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頁
2023-09-23 16:15:43 作者: 唐四方
春晚這場盛宴依然在進行著,只是與何向東無關了,播出的時候,何向東也只是匆匆看了幾眼,便興趣缺缺了。
新世紀終於來了,二十一世紀,2000年,這是新的一年,也是向文社搬家之後新的一年,向文社在何向東等人的經營下,在邱武宇的幫助下,已經漸漸恢復了元氣,有了當初老向文社的風采了。
一切都在變好。
2000年牡丹獎頒獎,最後的結果公布了,何向東雖然評書和相聲兩門都拿了第一,但是最後頒獎的時候他只拿了一個獎項。
這個結果也在何向東的預料之中,牡丹獎名額有限,是不可能給他一個人兩個名額的。
這個獎項是評書的牡丹獎,相聲,他沒有拿獎。
牡丹獎是曲藝界打算復興曲藝的一種方式,得獎的藝人隨後都在電視台報紙等各大媒體曝光了,曲藝界也的確做出努力了,可惜這一切與何向東無關,他拿了獎就繼續潛心扎在向文社裡面了,低調的不得了。
媒體還有曲藝界仿佛都忘了還有何向東這個人物了,仿佛忘了那個藝壓全國群雄,一個人壓下了相聲和評書兩大門派所有高手的驚才絕艷的天驕了。
何向東對此沒有任何表示,但他感覺自己很對不起薛果,所以頒獎那天他都沒有去領獎,獎盃還是主辦方寄過來的。
人總是健忘的,再大的災難,在兩三年之後都會漸漸忘記掉,等到旁人提醒的時候才恍然驚醒,曾經居然還發生過這件大事。
連天災都是如此,就更何況只是一個人呢,還是一個並沒有太大名氣的人。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忙碌著,為生活打拼著,哪裡有空去懷念一個本就不熟的人啊。
更何況何向東還一直很低調,低調到讓所有人都忽視了他。
轉眼間四年過去了,這四年何向東一直埋頭在向文社的發展和徒弟的培養之中,沒跟主流相聲界接觸,也沒有上電視,連當初要聯手封殺何向東的那些相聲大腕兒都忘了這個人了。
侯三爺也找過何向東幾次,他還是不想放棄這個人才,想把他帶上電視,還想讓他重返文工團,可是何向東都婉拒了。
侯三爺終於對何向東絕望了,深深一嘆之後,離開了。
現在的何向東就真正是變成了一個沒有名氣的最普通不過民間相聲藝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一個被相聲界遺忘的人。
相聲界確實已經想不起來還有何向東這個人了,想不起來還有一個那麼熱愛傳統相聲的人了,甚至連何向東曾經工作過的文工團的同事們都想不起他來了。
這些人都想不起來那個在西線大型慰問演出上驚才絕艷的人物了,這些人都想不起來那個靠著單口相聲就能把全場觀眾留到最後的天才演員了。
是的,他們都忘了,人總是健忘的,不是嗎?
相聲界年輕一輩也忘了那個曾經讓他們倍感壓力的名字了,大腕兒們也忘了那個大肆宣揚相聲十二門功課的年輕小伙子了。
除了和何向東關係很好的那幾個相聲演員之外,其他人真的忘了他了,連當初對何向東非常看好的,篤定他能龍飛九霄的嚴亮都忘了。
是的,相聲界已經沒人記得何向東了。
新世紀以來,科技發展迅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娛樂業也在快速發展著,人們的娛樂選擇更多樣化了,曲藝也更一步沒落了,現在的曲藝好像是真的沒人聽了。都快死了,國家倒是也花力氣拯救了,可惜真的收效甚微。
好消息也有,民間也多了一些曲藝園子,北京城裡面也多了幾家相聲小劇場,最出名的就是斗爺的周末相聲俱樂部,03年開的,雖然常常有相聲大腕兒去串場,可依然是慘澹經營,要不是靠著向政府申請資助,恐怕還得賠了。
相聲慘澹,真正的慘澹啊,大批相聲演員已經改行了,都開始多棲登陸了,其中演電影演小品的居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馬老師的徒弟馮爺,他當年也是相聲界一位響噹噹的腕兒,現在也都開始演小品了,相聲反而很少說了。
坊間還有傳聞說馮爺打算推動相聲小品化,用小品的方式來演繹相聲,豐富相聲的表演形式,給相聲注入新的活力。
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過這一切與向文社無關,與何向東無關,這是一家傳統的相聲班子,學的是真正的傳統相聲。
在相聲界都在高舉著求新求變救相聲的大旗的時候,就只有這麼一家在堅持著傳統相聲。
而現在是2003年10月。
第0529章 徒弟
北京大興一家農家小院,房子是新蓋的,外牆上還貼上了潔白的瓷磚,看起來很顯眼,這種瓷磚房子再過幾年也就落伍了,不過在二十一世紀初在農村還是相當流行的。
這房子是大興農村的房子,也保留了農村人典型的特點,就是院子做的很大,房子剛剛一百平,院子居然也有一百平。
秋日的清晨,天氣不寒不熱,秋風吹在身上很舒服,乾淨爽利。今天這農家小院裡面待的不是農民,因為這些人手上拿著的傢伙事兒不是農具。
小院裡面站著四個小年輕,手上傢伙各異,一個眉目清秀的小子雙手拿著快板熟練地打著:「咵哩哩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哩哩咵,小小的寶盒一塊銅,能工巧匠把它造成。四塊銅梆加一木,三面兒黑一面兒紅。雖然說不是值錢的寶,萬貫家財寶盒裡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