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頁
2023-09-23 05:24:08 作者: 漫漫步歸
光這兩個其實就已經可以得到答案了。
張夫人臉色發白,嘴唇顫了顫,喃喃:「我所知曉的長平之戰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說是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大損,幾乎就沒了能耕地的青壯年,可謂是家家辦喪事、戶戶有哀鳴,並且當時邯鄲被親和列國包圍,城內百姓易子而食。」
「《東周列國志》中易子而食之事則有華元登床劫子反的故事。」徐和修在一旁補充道,「大概就是說春秋時期,楚莊王攻打宋國,大軍圍城,宋都糧草已盡,情況危急,這時宋國的右師華元急中生智,半夜單身去到楚軍營中挾持楚國大夫子反。華元登床劫子反,告訴他宋城內已經「折骨為炊,易子而食」,結果司馬子反回去後要求楚王退兵,楚莊王不忍,於是「引師而去」。」
這個謎面委實簡單,只消稍知曉其中兩個故事以上的人便可發現其中的共同之處。
想來這位明鏡先生本意也並非用謎題為難他們,就差沒將謎題明晃晃的告訴他們了。
安靜了一刻,喬苒一哂,語氣中多了幾分嘲諷:「此人如今的手段倒是精進了不少,比起先前兩個案子,如今倒是還給提示了。」
這話一出,周圍登時便安靜了下來,眾人臉色皆十分難看。
這是把大理寺當猴在耍嗎?還玩猜謎這一套?
被帶走了夫君和愛子的張夫人臉色慘白,喬苒冷笑了一聲之後便向她走了過去。
「張夫人。」喬苒說道,「關於這個明鏡先生,你知道多少?」
既然是明鏡先生給的謎題,那多半是與明鏡先生本人的經歷有關了。
以前兩次的案子來看,那人都不會直接動手,而是躲在後頭以人為刀,借刀殺人。他所借的刀不管是綠意還是葛懷素一家,動手殺人必然是有所過往和圖謀的,如此的話,這一次對方的刀若是明鏡先生,這個明鏡先生必然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
「方才我便在想明鏡先生的事情,」張夫人聞言,看了眼喬苒,回她道,「明鏡先生於我夫君而言是恩師,素日裡我等對明鏡先生也十分尊敬,自然不會多問明鏡先生的過往,是以知道的關於明鏡先生的過往也不比旁人多多少。」
當然,同喬大人他們這些頭一次遇到明鏡先生的人比起來,她知道的還是多了不少的。
「明鏡先生的長安官話說的極好,一開始我等都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不過後來才知曉明鏡先生祖上並非長安人氏,是自外鄉流落長安的流民。明鏡先生的父親讀書也算有天賦,通過在書苑旁聽考中了秀才,之後又中了進士,之後聽聞明鏡先生的父親做過幾年的小官,可是因不會鑽營加上沒有門路,官場並不如意,處處受人排擠,後來便乾脆辭了官,做起了教書先生。」張夫人一一道來,「明鏡先生的父親做官雖然不行,可聽聞教書很是不錯,是以有不少學生進不了國子監便來明鏡先生的父親這裡讀書,久而久之,明鏡先生一家的私塾也變得小有名氣了起來,之後明鏡先生子承父業,將私塾開做一個小的書院延續了下來。」
雖然官場不順,可這教書之上教得好自也能收穫名望與錢財,是以明鏡先生在長安的日子其實過得很是不錯。
素日裡的明鏡先生更是一副只教書育人的做派,看淡金錢財物,為人嘖嘖稱讚。
張夫人確實知曉的不多,將自己所知的關於明鏡先生的事情盡數說了一遍之後,幾乎也找不出什麼關於明鏡先生的線索來,若說有,大概也只有一條了。
「你是說明鏡先生先祖曾是流民?」喬苒想了想,問張夫人,「可知他先祖因何成了流民?」
明鏡先生給的謎題是「易子而食」四個字,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多半是因為天災人禍,百姓將將餓死引起的。
這等天災人禍自然會出現一批的流民。
張夫人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如今想來,才發覺有些古怪,明鏡先生似乎從未提過他先祖成為流民的原因,此前也不是沒有學生隨口一提,卻每每都被他用各種藉口糊弄了過去。」
當然,明鏡先生為師長,有這個身份在,他要想糊弄過去自也比一般人要方便的多。
「過去二十年我等從未想過明鏡先生會有什麼問題,」張夫人說到這裡,忍不住苦笑了起來,「直到方才那個老錢提及之前,我都未曾想過這些事。」
掩飾二十年不曾露出過真面目,一想便令人無端生出幾分寒意來。
張夫人克制不住的有些發抖,一想到被明鏡先生帶走的夫君和愛子,這種惶惶之感便更甚。
相比張夫人的難以冷靜,喬苒倒是要好了不少,她頓了一頓,忽看向張夫人開口道:「張夫人,你家祖上也曾是流民。」
這話一出,張夫人便愣住了。
女孩子是肯定陳述的語氣,不是疑問或者感慨。
「喬大人,你的意思莫不是我的先祖曾同明鏡先生的先祖有關?」張夫人下意識的咬了咬下唇,心中莫名的不安。
先前不曾想到,可喬大人這話一出,此前一些莫名其妙之處似乎都被一隻看不見的手串聯了起來。
她祖上與明鏡先生祖上皆是流民,那個離開之人莫名其妙的提及了她的出生以及過往,再加上明鏡先生無緣無故對夫君和朗兒出手,很多事越是細想便越發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