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2023-09-22 23:03:32 作者: 青雲上
    作者有話要說:

    親親們早上好!後面的內容請自行腦補~

    小廣告,收藏接檔文和作者!嘿嘿嘿~感謝在2020-04-13 17:48:30~2020-04-14 11:31: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晚晴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0087618、最初的夢想 20瓶;有隻喵兒叫旺財 15瓶;41118107、繁花夢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87章 情漸濃慧哥周歲

    梅香過完生日後, 慧哥兒已經有十一個月了。

    他開始不滿足於成天被人抱著,兩隻腳總想沾地。因他穿的鞋是軟底鞋,不大適合在地上走。

    梅香偶爾架著他的兩隻胳膊讓他在床上或者榻上走動。

    慧哥兒兩隻小腳只要沾到東西, 立刻就開始往前邁。若是大人跟著他往前走, 他來來回回的搗騰也不知道累。若是架著他人不走,他就站在那裡蹦蹦跳跳。

    從九個月開始,慧哥兒就總想蹦。梅香擔心他的小腿太軟沒長結實,不敢讓他蹦的太狠。

    如今都十一個月了, 蹦一蹦也行。

    梅香知道慧哥兒很快就要開始學走路, 光穿這種軟底鞋肯定不行了。說是軟底鞋,其實就是厚一些的襪子。

    梅香又趕緊給慧哥兒做了兩雙小鞋, 小孩子的腳嫩,鞋子不光要做大一些,還得軟活。

    梅香按照慧哥兒的小腳又放大了一些, 做了兩雙春天穿的鞋。

    鞋做好了之後, 梅香並沒有立刻給慧哥兒穿,而是反覆揉捏兩雙小鞋,等小鞋子柔軟了之後, 再下水洗。洗過了之後曬乾,曬乾了之後再揉。

    直等小鞋子柔軟的不再硌腳,梅香才敢給慧哥兒穿。

    穿上了帶底的鞋子,梅香開始把慧哥兒放在地上。

    孩子學走路可不容易, 他自己辛苦, 整日跌跌撞撞的。大人彎著腰,更是累。

    葉氏提前告訴梅香, 讓她用兩條洗臉手巾做了根綁帶,綁帶系在孩子嘎吱窩下, 從後面拎著他,大人不用一直彎腰。

    自從梅香懷孕後,葉氏每次見女兒都要提醒她,「女人的腰可要愛護好,懷著孩子多累呀,身上一天吊著幾十斤的重量,沉甸甸的。若是一兩日也就罷了,這一懷就是十個月。等孩子生下來,整日抱在懷裡,手也酸腰也疼。你這還是頭一個,若是腰傷了,後面可怎麼弄呢!別看你身子骨好,但也經不住這樣日復一日的煎熬。」

    有了葉氏的時時提醒,梅香從不仗著自己力氣大而不愛惜自己的身子骨。

    慧哥兒一學走路,梅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用綁帶拉著他。

    慧哥兒可不管是綁帶拉著他還是爹娘架著他,只要兩隻小腳能沾地,他就來來回回的走。

    就在慧哥兒剛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黃家的喜饃鋪子漸漸又開始有人來訂貨。

    正月間除了生孩子,其餘辦喜事的少。一進二月,各種各樣的喜事都開始操辦了。許多都是想趁著春上天氣暖和,又是農閒,把該辦的事情辦了。

    家裡多了小柱,每次做喜饃的時候,梅香都會去幫忙一起做,小柱在一邊帶著慧哥兒玩。

    小柱的屋子在正院西耳房,因家裡人少,他單獨住了一間。小柱來的時候只帶了幾件換洗衣服,這也是時下的規矩,師傅收徒弟,徒弟任你管教,但你得負責他的吃穿。

    梅香把黃茂林的幾件舊衣服改小了,預備留給小柱穿。小柱也不嫌棄,反正都是幹活穿的。

    吳掌柜中途來過一回,叮囑他好生聽師傅師母的話,勤快一些。

    郭家姑嫂聽梅香說過小柱勤快老實之後,也不再多問。外甥大了,如今管著這麼大一片家業,什麼事情他心裡都有數,倒不必我們這些婦道人家囉嗦。

    梅香過完生日之後,那根金簪子就一直戴在頭上。

    葉氏最先發現,也是很為女兒高興。可著整個平安鎮,能戴金簪子的也不多。

    郭家姑嫂見到梅香的金子並未說話,人家小夫妻情份好,兒子都生了,且外甥媳婦又能幹,當的起一根金簪子。

    再說家裡的豆腐坊,自打黃茂林到縣裡聯繫了幾個買家之後,隔兩三天他就要去縣城送一次貨。因他常去縣裡,家裡有時候便顧不上。

    黃茂林與黃炎夏商議,「阿爹,往後我們往鄉下少去一些可行?倘若我不在家,梅香要帶孩子,小柱還小,阿爹一個人里里外外如何能忙得過來?照往常那樣,咬一咬牙也不是撐不過來。但兒子想,我們一家子整日這樣忙忙碌碌,為的是甚?還不是想讓家裡人過好一些。若為了多掙幾個銀子,累的阿爹風裡來雨里去,梅香整日忙忙叨叨連梳洗都沒功夫,這日子不但沒過好,反倒越過越糟糕,無非是一個月多個幾兩銀子罷了。」

    黃炎夏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如今連一個月幾兩銀子都看不上了!」

    黃茂林忙笑著解釋,「阿爹說笑了,兒子連一個銅板都看得重,更別說一個月幾兩銀子了。但這銀子哪裡能掙的完,如今鎮上天天都有人,已經不分逢集和背集了,豆腐本來就比以前賣的多,再加上如今兒子往縣城裡送貨。這兩項的進益,總抵得過鄉下賣豆腐的收成。」

    黃炎夏仍舊有些捨不得,「你不去鄉下,人家最多不吃豆腐,但你卻要白損失許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