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頁
2023-09-22 04:31:17 作者: 薪越
趙保鋼就直說不在乎這個獎,他拍電視劇是為了觀眾,不是為了拿獎。
自從金鶯獎落戶湘南,京城方面的影視公司就有了牴觸情緒。
當然,這畢竟是個政府承認的獎項,由華國電視協會參與,沒必要鬧得太僵,大家面子上過得去即可。
相對於獎項的歸屬,圈內人更注重金鶯論壇。
這個論壇討論的是電視傳媒理論和電視產業未來的發展走向,互相交流探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說不定能有一些參考和啟發。
今年的議題集中圍繞電視節目的製作與創新、本土化與國際化、國際傳媒的發展走勢、傳媒產業與市場運營等幾個方面。
邀請了國際傳媒高層、國內傳媒精英、著名電視機構與傳媒研究專家出席。
國外的傳媒集團願意參加金鶯論壇,是因為華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他們看到了商機,想過來分一杯羹。
華國有十三億人口,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龐大市場。
西方的電視市場已經成熟和接近飽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從百分之五十發展到百分之九十八很容易,但從百分之九十八發展到百分之百非常困難,競爭相當激烈。
在他們看來,華國的電視市場只開發了不到百分之五十,前景廣闊。
不僅在電視方面,電影和媒體,各種娛樂產業他們都有興趣。
跨媒體和跨地域經營,重組併購,組建傳媒集團是他們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種手段,在西方極為常見。
以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為例,旗下擁有不少國家的電視台和報紙雜誌,還收購了好萊塢的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是真正的傳媒巨頭。
再說好夢公司,在發展初期必須集中在影視這一塊,力量太分散,想做的事情太多往往什麼都做不成。
等到影視產業穩固下來,想更進一步的時候,就要向著周邊產業擴張。
院線和傳統媒體,建設主題公園和娛樂設施,以及和影視相關的玩具,甚至是進軍時尚界,模特也屬於娛樂行業。
這就叫做跨媒體。
在擴張的過程中,不一定什麼都要重新開始,可以通過併購其他企業實現自身規模的增容,或者說是強強聯手。
全球併購已經成了傳媒市場的一大熱點,說白了就是大魚吃小魚。
華國有大大小小超過三千家電視台,包括縣城和鄉鎮,八千多家報紙雜誌,在國際傳媒公司看來,這是資源浪費。
他們認為只有整合資源,才能具有競爭力。
一般而言,占據一國傳媒市場主導地位的是國內前三名或者前五名的企業,這是聯手併購的結果,確保在競爭中占有優勢。
併購分為橫向與縱向兩種。
橫向是內容公司或者是傳送公司的合併,就像影視公司和影視公司的合併。
縱向是內容公司與傳送公司合併,比如影視公司和發行公司的合併。
所以,國際傳媒公司不準備在華國從頭開始,而是打算通過投資和併購的方式掌握資源,進入國內市場。
國內較為出名的影視公司和娛樂集團都是他們併購的目標。
他們允諾幫助國內的公司上市,或者進入國際市場,從而拿到股權,這對國內的影視公司是很大的誘惑。
國際傳媒公司想進入國內發展,國內的公司則迫切的想走出去。
目前,華國的影視行業正處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之所以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併購事件,和國家政策的限制有關。
一旦放開限制,允許國外資本流入,各種併購不可避免。
就算有政策監管,想要規避也不困難,成立合資公司是一條新路子。
華國每年從海外引進的大片上限是十部,由華影集團負責發行,但如果是和香港合拍的電影,就不在這個限制之內。
於是,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同時找一家內地的影視公司進行內容上的合作,這是眼下的合作模式。
更進一步來說,雙方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規避了多種政策層面的風險。
林子軒不願意有外資進入好夢公司,不過成立一家獨立的合資公司可以接受,這屬於資本運作,和股權的關係不大。
一方面能引起西方成熟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和管理制度。
包括製片預算方案,審計和財務管理,對資金的監管等等。
另一方面讓國內的影視劇通過國際公司的資源走出去,進入西方市場。
與此同時,國際傳媒公司在國內擴大影響,賺取利潤。
娛樂產業是一筆生意,從生意人的角度講,這是雙贏的局面,只不過,國際傳媒公司實力雄厚,在合作中要小心不被吃掉。
於東在論壇上講了本土化的問題,只有本土化才有市場。
無論是國際傳媒看好國內市場,還是國內企業進軍國際,都要注重本土化,或者說是入鄉隨俗。
電視節目和影視劇想在國外受歡迎,要照顧當地人的習慣。
比如拍一支廣告,推廣產品,首先要了解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喜歡什麼。
印度人喜歡舞蹈,就拍一段跳舞的廣告,英國人保守,不能拍帶有挑逗意味的廣告,在美國就沒問題,還可能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