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2023-09-22 11:02:40 作者: 漫漫行
    「那你覺得我們該怎麼辦?」俞瑀。對著旁邊的喬微問道,他知道這個弟子的主意向來不少,這個時候也只有喬微能夠幫他想想辦法了。

    「有兩個選擇,就看先生你選擇哪一種?」喬微說道。

    「哪兩種選擇?」俞瑀皺眉問道,他做出傾聽的樣子。

    「第一種選擇當然是我們創建屬於自己的勢力,這樣一來可以保護我們,二來可以維護我們的利益。」喬微對著俞瑀說的。

    對於這種可能俞瑀想都沒想,就直接擺了擺手,對喬微直言道:「不可能,軍閥的建立起是那麼容易的,根本我就不可能!」他們一沒有錢,二沒有勢,上哪裡建立軍隊去?而且建立軍隊需要的時間太長,就以孟先生為例,就不會建立十萬軍隊,耗費了將近三四年的時間,而且這十萬軍隊其中大部分還是從原本的南方軍閥中抽調。

    救國會和孟先生培養軍隊的方式是以軍校培養軍官為主,讓軍校中選拔的軍官下放到南方軍閥當中,然後從而從底層軍官和高級軍官上來控制南方軍閥的軍隊。

    這種快速發展軍隊和掌控軍閥的方式,也只有孟先生。這種民國的建立者和名義上的掌權人能夠辦到,畢竟孟先生在華國有著不少的威望,諸如聞爭鳴等人都對孟先生和救國會都有信仰和崇拜之意,這樣的方式也只適合孟先生和救國會。

    其實軍校是一種養士的方式,只不過這個士不是指學士,而是指人才特別是軍隊的軍事人才。自古以來如春秋時期的稷下學宮,兩漢時期的太學等等,這種地方雖說是探討學問的地方,但更是當時的君王蓄養天下之士的地方。

    軍校和學宮的作用一樣,當然如今大學的作用也是如此。

    當然這種方式確實不適合俞瑀現在的情況。

    「還有一種選擇是什麼?」俞瑀著急地問道。

    「我們建立不了自己的勢力,那就只能找其他的勢力依附了。」喬微淡淡地道。

    「誰的勢力?」俞瑀盤算了如今離他們最近的勢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廖勇銳,但他對廖勇銳反感太大,堅決道:「我絕不會依附於廖永銳。」

    說實話,作為一個理科性質的科研人員,俞瑀本人對新派和舊派爭鬥,其實沒有文科之人如此熱情,當然他也不喜歡舊派,如果廖勇銳一直下去,他倒是不會如此反感廖勇銳,可如今廖勇銳稱帝,那便是共和之敵人,是華大之敵人,也是他的敵人。

    俞瑀是留過洋的,他雖然沒有文科之人對國家體制的研究深奧,但也明白共和制才是。民心所向是大勢所趨。

    特別是廖勇銳稱帝以來所頒布的條例讓人深惡痛絕,尊儒的旗號打的響亮,又有想要以儒學為百家之長的意圖,作為化學一門國內的代表人物,俞瑀自然是反感廖勇銳輕理化重儒學的錯誤做法。

    這也是自大學開女禁的辯論以來,俞瑀對廖勇銳最厭惡的時刻。

    喬薇明白俞瑀的想法,就算是俞瑀同意投靠廖永瑞,喬微也不會同意。

    「如今廖勇銳稱帝已有兩月,護國戰爭亦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各地開始舉兵反抗廖勇銳稱帝的軍閥也越來越多,相近最多兩個月的時間,廖勇銳必會退下帝位以求保全他之前的大總統之位,當然以孟先生為首的護我戰爭的發起者絕不會放過廖勇銳,勝負猶未可知。」

    「當然我們現在與臨床實驗和工業生產還差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足以讓我們知道護國戰中的勝利者屬於誰。」喬微說道:「我更偏向於孟先生和救國會勝利。」

    「孟先生能夠勝利自然好,和孟先生還有救國會這些真正求索救國之路的人一起,總比被軍閥控制好。」身為學者俞瑀本來對軍閥就觀感不好,如今又有廖勇銳的事情,俞瑀可以說對軍閥的印象降低到了冰點。

    有了俞瑀的同意,接下來喬微也更有把握去和聞爭鳴談話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喬輝所說,在護國戰爭結束之前喬微和俞瑀只是完成了臨床實驗階段,在工業生產上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關卡需要突破。

    在護國戰爭臨近結束之時,喬微才和聞爭鳴談起此事。

    聞爭鳴聽到喬微的話臉上不由自主的動了動,看向喬微的眼神也帶著很多不明白。這段時間喬微一遍遍的告誡他減少和救國會人員的互動,以求自保,聞爭鳴還以為喬微不看好救國會,卻不想喬微還會尋求救國會為依靠。

    其實一直以來,聞爭鳴就不明白喬微對救國會和革命黨究竟是什麼想法,喬微會幫助他,卻不會過多和救國會接觸,對救國會有一種若即若離的游離之感,他原本是以為喬微不喜歡或者不看好救國會,現在看來也不盡然。

    「我一直很好奇阿微你對救國會究竟是什麼態度?」心中的疑問太大,聞爭鳴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

    「首先我對救國會和孟先生對華國做出的貢獻是肯定的,也很敬佩他們,但顯然救國會現在走的路並不是一條正確的路。」喬微說道:「也許大家都在這條正確的路上摸索,但救國會和孟先生現在走的路一定有問題。」

    「不會加入救國會嗎?」聞爭鳴問道。

    「不會,我這一生不會加入任何一個政黨。」

    。「我會將這一生投入到人才教育和思想解放以及科研技術上,我希望隨著思想的解放,教育的加深,有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探尋出真正適合華國的路,我會支持他們一直走下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