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2023-09-22 06:59:44 作者: 橘花散里
    半年後太子登基,她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

    沒想到,夫君卻被狐狸精勾了魂。

    瑜貴妃原是太子身邊自幼服侍的丫鬟,容貌還算秀麗,會幾句詩詞,彈得幾首曲子,巧言令色,竟迷得先帝團團轉,先為太子侍妾,登基後冊封瑜美人,萬般寵愛集一身。太后年少氣盛,自持身份,逞強稱能,局勢穩定後,三番四次想清理後宮,奈何對方乖覺,卻未得手,好不容易找到機會,以狐媚惑主為名,一頓板子將瑜美人痛打立威,卻惹先帝動怒,險些廢后重立,幸好家族尚有勢力,聯合大臣拼死上書,又加太皇太后力保,方未遭休棄,先帝卻整整三年沒入過她的房。

    太后日日哭泣,瑜美人在此期間懷孕,一舉得男,就是現在的祈王,先帝倍加寵愛,封瑜妃。

    她終於明白過來,最是無情帝王家,眼淚必須為利益而流,而不是愛情。於是收起少女旖旎情懷,將心放冷,重振旗鼓,卷土再來。

    在一次次的挫折和痛苦中,從天真無邪的女孩學會了伏低做小,學會了玲瓏心思,學會了寬容大度,學會了毒蠍心腸和足以擔任皇后的各種本領。

    她為先帝廣納美人,對瑜妃退隱忍讓,不爭風吃醋,對庶子關懷備至,她孝順太皇太后,看風使舵,做盡所有自己不屑或不願的事情。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池塘乾涸,鮮花枯萎。

    世事無常……

    她傾盡所有,去愛他的時候,他對她不屑一顧。

    她戴上假面,不愛他的時候,他倒對她尊敬起來。

    終於綠樹成蔭。

    她肚皮爭氣,重拾寵愛後,抓住不多的機會,竟三年連生兩個兒子。

    有了依靠,皇后的位置變得穩若泰山,後宮寵愛不再重要。她將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從小便拿著各種書本,親自帶他們背詩,講故事,教會他們忠孝仁義,長子寬厚,次子聰慧,兄友弟恭,相處和睦,是她最值得驕傲的成績。

    先帝輕信小人,感情用事,越老越昏庸,越老越殘暴,無數美人充盈後宮,脂粉香黛,各有千秋,瑜妃貌不驚人,卻一枝獨秀,地位無人撼動。他只有在瑜妃面前,才會露出一點點丈夫的溫柔。

    後來瑜妃又生了個公主,封號長樂。

    祈王笨拙守成,長樂公主美麗可愛,是先帝最寵愛的孩子,多次在人前夸其「純孝」「最像自己」,他又嫌今上為朝政大事與他幾次進諫相爭是為不孝,私下考慮,要改立祈王為太子,奈何大秦自古立嫡不立長,太皇太后拼死反對,今上又沒有重大過失,實在難以服眾,只好將冊為祈王。

    後來,先帝未經後宮,親自挑選太傅之孫,羽林右衛孫將軍為長樂公主駙馬,夫妻恩愛,舉案齊眉。讓原本打算由皇后做主,將長清公主嫁與孫將軍的惠妃過來狠狠大哭了一場。

    皇太后恨瑜妃入骨。

    可是她沒有辦法。

    她只能賠著笑忍,死命地忍,不但自己忍,還讓兒子忍。人前人後都拉著瑜妃叫好姐妹,夸祈王孝順嫡母,事事謙虛,事事退讓,賢惠風度人人夸,總算放鬆了先帝的警惕,保下後位和太子位。

    這一忍就是二十年,忍到先帝駕崩,他還放不下最心愛的兒女,特意將今上和自己召去,留下遺詔:「太子登基,封瑜妃為皇貴妃,祈王封地江北,准祈王接皇貴妃去封地……」

    皇貴妃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

    江北遠離上京,最是富庶,最是平安。

    太后看著病榻上的先帝,恍惚想起,年少時挑起紅蓋頭,龍鳳花燭下細細相看的模樣。

    曾愛慕過的翩翩少年郎已成垂垂老朽,他的眼裡心裡,至死都沒有自己的半分地位。

    最後的忍耐,默默吞下。

    她溫順地跪下接旨。

    先帝駕崩。

    子為帝。

    委屈爆發的瞬間,即將來臨。

    多年的憤恨,有了發泄的出口。

    她稟明太皇太后,帶宮女太監,移駕清華宮,傳太皇太后旨意,賜三尺白綾,賜毒酒一杯,賜匕首一把,含笑吩咐:「太后有旨,瑜妃乃皇上心頭至愛,瑜妃對皇上情深不渝,理應追隨左右。」

    瑜妃青春不再,風韻猶存,舉手投足間姿態優雅。她對這個旨意並未有太大的反應,淡淡地接過,淡淡地謝恩,盛裝打扮,先碰碰匕首,然後放下,摸摸白綾,思索片刻,還是放下,最後看看毒酒,小心翼翼問:「我想體面地去見他,該選哪樣?」

    太監搭話:「毒酒為佳。」

    太后笑了。

    瑜妃舉杯,一飲而盡,卻不知此毒除「鳩」外,尚有「牽機」。

    毒發時痛苦萬分,全身筋骨肌肉收縮,慢慢抽搐成一團,死狀極慘。瑜妃砸了酒杯,用不敢置信的視線看向她,僵硬的喉嚨吐不出半個字,不停地重複:「你……你……」

    長久的等待,她帶對方沒力氣蠕動後,俯□,取出銅鏡,放在她眼前,讓她看見自己難看的面孔,輕輕附耳,用最溫柔的語氣道:「妹妹真是花容月貌,對先帝情深意切。姐姐會奉命封你做皇貴妃,好好陪著先帝千萬年的。」

    瑜妃睜著眼去了。

    太后暗命,瑜妃隨葬先帝,入棺時發遮面,糠塞口,使其無臉見人,有口難言。

    宮人雖知,均不敢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