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2023-08-31 12:48:10 作者: 肥鳥先行
接著李泌又說道:「要在肅州涼州建造馬場,那就需要購買桑苗,朝廷和河西節度使府早就已經入不敷出,這筆錢誰能掏出來?」
沒想到這次房琯也有準備,他說道:「這個泌公不必擔心,河西節度使可以給有信用的百姓擔保,先購買桑苗,等製成絹之後再還桑苗的錢。如果百姓給不出,那再由河西節度使府出。」
李泌又問道:「若是將馬場改為桑田,那這田是授田呢,還是朝廷的官田?」
李泌的這個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大唐的礦產和馬場都是朝廷直接所有的,並不參與到本地土地授田,也不能當做永業田賜給勛貴功臣。
可一旦馬場改為桑田,那就變成了可以授田的私田,那就不受到朝廷的控制了。
房琯說道:「當然是將馬場作為桑田授予百姓,不過前面也說了,桑田需要種上桑苗,所以必須要嚴加甄選有能力耕種的百姓,再授予他們桑田。」
李泌立刻對皇帝李亨說道:「聖人,臣反對改馬為桑之策!朝廷的馬場授出去容易,日後再從百姓手裡拿回來就困難了!河西之馬關乎朝廷百年馬政,不可輕動啊!」
這下子李亨也有些猶豫,房琯向他秘密進奏的時候,李亨還覺得改馬為桑的國策是大大的妙計。
朝廷盤活了廢棄的馬場,百姓獲得了上好的桑田,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還能夠增加河西的賦稅。
可是現在李泌這麼一說,李亨又猶豫起來。
房琯立刻說道:「聖人,我願意立軍令狀,改馬為桑之後,河西供應朝廷的戰馬一匹不少!還能夠增加兩成!若是不能做到,請陛下斬房琯的腦袋!」
聽到房琯這麼說,皇帝立刻說道:「改馬為桑乃是兩全其美之策,就有房愛卿主抓這條國策吧!」
次日,皇帝親自賜予房琯河西節度使的雙節雙旌,然後將節度使大印賜予房琯,詔令他總管河西諸州民政及諸軍事。
房琯帶著新任的河西節度使府判官竇參,他剛招募的河西節度使署吏們,浩浩蕩蕩的北上涼州上任去了。
而原河西節度使的一名年輕署吏,在房琯到任前,就懸掛上官印辭職離開節度使府。
這位名叫楊炎的節度使府掌書記,一家三代都因為孝行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嘉獎。
而楊炎年少就才思敏捷,文辭華麗,年紀輕輕就被徵辟到河西節度使府擔任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文書起草。
和楊炎同行的,是他剛剛認識的好友。
這名讀書人要比楊炎稍大一些,也是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
他的名字叫做劉宴,是一名鼎鼎大名的神童。
當年劉宴剛剛八歲,上皇李隆基封禪泰山,劉宴作為百姓代表向皇帝進獻絳節。
上皇李隆基聽說了劉宴的神通事跡,故意讓寵妃楊玉環「施粉黛如巾櫛」,打扮停當。
上皇目視劉晏發問,「正字,正得幾字?」
劉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
此話一語雙關,不僅說出了「朋」字的字形結構特點,還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黨相互勾結的時弊。
以字諫皇帝,劉宴很快名揚天下,但是劉宴並不願意出仕,依然在家鄉讀書。
安祿山叛亂,至德元年末,劉宴得到了第五琦的邀請,徵召他協助第五琦處理江淮鹽鐵事務。
本來劉宴都準備應召了,卻遇到了永王李璘的叛亂,江淮動亂之下,劉宴不願意出仕江淮,就動身前往靈武行在。
可沒想到等他到了靈武,御駕已經去了鳳翔府。
劉宴想了想,看到了靈武的邊境風光,想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決定繼續出塞到安西看看。
劉宴繼續西行,在涼州結識了同樣少年揚名的楊炎,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楊炎當場辭官,決定和劉宴一起出玉門關,見識一下塞外風光。
剛剛出了玉門關的楊炎和劉宴,卻從商隊那邊聽到了一個大新聞。
建寧王李炎要在沙洲城舉行一次大辯論,討論山林牧場到底是應由官府掌控還是交給百姓經營。
楊炎和劉宴都對財賦之術感興趣,這個辯論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於是決定前往沙州城。
楊炎和劉宴坐上了一種奇怪的馬車,這種馬車的輪轂竟然奢侈的用鐵製造,坐在馬車裡竟然一點都不顛簸,而且速度要比普通馬車快得多。
車夫坐在馬車頂上架勢馬車,三匹駿馬拉著馬車,前進速度和騎馬差不多了,但是卻沒有騎馬的辛苦。
木質的車廂不僅僅能夠抵擋風沙,坐在車廂里的人還能互相聊天,原本艱苦枯燥的旅行,都變得舒服了不少。
聽說這種馬車是建寧王手下巧匠的發明,楊炎和劉宴都嘖嘖稱奇,如果這種馬車能夠推廣全國,那長途旅行就不再是一種困難的事情了。
「楊三郎,沒想到出了這玉門關,反而要比關內更加繁榮。」楊炎在族內排行第三,所以親近的人都稱呼他為楊三郎。
楊炎透過窗戶,看著官道上連綿的商隊也說道:「是啊,我也沒想到這關外竟然有如此的景色。」
從玉門關往西,這裡就算是建寧王控制的領地了,大量的商賈成群結隊的前往瓜州城。
劉宴七歲舉神通,博覽群書,對山川地理非常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