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2023-09-23 09:54:54 作者: 懷愫
一家聞見了香味,家家都出來買面,秀娘就占了沈大郎賃來的屋子門前的地頭兒做生意,不消半個時辰,一刀刀切好的面賣了個精光,還有人拿碗出來總她饒些湯汁兒,回去好拌飯吃。
給看蠶人做吃食很有賺頭,可人數多了也吃不消,秀娘回來便在床上鋪了塊青布,把匣子裡的錢全倒在上面,除了沈大郎一戶里的全都付了定,其餘全是吃零的,不給整數。
她拿繩兒把這些一文一文的銅板串起來,來回數了好幾回,算一算這一日光是賣面倒有四百多文,賣了三十多碗面,一鍋豬腸連湯帶水賣個精光。
這下她更把繡活兒生意擺到一邊,既這活計能做,第二日秀娘又去,潘氏被她攔在門口不叫出門,沈老爹是個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人,呆在家裡便神仙似的拿了把羽扇,趿著鞋子躺在靠椅上搖晃,再不肯看孩子的,要是二人都離了家,兩個娃娃誰來看。
頭一日潘氏得了錢,心裡不樂也只得坐住了,拿了秀娘買來的絲線繡花兒,妍姐兒蓉姐兒兩個便縮在屋子裡玩瓷娃娃,不一時陳阿婆把寧姐兒也帶了來,托潘氏給看著,她要帶著安哥兒往鄉間去,給兒子兒媳婦送些家常衣裳。
走水路快的很,早間去晚間就回了,陳阿婆摸摸寧姐兒的頭:「今兒就在蓉姐兒家裡搭夥。」她蒸了一籃子的包子,肉餡還是秀娘幫著調的,她也知道秀娘每日都往蠶兒街去,挎了籃子便宜誇她:「你是好福氣,有這麼個能掙的女兒,秀娘真是不易,尋常男人家也沒這樣的進帳,不若等夏至,跟我一同到南山上去。」
濼水鎮人過得比旁地兒富裕,在吃上頭也願花錢,幾條商鋪街除了南北貨成衣店,多數是食鋪腳店,賣的細貴酒水各種吃食。
鎮上除了年節時分,能賺著錢的就是清明夏至,清明時節南山上的古聖人讀書台聚了一群書生,把酒問明月清風,作幾句酸詩,湊兩幅對子。
一群人里總有一個牽頭的,酒水花果小食全是這人會鈔,這些人要臉要面兒,家中又富,被幾句一捧便真箇覺著自個兒是李杜再世,銀子流水一樣的花銷出去。
再有便是夏至,江州府城豪富人家往濼水南山消夏,呼奴使婢帶駕車騎馬的往南山上建的別墅里去,小販貨郎這時便擔了柴米麵油菜蔬魚肉,一應家常要使的東西坐了船擔到南山腳下,在空地兒石台子上叫賣,這些人家的小廝使女總要下來買了回去。
每年都有養蠶織綢的人家拿了彩緞子去南山下兜售,小戶人家是一匹一匹的攢出來的,不比大戶一出絲就是二十多匹,自有牙行遇叫人上門來收,他們那些攢出一匹是一匹,往南山上賣許得的價兒還更高些。
陳阿婆家裡雖富了,這項營生卻不願丟,她每回都留下上好的五六匹緞子,等著給富貴人家上門去看,談定了價錢才賣,一來不爭這幾個錢,二來她倒跟潘氏一樣毛病,就愛湊個熱鬧,看一回江州府里來的富豪人家排場,回來好跟老姐妹們嘮上好多回。
潘氏早想跟了去瞧,可家裡剛織起來的綢還沒攢到多少,這一年下來總要有三匹多了,不如跟著陳阿婆碰碰運氣去,她家裡為著方便下鄉,還買了一條船,平日裡租給船夫出船撈藕打魚,到了蠶季便收回來用。
兩人說合定了,陳阿婆歡歡喜喜去了,潘氏便把寧姐兒帶到屋裡,叫三個女孩兒一處玩,裡頭妍姐兒最大,一下子管住兩個小的,叫蓉姐兒拿了帕子給娃娃擦臉,另一個抱住小瓷狗,給它順毛。
三個娃娃正樂著,外頭有人闖進門來,家中有人門自然是不栓的,那人一進門就嚷:「王四郎,王四郎坐的船沉啦!」
蓉姐兒吃著一嚇,手裡抱著的瓷娃娃「啪」的一聲掉在地下,頭跟身子摔打粉碎。
第21章 坐商船四郎遇水匪
王四郎坐的船是兩層大船,原是坐了小船出去的,到了江州港口跟著茶葉鋪的掌柜換了大船,船家是慣走這條道的,那個掌柜也是跟人拼的船,滿付身家在這上頭,自然要尋靠得住的人。
茶葉受不得cháo,第二層的客房全拆開了船板兒隔斷用來放茶葉,連那個掌柜自己都住在一層,被褥上頭帶足了濕氣,白日裡拿出去攤在甲板上曬乾了,夜裡拿回來不一會兒就又是cháo的,窗子一開一股子水汽漫進來,到了半夜裡起了霧,一片白茫茫的什麼也看不清楚。
王四郎初上船還只守了他的兩筐茶葉,一刻都不敢擅離,後來才知道似他這樣的貨,在這樣的船上只能算是個零頭,那些個客商全不放在眼裡,他此時才算見識了什麼叫作豪富。
船上人也分出三六九等來,六人間四人間兩人間單人間,按日子收房錢,王四郎自是住在六人間裡,船上也不包飯,單啃乾糧過活。
那荷包鼓漲有銀子的,每到一處靠了岸便下去買些布綢頭面,一箱子一箱子往船上搬,說是往家捎帶給妻子女兒的,倒有一半折在了窯姐兒身上,幾句親哥熱弟的一叫,便開了箱籠往外掏東西。
還有人一靠岸便下去尋歡作樂,叫了粉頭唱小曲兒彈琵琶,船上也不禁,還有掛了紅燈的橋子抬到船上來,整個一層樓都能聽著女人彈唱的聲兒,船老大帶了水手們也各處討杯酒吃,還有客商使了錢專給他們開一席的。
王四郎隻身縮在船艙里,頭兩日旁人還以為他坐不慣船,後頭見他日日跟了船上的水手們一處吃飯,吃的麥皮饅頭就醃菜,曉得他本錢不足,再下船去作耍也不再叫他一道。
他出來時身上帶足了吃食,秀娘從徐家娘子那裡賤價買來的豬肉,放在鍋里燜得透熟,片成花牌大小的片,又給他帶了一小瓮的醬汁兒,讓他就了白面饅頭吃。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王四郎帶的那一包肉哪裡捨得一天裡就吃了,問船家討了水,冷饅冷肉吃著也有滋味,滷好的豬耳朵味厚色濃,把饅頭掰開了厚在裡頭,一口能下去半個。
倒有個四川客商同他們一處,每每拎回酒肉來請,回回都不落下王四郎,王四郎吃過一次虧,存了十二分的小心,不很敢吃他的,那四川客商也不勉強,只一日送了吃食來,見他油紙包里的鹵豬耳便兩眼放光。
王四郎請他坐下同吃,一間客艙里的人全出去了,正好占了兩把椅子對坐斟酒,一包豬耳朵,四川客商一個人全吃了,摸了肚皮直咂嘴兒:「你渾家好手藝,我那婆娘原也做得好,我常不在家,病沒了三四年才知道,倒是好久不曾嘗過這滋味了。」
那四川客商從此便同王四郎熟識起不,見著旁人瞧不起王四郎那兩筐茶葉,嘖一聲開了腔:「誰不是一筐兩筐起的家,甭理旁人怎的說,吃得苦中苦,總有發達的一天。」
他說起話來南腔北調,一句裡頭混了好幾個地方的話:「咱起初販貨連兩筐茶葉都沒得,你這本錢已經不低嘍。」
他腦滿腸肥肚兒圓,說起話來還搖頭晃腦,可這一句王四郎便願吃他的,待拿了自家的銀子買些回謝他,他卻怎麼也不肯吃:「莫事莫事,你那幾個本錢,不如等販完了茶再請。」
王四郎一筆筆記在心裡,那客商也不單請他一個,家家都請了,多個朋友多條路,天南地北就沒有他不跑的地方,跟人論起交情一套一套的,一個船上單他的貨最多。
旁人也樂得跟他打交道,白吃白喝不算,還能聽許多地方上的新鮮事兒,王四郎卻留了神,這個四川客商看著糊裡糊塗,實則卻是個再精明不過的人。
被人白占了便宜也不計較,吃喝上頭也散漫,有人叫了好酒粉頭,問他借些銀子使使,他開了錢袋子任人拿,可誰要問起他是怎麼發的家,販的茶葉又賣到哪些個鋪子,怎麼進貨怎麼出貨,進是個什麼價兒出又是什麼價,他卻打了哈哈一句都不肯吐露。
王四郎聽他一句便知道這人早年也是苦過來的,二層有一半是他的貨,說起話來只要是販貨,就沒有他沒沾過的,王四郎有心跟他多交際,便使了一錢銀子跟人換了鋪位,睡在那客商的間隔,又曉得客商百無一愛,除了豬耳朵下酒是見天要吃。
下了船跟人打聽得城中哪家有鹵得好的豬耳朵,肥爛爛的切了一碟子,拿油紙包著去叩他的門,那客商果然歡喜,拉了王四郎坐下,兩人喝酒吃菜,一回二回,那不願說的也就透露一二,總歸王四郎本錢小,分他些湯喝總捨得的。
船上要一個月的光景,兩人混得熟了,那客商見他只有兩筐茶大方的把這茶一同算在自己的貨里,只等到了地頭叫王四郎跟他一併下船,把這兩筐按實價賣出去,王四郎初來乍道,跟了他走也不怕別人壓了價兒。
半個月都走的順暢,將要到灈州府這天起了大霧,船行在一處狹窄水路,卡著谷口慢慢駛出去,黃昏還沒駛到港口,摸了黑行船是大忌,月亮被雲霧遮了去,水色茫茫,星子都沒有,船老大緊皺了眉頭,最後還是決定不往前行,下了錨先靠著灘邊的石台樹林泊上一夜,到天明再往港口去。
眾人行船的經驗豐富,曉得雨多了就有霧,渾不當一回事兒,王四郎卻是頭一回坐船,艙里眾人都睡得打鼾,他卻瞪了眼睛睡不著覺,窗子外頭的樹梢來回晃動,前半夜沒出來的月亮後半夜間從雲層里探了頭,照得室里一片明亮。
六個人一間艙,他翻騰多了上鋪的人便咂嘴兒嘟囔,王四郎翻個身爬起來,輕聲道:「我往甲板上走走去。」也沒人理會他,他開門兒出去了還有人不耐煩的咒罵一聲。
王四郎只作沒聽著,放輕了手腳往欄杆邊坐下,尋了個角落,支了腿不出聲,出來這些時日他很有些想家了,伸手往兜里去掏媳婦給他fèng的汗巾子,摸了那個邊把嘆氣聲往肚子裡咽。
船艙里悶得很,半個多月沒有能洗上澡,幾個大男人睡在一處又是腳臭又是汗酸,味兒別提多難聞,到了甲板上叫風一吹倒有些舒慡,此時才剛入春,夜裡春寒入骨,王四郎吃不住坐了一會兒便要進艙。
船板兒輕輕一晃,往樹林石台邊傾斜過去,王四郎只聽得悶響一聲,對面甲板上似有重物被拋了上來。濼水鎮臨湖有船,年少時常聽村里出去的人回來說些江中水匪的事,雖那掌柜跟船上的商人都說這條線走了多回從沒出事,他卻是緊著一根筋不放鬆。
先是東西扔了上來,再就是有人細細索索攀了繩子往船舷上爬,王四郎躡著手腳過去探頭一望,貓爪兒在月光下泛著銀白的光,他原在巡軍鋪屋乾的就是這個,貓爪子便是用來攀樓上牆用的,上面的鐵勾子緊緊扣住欄杆,下面的人把繩子綁在腰間,上來一個再把繩子放下去拉另一個。
一排五個鐵貓爪子,少說也有十個人,一船上都是吃了滿肚兒酒睡得昏昏沉沉的客商,連水手們也陸續去睡了,王四郎先尋了梯子下樓,想把人都給推起來,點了火拿上傢伙事兒未必干不過這些水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