。

    贊普決定增加「尚論」的名額。

    原本吐蕃一共有五位大論。

    贊普宮有一位輔佐贊普,參贊軍國要事的大論,這也是吐蕃的宰相。

    又在四方設立大論,這就是四方大論,等於是擁有宰相頭銜,分鎮各地的節度使。

    不過在贊普宮的大論,經常會變成凌駕在贊普之上的權相,甚至當今贊普還是繼承人的時候,都差點被老贊普的大論廢除。

    所以年輕的贊普決定將大論的人數從五人擴充到九人,除了四方大論維持不變之外,在贊普宮再設立四名大論。

    這樣,贊普宮的大論就從一人變成了五人,這也相當於從獨相制度變成了群相制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