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頁
2023-09-23 05:24:08 作者: 漫漫步歸
張解自不用說,從女孩子沒有開口遣人將那些烏孫人送去長安府衙便看出她想接手這件事了,所以對此他只囑咐了她一聲「小心行事」。
喬苒朝他點了點頭,看向裴卿卿。
張解都不說什麼,她還能說什麼,裴卿卿表示理解,卻沒忘記瞟向那個許久不見的甄大人。這大人多大的人了,怎麼什麼事都要叫喬小姐操心呢!連找個人都要喬小姐幫忙,也真是好意思。還好,她在洛陽可沒有不好意思的替他省錢,不然可叫喬小姐虧大了。
才回來,連熱茶都沒喝上一口便又擔上事了,同甄仕遠離開大理寺經過正中大堂時,喬苒下意識的往徐和修和謝承澤的位子看了一眼。
他二人也正往這邊看來,見她望過來,徐和修朝她擠了擠眼,而後指了指身下的坐墊,一旁的謝承澤倒沒有擠眉弄眼,只是端著熱茶遙遙朝她一舉杯。
喬苒還以一個白眼,只是眼裡卻多了幾絲微不可見的笑意。
這兩人是在笑她回來之後連坐都沒來得急坐一下,熱茶都沒喝一口便又出去做事了,這當然只是玩得好的朋友間的玩笑,喬苒心中有一瞬的高興,甚至生出了一種恍若重新回到了她初來長安時的情形了。
那時,她與張解的感情還不明朗,他二人是張解最好的朋友,也即將成為她的朋友。
只是有些事發生了便是發生了,不可能回到過去了。喬苒再次看了眼這兩個仿佛已經徹底從徐十小姐的事上走出來的人,抬腳跟上了甄仕遠。
所謂使館,便是異邦來使下榻之處,來長安的異邦使節都會住在這裡,可八方來朝的長安城使館裡卻並不是只住了一國的使館。
這是甄仕遠和喬苒走入使館之後才知道的。
原來,長安城的使館裡居然住了好幾國的使節,而此前,除卻被陛下領入年宴的烏孫人之外,有好些他們之前甚至根本不曾聽聞。
「使節之事由禮部接手,不過有好些異邦的使節前來大楚之事,大抵除了禮部之外也沒有別部衙門知道了。」甄仕遠唏噓了一聲「禮部還真夠低調的」便接過使館小吏遞來的冊子翻閱了起來。
冊子上記錄著除了匈奴烏孫部落的人之外,住在使館裡的有同來自西域天竺的使節,也有來自海外倭國與高句麗兩國的使節。
所以,如今的長安城使館裡住了四國的使節。
第734章 戳穿
「不是所有使節來長安都是為了大事,有些不過是為了送幾個學生來長安國子監讀書而已。」派來的禮部官員是個熟人,姚晃笑著朝甄仕遠和喬苒打了個招呼,解釋了起來,「我長安國子監中異邦學生不在少數,他們仰慕大楚中原文化,也渴望習得中原禮儀律法之流,有些學成之後會回歸家國,以所學報效國家,有些則因喜歡大楚中原文化而在長安定居。」
中原文化源遠流長,這也是八方來朝的原因。
「在使館裡的高句麗人同倭國人便是送學生來長安國子監讀書的,因不涉及國與國之間的交涉,便只由禮部出面交待,安置好三餐住處,」姚晃解釋的很認真,畢竟也是熟人了,所以他沒有半點搪塞的想法,說完高句麗和倭國使節之後,他便伸手指向了一旁一群穿著袈裟的天竺僧人,道,「至於天竺人則是為了找尋一本天竺失蹤許久,前些年卻聽聞在大楚出現過的佛家經文而來的。」
這些異國使節尤其是高句麗同倭國人的相貌其實與漢人是有些相似的,可即便是穿著一樣的漢人衣裳,漢話說的再好,言談舉止之間卻也有些微的差異,所以經由姚晃介紹之後,眾人很快便分清楚了各國的使節。
頓了頓之後,姚晃便接著說道:「按理說這些使節來自不同的異邦,應當也沒有什麼交集……」
豈料這話還未說完,便被使館的小吏打斷了,那小吏忙道:「來的時候沒什麼交集,在使館住了一些時日之後,習慣又不同,磕磕碰碰定是有的。」
這話倒有些道理,別說是異邦人了,就是同是大楚人甚至四鄰街坊,住在一個屋檐下總會吵起來。
今日這個的籃子放在你家門口了,明日你家的餿饅頭丟到我家窗下了等等,瑣碎的閒事不少,自然會有爭執。
「所以,烏孫人在使館裡可同哪國的使節有過爭執了?」在去往烏孫小族長屋子的途中,甄仕遠順嘴問了一句。
使館小吏聞言忙道:「有的有的,都有過呢!同天竺僧人的衝突是因著他們那小族長要早起,天竺僧人早睡早起,每日都要念經,因著這個事同另三國的使節都發生過矛盾。」
「還有烏孫人喜食牛羊,倭國人喜食魚類,高句麗人喜食醃製之物,這三樣事物卻皆又是有味兒之物,牛羊的膻味,魚的腥味,醃製食物的酸味夾雜在一起,各有各的喜歡卻又十分厭惡別家的味道,為了這個起過不知多少回衝突。」
「還有那些僧人食素,有時烏孫人的牛羊或者倭國人的魚類沾了水,對那些僧人而言便是犯了大忌,為此還曾數次大打出手。」使館小吏邊走邊說。
不管是什麼人,事實證明,即便是代表國家顏面出使懂禮的使節,有時候也同尋常人一樣會為芝麻蒜皮的小事打架,他都已經不知看過多少回了,早習慣了。
「除了吃食還有習慣,互相看不順眼為此爭吵的事情時有發生。」使館小吏帶著他們穿過長廊,走向烏孫人居住的別館,「總之若要問衝突的事那四家兩兩相對,皆有不順眼和爭吵之時。一開始,還想著尋我來主持公道,可我不過是個小吏,能主持什麼?於是便自顧自爭吵帶人打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