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2023-08-30 05:43:25 作者: 煙水漪
    憑著對博主笙笙的喜愛,發電。

    直播間人數在激增,從幾千到上萬,上百萬,突破千萬。

    他們見過竺笙很多面。

    每一支舞蹈,他們重新認識一遍竺笙。他們給竺笙取了個外號,叫「千舞伊人」。

    穿國潮旗袍、戴花絲頭冠、T台走秀的竺笙,他們沒見過。

    一時間,打賞者眾多,刷屏者眾多。

    萬物互聯。

    當直播間觀看人數達到兩千萬時,已經足夠引起轟動。這樣龐大的基數,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包括那些奢侈品牌,包括那些名流富豪。

    竺笙的秀不算長,去掉中間換衣服和頭飾,不足十分鐘。

    然而在包括等待的時間裡,那些離開的人,沒走遠的,都重新返回到座位上。

    為這樣一場東方盛宴打CALL。

    組委會也了解到了直播的盛況,他們破例,給了設計師一個登台的機會。

    主持人報幕,請上了花蒔,和竺笙同框。

    這一幕,值得被歷史銘記。

    有媒體發問,「是什麼樣的經歷或者靈感,讓你設計出了今天這一系列作品?」

    記者用到了amazing這個詞。

    太棒了。

    花蒔錯愕,語言的障礙,讓她無法回答。

    竺笙聽明白了。這源於她做了很多功課。她說,「融合,是未來的趨勢。古今的融合,東西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我們所做的每一次嘗試和努力,都在試圖打破邊界,立足華夏的,傳統的,讓她重煥生機,站在世界的舞台。」

    這個回答擲地有聲,給場間帶來了一陣沉默。

    而後,是雷鳴一般的掌聲。

    當天,歐洲多家媒體,將竺笙和花蒔稱之為,「東方文化的信使」。

    **

    在相當長的答記者問,四個人走出了秀場。

    黎簫提議,「不如,我們去大吃一頓,慶祝本次大秀成功。」

    竺笙看著花蒔,面色緋紅,拉著黎簫就走,「算了。我們趕快找一條河,和好的視角,為明天的直播做準備吧。」

    黎簫立刻懂了她的意思,兩人飛快離開。

    「累了吧,我送你回去。」明昭陽一如往常,溫柔如水。

    花蒔卻沒有動,摘下了眼鏡,鄭重地看著他。「明昭陽,明三天,你有什麼想對我說的嗎?」

    明昭陽的心,砰砰的跳動。不戴眼鏡的花蒔,顏值飛躍。

    今天,又是她的高光時刻。

    「花花,我希望你記住今天,記住這一刻。永遠這樣飛揚,這樣自信。」

    花蒔無視了他的鼓勵,她胸膛起伏,吐出了最灼熱的話。「我喜歡你,很喜歡很喜歡你。」

    明昭陽扯了扯自己的耳朵。

    他做夢了嗎?幻聽了嗎?

    他的小花花,真的和她告白了嗎?

    他等這一天,等了多久。

    被幸福撞了一下腰的明昭陽,抱起了花蒔,小熊跳舞轉圈圈。

    「花花,你不是想聽我說義大利語嗎?你聽好了,Ti amo。Voglio proprio stare con te。」

    翻譯成中文,我愛你,此生想和你在一起。

    第228章 蜜月:笙簫的歐洲巡迴之旅

    花蒔攢了兩年的勇氣,在她的大秀結束後,在她的勢能達到頂點時釋放。

    明昭陽等到了他的姑娘。他用現學現賣的蹩腳義大利語告白。「我愛你,此生想和你在一起。」

    十月的米蘭,風很溫柔,空氣里都是狗糧的甜蜜味道。

    在吃了兩年黎簫撒的狗糧後,明昭陽終於可以堂而皇之秀恩愛。可惜,黎簫不在。

    他們一起去了米蘭大教堂。在高聳的建築下面,訴說衷腸。

    明昭陽:「你是什麼時候動心的?我一直以為你不喜歡我呢。」

    花蒔:「從你,為我做網站起?不對不對,從你決定留在赤水的時候?我也不確定,又或許是你親見了我的原生家庭,沒有嫌棄我,反而擋在我前面起吧。」

    明昭陽:「可那時,你為什麼不答應呢?」

    花蒔:「我有這麼不堪過往,很怕沒有力量去愛一個人。我那時就想,讓我一個人在角落,與我的易拉罐終老吧。」

    明昭陽:「以後,我就是你的易拉罐,不離不棄。」

    花蒔笑了,「我現在會做花絲鑲嵌了,金絲、銀絲、寶石、翡翠都能為我所用了。」

    它們,是她的新寵。

    「可我,還是想做樸實無華的易拉罐。」

    這就是初入情網的人兒,有說不完的話,有期許不盡的明天。

    這個夜晚,明昭陽退了一間房,住進了花蒔的心房。

    **

    在他們體驗睡到自然醒、日上三竿的時候,竺笙和黎簫已經來到了米蘭大運河。

    雖然時間匆忙,但黎簫還是做了一點攻略。

    米蘭不比威尼斯,處處是水,棧橋連廊。

    但米蘭的大運河,依然馳名。早在十四、十五世紀時,大運河就承擔著溝通東西方商貿的使命。而文藝復興時,天才全能藝術家達文西,還為大運河設計了水閘。

    大運河上個世紀經歷了沒落,直到眾多新銳藝術家在此工作、定居,這裡重新煥活生機。成了米蘭的藝術新高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