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頁
2023-09-22 04:31:17 作者: 薪越
「李桉能把武俠片拍成愛情片,我弄個世界和平怎麼了?」馮小剛反駁道。
「人家是好萊塢大導演,你這個就是瞎模仿。」姜文毫不客氣道。
兩人這麼鬥嘴習慣了,見面不埋汰對方幾句心裡不舒服。
馮小剛只在熟人面前這麼說話,姜文是在其他場合也這麼說話,結果就是在圈子裡馮小剛的人緣比姜文要好。
實際上兩人的脾氣都不怎麼樣。
姜文覺得刺客這個角色應該更張揚一些,這個刺客不是一般意義上江湖上的刺客,而是要刺殺皇帝的刺客。
江湖上的刺客講究行蹤詭秘,生活在黑暗之中,見不得陽光。
《英雄》中的刺客處在亂世之中,就不能算是刺客,而是豪俠一類的人物。
要有血性、豪氣干雲、不懼生死,這樣的人必定性格張揚,受不得拘束。
姜文說的張揚不是表面的張揚,而是內心的張揚,表面的張揚是浮躁,內心的張揚才是沉穩內斂。
通過眼神、動作和語言把內心的張揚表現出來。
不把世俗皇帝放在眼裡,敢於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這不是張揚是什麼?
「咱們這就一商業片,你弄這麼深沉幹嘛,又不是要拿最佳男主角,再說你能演好麼?」馮小剛懷疑道。
「這話說的,我既然這麼說了,就能演的出來。」姜文回應道。
「那行,就這麼著吧。」馮小剛趁機說道。
馮小剛對姜文的演技毫不懷疑,就是激將一下,開個玩笑。
姜文心裡明白,在被禁止執導電影的情況下,他接下來的五年只能演戲了。
林子軒在這時候請他出演這部大製作,冒著不小的風險,在外人看來有點和總局對著幹的意思。
總局那邊剛禁了姜文,你這邊就請他演戲,這就不好說了。
而且,他和林子軒、馮小剛是多年的交情,拍戲的時候自由度很大,很舒服,不用理會外界的傳言。
如果和其他不熟悉的導演合作,恐怕又要生出麻煩來。
等拍完這部戲,被禁的風波早過去了,相當於給姜文提供了一個避風港。
三人心裡都清楚,只是沒必要說出來,朋友之間的事兒,心照不宣即可。
林子軒請姜文出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發揮姜文的導演能力。
馮小剛拍慣了商業喜劇片,格局有點小,有了姜文參與,就能把格局提上去。
或者說馮小剛負責《英雄》的商業部分,姜文負責《英雄》的藝術部分。
馮小剛和姜文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組合,兩人弄出來的東西想必不會太差。
就像當初拍攝《京城人在紐約》一樣,兩人合作,做到商業和藝術的平衡。
八年前,他們拿著從銀行貸來的一百二十萬美金跑到美國紐約,製作了國內第一部全程在國外拍攝的電視劇。
在電視行業創下了不少的第一。
八年後,他們再次聚首,投資兩千萬美金打造國內的商業武俠大片。
和八年前不同,如今的他們已經站在了這個圈子的頂層,心態從容。
林子軒記得當初還了銀行的貸款後身心放鬆,回家生了一場病,現在他談到兩千萬美金的投資都沒有太大的壓力。
這些年讓他有了不小的改變。
二零零零年六月六日,總局下發了一份文件,叫做《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業改革的若干意見》。
這是一份經過國家領導同志和中宣部同意的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幾點是組建電影行業的企業集團,試行股份制,積極推行院線制,促進經營方式多樣化,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
這份文件是為了應對華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電影行業的發展。
根據華國和美國簽署的協議,在華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華國每年引起的國外影片不能低於二十部。
自從九四年國內每年引進十部國外大片後,國產電影票房的比例迅速縮水,每年好萊塢大片占據國內票房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果一年引進二十部好萊塢大片,那還有國產電影的立足之地麼?
基於這個原因,總局決定加快國內電影產業的改革和布局。
企業集團化就是成立像華影集團那樣的大型企業,形成製片發行上映一條龍,增強電影企業的競爭力。
推行院線制,促進跨地區經營,建立以院線為主的供片機制。
在九三年之前,國內所有院線都歸國家所有,由國家按照計劃統一經營。
九三年進行過一次改革,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電影行業,給予各省市的院線自主經營權,不過院線仍然屬於國有企業。
那是一次不徹底的改革。
院線制借鑑了西方院線的經營模式,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發行放映機制。
這是林子軒組建好夢院線的主要依據。
如果是以前,國家不允許私人經營院線,也不允許院線跨省經營,就算建了電影院,也拿不到院線的經營許可證。
唯一的辦法是掛靠在某家國有院線下面,受國有院線管控。
總局的這份文件相當於開了一個口子,有個空子可鑽。
林子軒得到了內部消息才會籌備院線的建設,這份文件只是意見稿,要落實的話恐怕還要一兩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