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2023-09-23 19:44:15 作者: 洛水伽楠
    介紹完畢,朱書記做為東道主,熱情地招呼大家。顧立春頗有眼色地招手叫過早侯在一旁的觀光車,請大家上車。

    所謂的觀光車,其實就是顧立春帶領趙高他們用一輛壞掉的拖拉機改造的。五場有輛拖拉機年頭太過久遠,一用力一用爬坡就歇火,顧立春等人費了很大氣力才修好,但這車跟老人似的,不能幹重活。顧立春只好讓它發揮餘熱,專門在平坦的道路上拉人。至於後面的觀光車,是用三輛架子車拼成的,一共有三十多個位子,上面有頂蓬,四周只有很矮的遮擋,因為這種車很適合兜風觀光,所以大家都稱它為觀光車,平常是用來充當五場的公交車。

    大家上了這輛造型獨特的觀光車,都覺得稀奇,有的人還左摸摸右看看。待車輛一行駛起來,發現還真不錯,車開得不快,不太顛簸,噪音也不大,吹著涼風看風景,讓人頗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於副場長笑道:「小鄧,你們這車不錯。」

    鄧場指指顧立春,說道:「這是我的秘書小顧弄的,這車平時就是我們五場的公共汽車,大家去總場場辦都是乘坐它去,車子在豬場和幾個家屬區附近還設有臨時站點。」

    於副場長道:「這個辦法好,方便群眾出行嘛。」

    其他人也紛紛說好,顧立春也是第一次正式進入大家的視線。

    等觀光車上了主道路以後,車上眾人就看到了路兩旁的紅色標語,先是一條醒目的「頭頂一輪紅太陽,革命路上不迷茫」,接著是「心裡想著x主席,天大困難踩腳底」,標語又紅又專,有力量又有氣魄。車上的幾個主要領導時不時地點點頭。

    路上有標語就罷了,到了苜蓿地,那邊的茅草亭上也用橫幅打著標語:「與天地斗,天低頭;與地斗,地豐收。」

    鄧場:「……」還挺押韻。

    年副局長笑道:「老談,老史,你們農場有人才啊,你們看這標語一套一套的,都挺貼切。」

    兩人謙虛了兩句,史書記問朱書記:「小朱,這些標語都是誰寫的?」

    朱書記態度恭謹:「史書記,這是農牧科的小顧同志寫的。」

    又是小顧?史書記瞥了一眼顧立春,道:「你就是顧立春?」

    顧立春答道:「史書記,我是顧立春。」

    談場長之前就聽鄧場提過這個名字,也不由得多看了顧立春一眼。

    他們說話間,觀光車已經停了下來,眾人陸續下車去參觀苜蓿。

    苜蓿地里,工人們正在用收割機收割苜蓿,大家停下來看一看,聞一聞苜蓿的氣味,有的甚至還上嘴嘗一嘗味道。

    他們中有的人認識苜蓿,有的不認識,認識的看門道,不認識的好奇地問東問西。

    由顧立春在一旁解答:「苜蓿適合種在沙地上,是一種高品質牧草,豬牛羊都能吃。從春天到秋末,一年可以收割五六次,我們目前已與省城和京市的奶牛場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趁著大傢伙提問的時候,紅日農場的葉副場長尋個空隙,湊到顧立春跟前,問道:「你好,你就是負責五場農牧科的顧立春顧同志?我是葉北林。」

    顧立春握著他的手,笑道:「葉同志你好,我們終於順利會師了。」

    葉北林不由得一怔,剛才聽到鄧場提到這人姓顧,他就有些疑惑,沒想到還真是他的那位筆友,他沒料到對方年紀這么小。

    現場的人太多,顧立春也不方便說太多,他一語雙關:「葉同志,等我帶各位領導和同志參觀後,咱們再好好交流交流。」

    葉北林長連忙點頭,「好的,顧同志,你先忙你的,稍後咱們再交流。」

    葉北林話音一落,就被別人擠了出去,「顧同志,我們那裡的土質適合種苜蓿嗎?我希望與你多交流學習。」

    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拋出來,顧立春耐心地一一回答。他的態度落落大方,解答問題深入淺出,明白易懂,贏得了大家的好感。

    大家在苜蓿地逗留了半個多小時,接著便進了豬場,豬場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豬舍的牆上刷著八個大字:積極革命,科學養豬。

    豬場不但沒有異味,反而聞到一股好聞的酒香味。

    眾人都好奇豬場為什麼會有酒味?顧立春笑著解釋道:「我們豬場有工人用酒槽拌豬食,就發現豬們似乎很愛吃酸甜、軟熟的食物,我就讓他們把蘆葦、各種野菜、青草,粉碎後加入酒麴和酒槽發酵,結果還真有效果。豬們確實很愛吃,此舉不但節省了糧食,還讓豬吃了帶著醉意入睡,長膘更快。」

    大家聽後倍覺稀奇,紛紛湊近了豬欄去看,結果就發現豬舍里那群白白胖胖的豬們,果然睡倒一片,工作人員喚了幾聲,豬們以為又有吃食,醉醺醺地起來一看食槽是空的,翻著豬眼,不忿地哼哼幾聲,倒地接著睡。

    大家沒忍住,爆發出一陣笑聲。

    離過年還有好幾個月,可是這批豬已經又肥又壯,最重的看著有二百斤往上,再養上幾個月,超三百斤輕而易舉。

    談場長一看到這種情況,興致來了,他微微笑著,看著顧立春道:「不錯不錯,又省糧食又能利用五分場荒地沼澤多的地理優勢,這麼好的方法怎麼沒聽你們往上報?」

    顧立春謹慎地答道:「這個方法剛開始實施,我們還需要多一些實踐。等到實驗次數多了,拿到一部分可信的數據,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後再上報比較穩妥。畢竟,領袖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