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2023-09-23 08:20:42 作者: 松下有鶴
    康王領意,以還有事要做的理由告退。

    他和溫子望打了個擦肩,二人彼此頷首,一進一出。

    「陛下。」溫子望一見綏帝便行大禮,將手中之物奉上頭頂,由內衛呈給綏帝。

    這是一本剛做出的帳簿,登記了諸多金銀器具,還有糧食、布匹、成衣、馬匹等物,粗略看去,都是難以計數的巨財。

    「這是何意?」

    「小人雖只是一介商賈,亦有為民之心,此次賑災糧一案已水落石出,但追回糧食還需一段時日。災民不能再等,小人願捐出溫家一半家財,請陛下代為救濟。」

    綏帝道:「為何不自己前去?」

    溫子望露出羞赧之色,「官府的賑災糧尚且有人敢打主意,我們溫家自行前去,路途還不知能不能保全這些東西。由陛下親自下令,宵小之輩才不敢妄動。何況我們也不知那邊詳情,貿然前去,豈知不是添亂,只能大膽前來勞煩陛下。」

    其實他捐出的這些,已遠遠超過了賑災所需,其中深意為何,大約只有他和綏帝彼此知曉。

    綏帝沉吟片刻,親自上前扶他,「有你們這等俠義之商,是大綏之福。」

    「陛下過譽,愧不敢當。」

    綏帝卻道不是過譽,當場傳人來,要給溫家親筆賜下匾額。溫子望連忙跪地謝恩,想來不出多時,揚州甚至整個江南道都會知道,溫家因為捐了賑災糧,而得到了天子親筆書寫的匾額。

    給官府捐贈之風,想必也能刮一段時日。

    溫子望再次領略到綏帝籌謀之深遠時,也頗感意外之喜,畢竟是捐給官府的銀錢,本做好了水花都激不起的打算,沒想到陛下還願意給一份榮譽。

    銀子可以慢慢賺,這種榮譽可是終生難得。

    有這御賜的匾額在,今後溫家行事必能事半功倍。

    綏帝揮筆題字,對溫子望和煦道:「你是聰慧之人,入仕亦能作為,可惜你志不在此,如此便好好經商,這是朕對你的期望。」

    溫子望瞬間領會到甚麼,抬眸與綏帝對視,在那雙銳利的鳳眼中,感覺到了自己所想的意思。

    幾乎是毫不猶豫地俯首,「小人必不負陛下所望。」

    作者有話說:

    鑑於前面幾章有小小爭議,還是作話說明一下。

    其實前文中從未有過任何綏帝想讓慕家或溫家給南音當「靠山」的描述,唯一一次提到的,可能是太后希望南音和家人打好關係。對於陛下而言,他根本不需要這兩家給南音當靠山,兩次詢問南音是否要給慕致遠特殊待遇,是他以為南音在乎和父兄的感情,想讓南音開心,而非真正要重用他們,就像前文說的,官府也會不得不養些閒人。

    至於溫家就更別說了,扶他們當所謂的靠山是不可能的(說相如端還有可能),讓南音回來探親還是那個理由,彌補她缺少親情、缺少愛的遺憾。這次賑災糧的事,溫家只在其中扮演了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甚至還只是二叔偷偷參與了一個小環節且不知內情,而且溫子望也在儘量彌補過錯了,他沒必要去趕盡殺絕。

    再者,溫家也不是得知南音和陛下的關係才去攀附甚麼的(也壓根沒有攀附的行為),文里應該寫得很清楚,在這次動亂前,他們是壓根不知道這些的,所以有些說溫家也是見了利益湊上來的評論,我都懷疑是不是寫了自己也不知道的內容。溫家上一輩確實為了利益把南音母親推出去了,但我不認為就要一桿子打死所有人,至少這些親人對南音都是真心的。不過有些人對這種「好」的要求可能比較高,覺得不能摻雜任何利益或者瑕疵,這點就見仁見智啦。

    只能說,如果慕家或溫家犯了大錯,南音去求情(當然女鵝做不出這種事),綏帝會為了她網開一面。但其他的所有決定(包括之前慕家的貶職升職),百分之八十都是出於政治和利益考量,不存在你們說的因為南音故意抬舉,或者故意放過他們。

    康王的事,涉及劇透就不說了。

    ps.我在設想大表哥那段劇情的時候,還覺得他比較有魄力很聰明,也很喜歡他,結果發現和我一樣想法的並不多_(:з」∠)_大概是我筆力不夠,沒把心中所想很好地表達出來,下次努力。

    第57章

    揚州之行, 綏帝來得突然,去得也迅速。賑災糧一事徹底了結,揚州、明州兩地官員被徹底清洗了遍, 諸多官位空懸, 只留下少許主事之人。

    若不儘早解決,定會引得兩地持續動盪,時日一久,或許將會被另一個王家趁虛而入。

    他需要回京和中書令、戶部尚書等人商議, 把空缺的官職一一補上。

    來時他是走官道快馬加鞭,去時也是如此, 這樣的方式不適合南音。

    因此最後陪南音在揚州城內待了一日,綏帝便要先行離開了。

    南音親送綏帝至城外。

    山林蔥鬱, 廣闊的官道上,內衛在兩側牽馬等候, 目不斜視,視線有意避開路口的兩道身影。

    綏帝身著玄色勁裝,顯得肩闊腿長,英姿勃發, 有種雄渾的力量感。

    如今尚未大婚,在旁人面前,他對南音的親近總會多加控制,兩人離得雖近,但無任何接觸。

    他道:「我另留了十名內衛,半月後你就和康王、相如端一同歸京。」

    南音說好,並不因今日和綏帝的分別而惆悵, 畢竟二人很快就能重聚, 倒是因此想起了即將到來和外祖母等人的分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