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2023-09-23 16:15:43 作者: 唐四方
「啊?」方文岐傻眼了。
觀眾也哈哈大笑。
一老一少朝觀眾一鞠躬就下台了,這段相聲叫《造廚》,是個傳統的老段子,這爺倆也把最後的底給改了,原本的底是「我們這孩子就是個奶油腦袋」,現在改成「一熱就流腦漿子」,笑果更好一點。
待到兩人退下場了,觀眾還在議論不休。
「這相聲是好玩啊,真好聽。」
「是啊,跟電視裡面真不一樣啊,各種什麼段子都能來。」
「他們好像說的都是傳統相聲,裡面這些東西我都沒聽過。」
「我喜歡那小孩,真有意思,真機靈啊。」
「是啊,我也喜歡,太好玩。」
「我明兒還來。」
「我也來。」
……
80年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很匱乏,基本上還是以聽廣播為主,電視說是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了,但整個中國又豈止千家萬戶,電視的普及率很低。
所以那個年代的曲藝還是比較火的,誦說類的相聲、評書、快板書、山東快書之類的,鼓曲類的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河南墜子、單弦兒等等,興盛的時候有上百種,但是到了21世紀之後就消亡到了十幾種,很多曲種無人繼承,藝人死亡,曲種也就亡了,實在可悲。
這裡面原因有很多,有內部也有外部的,拿相聲來說,八十年代算是火的,到九十年代相聲市場就消失了,沒人聽了。一方面是相聲越來越死板,越來越模式化,另一方面就是各種娛樂業的發展,電視電影動畫歌曲小品話劇之類的娛樂文化迅速普及,給已經死板了的相聲重重一擊。
當然話還是那句話,永遠沒有過時的藝術,只有過時的藝人,你怪不了誰的。
第0069章 返場(一)
方文岐和何向東下場休息,楊三上場,唱了一段快板書,十八愁,說虎也愁,狼也愁,象也愁,這個鹿也愁,騾子也愁馬也愁。牛也愁,羊也愁,豬也愁,這個狗也愁,鴨子也愁鵝也愁。蛤蟆愁,螃蟹愁,蛤蜊愁,這個烏龜愁,魚愁蝦愁,各有分由。
一段經典的繞口令快板書,非常見功夫,楊三的快板也打得好說的也好,幾乎是一口氣說下來,半點沒有磕磕絆絆的樣子,一氣呵成氣度儼然,觀眾也大聲喝彩,叫好聲不斷,這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最後一個節目是個群口相聲,依舊是扒馬褂,楊三是逗哏的,方文岐是捧哏的,何向東是膩縫的。從觀眾的角度看,何向東站在最左邊,是通常的逗哏位置,方文岐在桌子裡面是捧哏的位置,而楊三站在最右邊。
扒馬褂這個群口相聲比較特殊,他的逗哏是站在桌子的最右邊,那位把馬褂借出去,嘴上沒個把門的,到處胡說八道的人,捧哏的不信就去問那位借了人家馬褂的那位,那位為了保住身上的馬褂,就幫逗哏的圓謊,這叫膩縫。
什麼是膩縫,就是把人家的謊給圓回來,把那縫兒給合上,這叫膩縫。從真正的意義上來說,相聲裡面膩縫兒的也就扒馬褂有,其他群口相聲也有叫膩兒的,但也是從這裡過去的。
《扒馬褂》這段相聲也叫《圓謊》,是從《笑林廣記》及《續金陵瑣記》中的笑話來的,版本有很多,其中最經典的是1951年文藝界春節晚會上張壽臣、馬三立和趙佩茹這三位老先生合說的,三位都是藝術水平極高的老前輩,配合在一起也是絕了,相當厲害。
何向東爺仨說的也不錯,何向東雖然年幼,但是機靈聰明,把小孩子為了保住馬褂又圓不了謊的那種焦急的神態表現地淋漓盡致。楊三也是相聲前輩了,功力很深厚,三兩句就把一個嘴上沒把門的沒溜兒的人給展現出來,方文岐說是楊三的本色出演。
至於方文岐就更不用說了,說了大半輩子相聲的人,相聲功夫早就爐火純青了,他來量活大家都放心,話不多不少,但是每一句話都是在節骨眼上,把控著整個相聲的節奏和進度,這爺仨的配合的很好。
在觀眾爆發的熱烈掌聲和叫好聲之中,這爺仨開始返場。
第一次返場,楊三先下去休息了,何向東和方文岐返場,何向東逗哏,方文岐捧哏,方文岐是不遺餘力地捧他這寶貝徒弟啊。
何向東攏攏袖子,正正經經站好了,方文岐雙手撐在桌子上,看著自己的徒弟,這幾段大活兒使下來,他已經很累了。
台下觀眾也起鬨。
「小孩再給我們唱一個。」
「小孩快下來,下來。」
「小孩結婚沒有啊?」
……
現場很嘈雜。
何向東笑笑道:「唱一會兒再唱,現在大傢伙兒先聽我們說一個小段兒怎麼樣啊?」
今夜的觀眾很激動,很興奮,也很熱情,各種嘈雜的聲音就是停不下來。
後台白鳳山和林正軍心都揪起來了,觀眾聲音都比演員要大了,這要怎麼說啊,這要是他們唱戲遇到這種情況,就是觀眾砸場子了,這戲就唱不了了。
不過這在相聲演員這裡根本不算事,咱們小何老闆什麼沒見過啊,何向東大聲道:「好了,不要再說了,再說我要放狗了。」
方文岐也笑道:「哪有狗啊?」
觀眾依然停不下來。
何向東腦袋往後一揚,大喊:「把籠子裡面的林經理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