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2023-09-22 13:20:16 作者: 林起笙
    之後,他問他:「你就不怕,真的在沙場上回不來,再也見不到你的爹娘嗎?」

    那個少年遍體鱗傷,虛弱得臉色慘白,可那雙瞳眸卻閃爍著赤誠明亮的光,不曾有半點的怯懦,「李叔,你和阿耶他們決意起兵,和朝廷作對,難道就不怕麼?」

    「……我當然怕,但是,比起提心弔膽地坐以待斃,等著昏君和姦佞哪天將屠刀揮下,我寧可,跟著叔伯們出生入死。」

    「讓更多的人,免受家破人亡之苦。」

    當年,昏君殘虐不仁,殘賢害善,使得酷吏當道,百姓苦不堪言。他們舉兵直逼長安,為的,是撻伐暴君、懲治奸臣,還黎明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少年說的話,幾乎是說出了他的心聲。

    可是後來,天下河清海晏。

    人心卻變了。

    他行差一步,便是再不能回頭。

    他如願榮登大寶,和昔日的摯友,越走越遠。

    ----宋頤沒了,謝懷也只會和他君臣相稱,始終隔著尊卑。

    他幾乎,成了孤家寡人。

    這時候,是改頭換面、化名桓頌的宋長淮進宮,侍奉在他跟前。

    現在想來,那時的桓頌應是帶著目的靠近,所以熟知他的秉性,也懂得如何卸下他的心防,十餘年的相伴,日積月聚地,就博取了他的信任。

    也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因著這點情分,因著他欠宋家的債,他又如何能做出決斷?

    聖人坐在高位的金交椅上,良久,都未有答覆。

    殿中的鎏金鋪獸首銜環銅爐騰起香霧縷縷,四散瀰漫,模糊了他的眉眼。

    使得君心愈發難測。

    底下的朝臣不免面面廝覷,心裡直犯嘀咕----陛下向來是信賞必罰,為何今日,會對一件小事如此猶豫不決,半晌都沒有答覆?

    就在這時,大理寺卿馮稷打破了這份沉寂,持著玉笏躬身上前,道:「陛下,臣以為,這個桓頌,不該輕易處置。現如今因為他的事情,當年的宋氏謀反一案又是舊事重提,外頭由此生出許多流言蜚語。焉知悠悠眾口難堵,若是任由百姓編排謠傳,恐對陛下的威望不利!」

    「是以,臣懇請陛下,重查當年宋氏謀反一案,以彰陛下明德!」

    話音甫落,立時有刑部尚書張乾出列反駁:「馮大人你說得倒是輕巧!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八年,若是舊案重查,你可知人證物證從何而取?事情有多難辦?你莫不是和桓頌朋比為奸,想要藉此機會,給他脫罪吧?」

    馮稷登時怒目橫眉:「你沒那個能耐,就莫要胡言亂語、血口噴人!」

    眼見得兩方就要起爭端,鎮國公謝懷,也終於出面道:「臣以為馮大人所言極是。當年的宋氏謀反一案,牽連甚廣----」

    「臣的長子謝言峰,奉命平定叛亂,卻在疆場一去不回。」

    「臣的次子謝言嶺,為了追尋一個真相,查明和宋家有關的那樁狐妖作祟殺人案,也永遠地停留在返京途中。」

    「臣的兩個兒子,皆是為宋家喪命。」

    「臣白髮人送黑髮人,實難釋懷。」

    「臣請陛下,重查當年、宋氏謀反一案!」

    說罷,他不由得深深一揖,眼圈泛紅。

    這樣的喪子之痛,哪怕未曾切身體驗,也能感知一二。

    一時間,不免有同僚動容,出列應和他的話:「請陛下重查當年宋氏謀反一案!」

    作者有話說:

    [1]授裴寂司空詔

    [2]唐昭陵出土貞觀十五年封臨川郡公主敕書刻石文字

    第169章

    聖人也不曾想, 值此恍惚之際,朝堂的局勢便是陡然一變,扯到了當年的舊案。

    他不由神情微怔, 凝眉看著底下接連上奏的朝臣。

    對於此事,有人贊同, 自然就有人站出來批駁。

    一時間, 整個宣政殿吵嚷不休:一方指責對面的不切實際,竟敢妄想重查十八年前的舊案;另一方則義正詞嚴地正言直諫,道是這般方可安定民心, 彰顯陛下明德。

    雙方各執一詞, 誰都不肯退讓。

    聖人在旁邊聽著他們的爭執,臉色是愈發難看。

    終於, 他猛然一拍扶手,怒道:「宋頤的案子, 是由朕親自決斷!當年, 他私自調兵、擅離鎮地,危及朕的皇權,是事實!鐵證如山,還要朕如何重審?」

    許是情緒過於激動, 說罷,他不由得撕心裂肺地咳嗽起來。

    見到這樣的一個情景,原先聚訟紛紜的諸多朝臣, 也因此歸於肅靜。

    侍奉在旁的內侍連忙上前, 適時地給聖人遞上一方綢帕。

    聖人順手接過, 用以捂唇, 再拿開的時候, 素色的綢帕儼然是殷紅的血色一片。

    這就是報應。

    宋家對他的報應。

    聖人眼神微黯, 默不作聲地收好那方綢帕。

    良久,他抬首看向底下這眾噤若寒蟬的朝臣,道:「此事,容後再議。」

    說完,他也不欲多留。

    正當朝會將散之際,這時,冷不防地自外頭傳來一陣擊鼓之聲。

    按理說,此鼓是為朝會秩序而設:在百官進殿之前桴鼓相應,命令禁軍列仗殿前殿內,以護佑朝會的平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