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2023-09-22 05:04:38 作者: 蔡某人
    「綠城這種也值得你陸時城盯?」

    綠城算中小房企,當下,樓市調控朝縱深方向邁進,資金收緊,跟金達上品此類寡頭房企沒什麼競爭力,註定是托拉斯模式的犧牲品。

    「去年年初,綠城高價拿下塊地皮,調控這麼一出,他資金鍊斷掉,債務滾雪球似的漲,已經在申請破產重組了,等上頭批准。」陸時城微微笑,「綠城確實不值得我盯,但我跟它有仇,就這麼簡單。」

    「你這是驢年馬月的仇?」徐之行每次見他雲淡風輕的笑,就知道,陸時城八成又在算計著什麼。

    「等等,怎麼這麼耳熟,那誰,張什麼來著跟岑子墨喜歡扎堆瞎鬧的……」徐之行努力回憶,嘴上沾了啤酒沫兒,冷冷的,也緊跟笑的冷氣嗖嗖,「你這想麻煩老爺子的地兒可不少。」

    他應了一聲,靠在椅背上輕笑出來:「沒辦法,你不說了麼?我是他半個兒子,不幫我幫誰呢?」

    徐之行把杯底那點酒喝光,東西一收拾,陸時城忽然問他記不記得二十年前的A城,沒那麼多高樓大廈,老城牆上的荒草長的瘋蠻又自顧。

    媽.的,他徐之行就不是這號人,哪裡記得什麼老城牆上的草。真搞笑,陸時城不是愛泡美術館博物館這種清流之地嗎?或者,美帝華爾街的feel,想什麼老城牆呢!

    「我就說你怪,這頭剛殺人不見血,轉臉就能詩情畫意懷個舊談談破牆頭,老頭子吃你這套,我受不了,再見!」徐之行笑著把他送出了門,兩人走一段,自然不忘問怎麼沒把昭昭帶來,陸時城慢吞吞一笑,戴上皮手套,一副不想談私事的模樣,徐之行也就作罷。

    如他所想,有出.軌證據,法院也好判,但陸時城知道岑子墨不會輕易結束兩人之間的關聯。

    他雷打不動每天給雲昭發信息,極簡,好像算準了她不看,可短了不一樣,那麼幾個字,不看也看得到。

    看郵件。

    這是他給她發了封郵件後編輯的,人長進了呢,跟他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可接到手的活,一點沒鬆懈。陸時城自有辦法留心她的進度,趕上期末考,雲昭又慢下來。可是,他一想到那天她的那些話,太陽穴就不受控制的亂跳。

    三個字,完全是平鋪直敘公式化的措辭,帶著職業氣質,莫名好像他是她的老闆。雲昭心裡惦記著參賽結果,偶爾抽空想一想,但沒抱什麼希望,這份作品裡,她是妥協的。

    所以,除此之外,她另交了份略顯倉促粗線條的個人作品,不以團體的名義。可人精力有限,她當是磨礪,這麼交上去更不抱什麼希望。

    電腦里,郵件不是來自陸時城,倒是來自評審委員會。

    讓她對個人作品添加一份更詳細的設計說明,雲昭發起呆來,不知這是什麼操作,打電話確認了,連忙回復。

    兩天後,卻讓她寫一篇文章,以「新時代人類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建築」為主題。

    雲昭擅長熬夜,建築系的好學生應該有熬夜的天賦才對得起這個毀人青春的專業。搞個通宵,文章寫了出來,又改三遍,對方接收後發到公眾號上,倒給她打了筆稿費。

    她懷疑陸時城在裡面搞鬼,又覺不對,中盛不過是參與方之一。那三字後,陸時城竟再不騷擾她,連晚安都省。竟怏怏的,她轉而驚醒好像才知道人性可以如此軟弱,看不起自己。雲昭左右思忖,把陸時城從腦子裡使勁甩出去,告訴自己,這個人不會再影響她了,就當生了場大病。

    她沒給他任何回應,也許,他慢慢便死心了。

    心血來潮,想起公眾號那篇文章,去看留言,有一條回復的長之又長,密密麻麻。正準備細看,此刻,人在圖書館,身邊忽然移來一襲身影,靠近了,她感覺到隨後抬頭看人。

    第074章

    搭訕的男生臉紅紅的,口角稚嫩, 大一新生, 問雲昭旁邊空位有人嗎?她笑著把書挪回一點,搖搖腦袋, 眼睛裡仿佛能掬起一捧清水來,男生有點呆愣地看她。

    她繼續低頭看手機,那條回覆說:

    觀點犀利,一個優秀設計者應該有質疑精神, 當下是否有過分追逐藝術的形式感的傾向, 只關注美學呈現, 而全無煙火氣, 值得一探。建築, 最終要與人發生關聯,以人為核心, 儘管尺度、空間、光線、曲度這些因子已經無一不費心思。不知道年輕的作者可曾閱讀本雅明,他對建築的看法對於今天的建築師依舊有著不俗的參考價值,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雲昭看的會心一笑, 暗想對方大約是中年人,看到文章最後介紹自己是大四學生的信息, 所以這樣稱呼--年輕的作者。

    她低頭,快速回復這通留言,十分專注。身邊,年輕的男孩子時不時偷瞟她兩眼, 目光游遊走走,停在她手旁的書上,憋半天,才問她:「你是學建築的嗎?」

    雲昭抬眸,隨手抿了抿頭髮別到耳後,淺淺一笑頷首。

    不遠處,隔了兩排,一本《城市發展史》後慢慢移出半張臉來,似玉沉水,漆黑的眉眼橫亘上頭,眼睛一垂,看到她的回覆,有這個年齡最豐盛的活躍頭腦:

    感謝賜教,說到本雅明,莫名聯想到馮紀忠先生,最近愈發佩服起馮先生來,他始終有著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不被時代洪流攜裹。大概跟本雅明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說的倒也不是兩人都固執一味懷舊,而是一種和主流的疏離感。可矛盾之處,也在於此,如何在疏離感中確立和當代城市的一種平衡感,以人為核心,如何讓更多人居住的「住宅」能在不俗的體系中得以呈現,是需要大量實踐的。這幾年,隈研吾的作品很受歡迎,本市也有他佳作,所謂「負建築」概念的特質,也許美學上的東西在早在馮先生的作品裡體現了(若說名譽,這裡惋惜先生,我倒覺得他比隈研吾更悠然),追溯更早,則在宋代的文化精神里。而當下,大城市的地標建築多出自於外國建築大師之手,怎麼做出「中國性」作品且與古為新,我想,方是本國建築師們需要深思量的問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