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2023-09-22 15:09:06 作者: 傳山
一路上還算順暢,就到了B市下火車,她們要去的是離B市一百多里路的大山深處的村莊小王莊這裡的人一半是王姓 ,其餘的就是雜姓人家。這裡是整個黑省算偏的地方,不要看它離省會才一百多里路,可是山路曲折,路尤其難走。這可不必後世,可以修建高標準的公路。這裡在後世絕對是個旅遊資源爆好的地方,離省會近,還在大山深處,覺對的鬧中取靜,悠然見南山。
下了火車就有人接他們,到了政府大院。已經有各個村裡的負責人來接他們。就只有曉曉一個人被分在了最偏僻的小王莊。其餘的可能再遠些,但是交通比小王莊要好很多。小王莊離最近的鎮上都有小三十里路,一路也是崎嶇不平的,坑坑窪窪的。
A市的陳明華家裡,終於在曉曉走後的第二天發現了問題。陳爸爸和陳媽媽今天休息,陳媽媽對著曉曉的房間大喊。「曉曉,把家裡的衛生打掃一下,把被子搬出去曬曬 。」可是回答她的是空蕩蕩的回聲,家裡雖然不大,也有兩室兩廳的房子。只是孩子多,都擠在一起。老大已經工作,也有宿舍可以住。沒人的時候 ,還是比較空蕩蕩的。
「陳曉曉叫你呢,怎麼不出聲啊!」陳媽媽憤怒的大聲斥責。可是依然沒有人回答她。「老陳,你管管這孩子,平常就悶不出聲的,怎麼這麼叫她,她也不吭聲啊,這孩子真是悶葫蘆一個。」陳媽媽和陳爸爸都沒有意識到家裡這兩天少了一個人。
「我去看看。」陳爸爸走進女兒共住的房間。房間裡面收拾的只有大女兒的床上有點凌亂,小女兒的床上只有鋪在床上的被子和疊的整整齊齊的床單和線毯。啥也沒有了。再仔細看看屬於小女兒的東西都不見了。他細想了一下,心底一驚,自己和孩子媽太粗心了。這孩子明顯是不在家了。已經去北方插隊。他心底有點愧疚,這孩子再不受他們夫妻喜歡,也是親生的呀。這孩子就這麼悄沒聲息的走了,也不告訴他們一聲 ,看來是生氣了。怪他們不重視她。
「老楊,曉曉下鄉了。」陳爸爸說話時,語氣是沮喪的,還有一絲愧疚和不安,好像有什麼要離他而去一樣。
「下就下唄,過幾天……,老陳,你說什麼?下鄉,時間到了嗎?」陳媽媽這個時候才恍然明白過來,怎麼說這兩天好像沒看到曉曉呢?只是她走怎麼也不告訴家裡一聲啊!這孩子真是不討喜。也別怪她不喜歡她,整天;就是個悶葫蘆也不說話,更不會說好聽的話,哄她。
陳爸爸懊惱自己怎麼做人爸爸的,這麼大的事情就給忘記了。他心底的不安慢慢的擴散著。
陳爸爸對妻子的話語很不認同,「老楊你說什麼呢?我們自己把這麼大事給忘記了,你還說孩子幹什麼?去年月梅要去下鄉的時候,你是怎麼幫著張羅的,你忘記了,曉曉這次去你伸過手嗎你,還在這裡怪孩子,我們一分錢也沒給過她,還忘記了她出發的日子。我都不好意思,覺得臊得慌。也不知這孩子在在哪裡借的錢買的火車票。她沒讓我們知道,估計也是不想和我們多說,你去她住的房間看看?她的東西全帶走了。一點也沒留。這孩子……。」陳爸爸不敢把未盡的話語說出來,他怕這不是他的瞎猜。可能就是事實。
陳媽媽還沒有意識到後面的話語,心底還是有諸多埋怨。只是覺得丈夫的語氣不對,才沒有說什麼。只是撇撇嘴,繼續自己手邊的活。
在小王莊徹底安頓下來後,曉曉托村里進城的人幫她把報平安的信,給家裡寄了出去,信封上面沒有留下自己的確切地址。只是寥寥數語,交待了自己已經平安到達,這裡很好。
一來到這裡休息幾天後,曉曉就進入狀態,開始上工,不管多苦的工作 ,她都做的不錯。讓村裡的百姓刮目相看,這城裡女娃,怎麼比農村娃還能幹呢。
來的時候知青點已經住滿了人擠都擠不下,村里也來不及給她一個人修房子,只好給她安排在離牛棚不遠的一座小房子裡面,是以前的沒主的舊房子,還剩下兩個小間,一間廚房,一間臥室。村裡的人給簡單收拾過的。有炕,有灶,有國家補貼的前三個月糧食和幾把缺胳膊少腿的桌子和椅子,不過都修好,放在房間裡。曉曉很滿意,住的地方是破了點 ,可好在比較偏,一個人住也方便。她對於這樣的安排滿意極了。
幾天的時間,曉曉跑了一趟B市,買了一些東西,大部分是空間裡拿出來的舊東西。鍋碗瓢盆都是舊的,這樣極好解釋,是自己在廢品收購站買的舊東西,不值錢。還帶了一個大炕櫃回家。這是必要的要不自己的東西放哪裡。百分九十的東西都是以前的舊東西,她帶著這些東西回去,也沒人說酸話。主要都是舊的,S市是華國最繁華的城市,S市有三位知青二女一男在這裡插隊。於麗麗,周紅梅,夏新華,還有幾位京城和華南一帶的知青。人不算太多,趙雲,孫鵬,魏清桃,何明秀,岳解放。
第61章 女知青2
曉曉推開門,呼吸空氣中的靈氣。這些靈氣很微弱,但是也還有點。她如今的修為也不錯了。
小王莊早起的人們,已經在自家的自留地已經開始忙了起來,曉曉也開始在自己住的地方,種上一些菜。
趁著時間還早,做了一頓美美的玉米粥,配上一碟酸菜,味道很棒。
幾位關係比較好的知青,一起過來邀曉曉一起下地。他們知青一般都是分在一起種地的。忙的時候,每天都有任務,完成了才算滿工分,沒完成的不好意思。沒有滿工分的,到秋收以後分糧食那是要少分不少糧食的,第二年就等著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