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2023-09-22 04:31:17 作者: 薪越
    風格是一個人的標識牌,擁有自己風格的主持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主持人。

    比如華國電視台有一檔節目叫做《動物世界》,那個在幕後配音的人,觀眾一聽到聲音就知道是誰了,這就是風格。

    慕姍姍主持了半年的《文化訪談》,從剛開始的摸索前行,到現在的駕輕就熟,她已經能夠輕鬆駕馭這檔節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這就是院系老師請她回學校的原因,讓慕姍姍談談成功的經驗。

    那些老師同樣請了林子軒,不過沒請他講授什麼經驗,他早就改行了,學到的東西沒有用上,不能給學弟學妹們做一個壞榜樣。

    這時候學校還不提倡自由選擇職業,國家還在包分配。

    不管社會上怎麼樣,學校不能這麼宣傳,要是都像林子軒這樣改行,那單位就亂套了。

    林子軒這次來主要是給慕姍姍鼓掌打氣。

    母校對畢業的學生來說有著特別的情懷,畢竟在這裡生活了四年,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京城廣播學院可以說是華國播音主持行業的搖籃,培養了無數主持人才,能夠回去和學弟學妹們交流,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慕姍姍非常重視這次的機會,她還寫了講稿,準備把自己的經驗講出來,共同分享。

    「你說我要不要把紐約那個進修班的事情說出來?」慕姍姍為難道。

    「還是算了吧,你想自絕於人民麼?」林子軒勸說道。

    「今年台里又有幾個人要去美國進修,還問我在美國怎麼生活,學了什麼,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好。」慕姍姍鬱悶道。

    「等他們回來就不會這麼問了,還會和你的關係特別好,你們都是到紐約進修過的,屬於同一條戰線上的同志。」林子軒說笑道。

    「那要不要把你寫進我的講稿里?」慕姍姍詢問道。

    「你準備用多少篇幅來誇我?我怕你的稿子不夠長。」林子軒調侃道。

    「臭美呢你,我就是講講咱倆的大學生活,回憶一下。」慕姍姍隨意道。

    「千萬別,你這麼做真的好麼?有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咱們是幸福了,你知道他們裡面有幾對正面臨畢業分手的痛苦?」林子軒誇張道,「你這麼刺激他們萬一有什麼不幸的事件發生咱倆可承擔不起。」

    「你怎麼會朝這方面想啊,這麼一來我可說的就不多了。」慕姍姍猶豫道。

    「上學那會咱們最煩的三件事就是領導講話、老師拖堂和排著長隊進食堂。」林子軒吐槽道,「你的講稿儘量簡潔一點,講完後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才是學生願意的交流方式。」

    「你說得對,進入社會後倒是忘了自己做學生時的想法。」慕姍姍反思道,「我主持的是訪談類節目,這次成了被採訪的對象,還挺有趣的。」

    「你可是主持人,控場還不是小菜一碟,他們哪裡是你的對手,去給新人們上一課,讓他們見識一下華國頂尖主持人的風采。」林子軒鼓勁道。

    他們開車過來,不過車子沒有開進學校,在附近停下,倆人走進了校園。

    三年過去了,廣播學院沒什麼改變,還是老樣子,不過他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

    林子軒和慕姍姍特意提前半個小時過來,在院系的辦公室和老師們閒聊,上學的時候林子軒不怎麼起眼,慕姍姍卻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這回也一樣,老師們喜歡和慕姍姍聊天,不怎麼搭理林子軒。

    沒辦法,誰讓他改行了呢,老師們覺得自己的辛苦白費了,自然不怎麼樂意,慕姍姍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驕傲。

    這時候的老師都很樸實,不會因為林子軒製作了熱播的電視劇而改變態度。

    到了下午兩點鐘,慕姍姍到教室里和畢業班的學生見面,還有播音系其他年紀的學生。

    她畢竟是個名人,引來了不少圍觀者,把教室擠得滿滿當當,林子軒只好站在窗外。

    慕姍姍沒拿那份演講稿,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後就直接和底下的同學交流起來,就像是在主持節目一樣,回答著他們的各種問題。

    有生活上的,有專業上的,有工作上的,像是個知心的大姐姐。

    這種親切的態度得到了學生們的強烈回應,現場氣氛非常火爆。

    林子軒在外邊看著談笑自若的慕姍姍,心裡有點小驕傲,那是他的妻子。

    兩個小時後,演講結束,他們告別老師。

    倆人沒有立刻離開廣播學院,而是走在校園的小路上,走過圖書館,走過食堂,走過以前的宿舍,開心的聊著過去的事情。

    他們在這兒遇到了彼此,並最終走在了一起。

    那時青春,時光正好。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見了你

    隨著慕姍姍重新出現在華國電視台,《文化訪談》步入正規,她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邀請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還有出版社找她寫書,準備出版。

    這兩年華國流行起了名人出書熱,劉曉慶無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寫了一本自傳叫做《我的路》,獲得極大的反響,華國各大報紙轉載,還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在國外發表。

    1992年,她又寫了一本《這八年》,描述了這些年她的生活經歷,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還被華國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