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2023-09-23 16:19:43 作者: 西子棲
    作者有話說:

    第128章 三觀不合

    諸藩王陸續回京參加趙王喪禮。

    竟無一人未到場。

    皇上失望之餘, 也略有欣慰,原本想來個殺雞儆猴,既然大家都這麼乖覺, 倒也不必傷及自家骨肉, 趙王張耀的葬禮,停靈半月,極盡哀榮,之後葬入高祖皇陵, 這也是慣例。

    趙王一脈,世代陪葬高祖皇陵。

    喪儀結束後, 皇上把諸王留在京中半年, 因新上任的宗正卿、趙王張浩尚在孝中,由宗正少卿張琛與平南伯凌岳, 一道前往各封地, 接管當地守衛軍,從中挑選武藝高強者,編入北軍新成立的一個驍武軍中。

    其餘人等, 皆闔家遷徒至北境護邊,並由朝廷發放一百五十貫安家費。

    在右僕射尚全的建議下,這筆守衛軍遷徒戍邊的安家費, 最終由各藩王承擔。

    昌平七年,朝廷以一種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回了藩王在封地內享有的統兵權,從此, 藩王在封地內的權力進一步被限制。

    朝廷在對外用兵時, 再不用擔心後院起火。

    ——

    溧陽長公主府。

    這日下晌, 溧陽長公主從宮裡回到府上後, 臉色一直不是很好,哪怕她什麼話都沒說,然而,慶陽公主站在對方面前,卻覺得壓力很大,進門後,都不敢坐著。

    直到溧陽長公主回過神來,看到站著的兒婦,吩咐道:「站著做什麼,坐下吧。」

    慶陽公主應了聲喏,瞧著婆婆慈和的臉,卻不敢有絲毫懈怠,「我瞧著,朱家的莫夫人挺好說話的……」

    「好說話有什麼用,好說話的人都做不了主。」溧陽長公主搖了搖頭,「以後對朱家不用太熱絡,我已經答應了皇后的提親,讓七娘嫁給南陽王。」

    七娘是是慶陽公主的親生女兒,封政通縣主。

    慶陽公主聽了,很驚訝,有點著急道:「可南陽王手有疾,註定與大位有緣。」 她還想說,這和她們原來商量的不一樣,她們進京前,是籌謀讓女兒七娘與京兆王張稷議親。

    南陽王張禾,是皇上第三子。

    「你以為我願意?」

    溧陽長公主也很憋屈,她籌謀這麼長時間,甚至為了與朱家搭上關係,透過襄陽向朱元妃傳話,想把孫女政通縣主嫁給元妃弟弟,她雖不在京城,但通過各種消息,算準了朱家人的性格,不會應下這門親事。

    為了以防萬一,她甚至讓慶陽另給襄陽傳口信,不讓襄陽接這個媒。

    結果也如她所料,她回京時,朱三郎已定了親。

    這個時候,她再以玩笑的形式,向皇上提及,未能與朱家結親的遺憾,討得皇上喜歡,再提及孫女政通與京兆王張稷年歲相當,從而水到渠成說起倆人的婚事,只是不承想,皇上根本不接茬。

    她猶記得,皇上當時含笑看她的那一眼,目光犀利,仿佛看穿了一切,事後回想起來,她仍心有餘悸,難怪鄧家沒了,鄧廢后死了,各藩王都趴下了,邊境的胡人也怕他。

    這些人都不冤。

    皇兄那麼溫和的一個人,倒是生了個極厲害的兒子。

    之後,就聽皇上對劉皇后說道:三郎也該議親了。

    她當時心裡咯噔了一下,宴會結束,劉皇后便把她留了下來,向她提親,為南陽王張禾求娶政通。

    她不想答應,但她知道,她必須答應。

    拋開這十來年,她不在京城,隨駙馬陳譯外放蜀地為官外,她之前在京城,也算宮中沉浮幾十年,太過清楚,皇子不容挑選與拒絕,哪怕是最不受寵的皇子,也輪不到外人來嫌棄。

    何況南陽王張禾因出生日子好,被皇上稱讚過是個有福氣的孩子,也頗得聖寵,就更輪不上她來挑剔了。

    她離開京城十來年,京城的天,已完全變了,

    溧陽長公主抬頭,望向兒婦慶陽公主,「你晚點把十三娘送到我院裡來,以後讓她住在我院子裡。」

    慶陽公主一聽,臉色大變,喊了聲阿家,卻又不敢說出反對的話,十三娘是夫君的庶女,之前養在她公主府,婆婆一直沒有過問。

    「她的身份做不了王妃或太子妃,但可以做個孺人或太子良娣。」溧陽長公主解釋道,又看了眼慶陽公主,「你是她嫡母,她將來真有大造化,你也能跟著受益,遠的不說,說近的,眼下的莫夫人,京中貴婦,誰能出其右?」

    「莫夫人也只是朱元妃的嫡母,又是商戶出身,元妃生母盧縣君還活著,卻遠遠比不了她。」溧陽長公主提醒著慶陽公主。

    慶陽公主心裡苦澀:世上有幾個像朱元妃這般無情的。

    卻不敢反駁,她要是敢反對,婆婆兼姑母有好幾個理由在等著她,最後結果就是她不爭氣,她女兒政通不爭氣,婆婆逼不得已,為了陳家的榮耀,才做此決定。

    陳家想再出一位皇后。

    這個皇后只要是陳家女就行,是不是她慶陽親生的,無關緊要。

    昌平八年春,南陽王張禾與政通縣主大婚,婚禮在諸王宅舉辦,一個月,南陽王攜王妃一同赴藩國。

    這年五月初五,端陽佳節。

    皇上命刑恩與曲姑領尚宮局在搖光殿舉辦一場端陽宴,邀請京中五品以上官員家眷參加,並著令每位家眷攜閨中適齡女兒參加宮宴。

    「這些都是皇后挑出來的,你可以先看看,方便明日宮宴上,能把人和名字對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