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2023-09-22 02:24:56 作者: 漫漫行
他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將重心放在姜延身上。
只是還沒等裴邵再去接觸姜延,就見到齊國公臉色十分難看地回來了,對他道:「今日早朝,陛下下旨,將姜延調任西南道總督,兵部尚書一職由原來的兵部左侍郎胡駿接任。」
「怎麼會這樣?」裴邵不敢相信地驚呼道,西南道總督也是正二品的官職,甚至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但是從京官到地方就是相當於降了半個職位,而且像姜延這樣的正二品大員,若是有調動,都會提前在朝中商議的,而姜延的這次調動可以說是悄無聲息,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傳出來。
「胡駿也是太子的人?」裴邵越想越不對,「這是太子早就算計好的?還是說姜延也事先知情,所以才不願意轉投二皇子?」
「這些都不是重點!」齊國公有些生氣,兒子現在都沒有搞清楚這件事情背後的意義,「重點是若是太子可以如此輕易地就說動陛下調換一個二品官員的官位,那麼太子在陛下那兒的影響力有多大?二皇子這場奪嫡究竟有沒有勝算?」
聽到齊國公這樣說,裴邵也意識到了這其中最根本的問題,他們之前一直覺得二皇子受寵,但是如今看來似乎也不是這樣,如今大皇子已經開始逐漸接受宗正寺,四皇子據說也要奔赴沙場,連五皇子都開始跟著太子辦事,整個大魏的皇子,似乎除了六皇子,其餘的皇子都選擇依靠太子,而且陛下對太子的重視和信任明顯很高,而且應該是高過二皇子的。
「可是我們和太子立場不同,萬不能再轉投太子。」齊國公嘆了一口氣道:「只能拼一次了!」
比起齊國公府的哀愁,薛夷光現在忙碌地很,因為她及笄禮的日子到了。
第165章 及笄禮(1)
女子年十五歲, 稱為「及笄」。《儀禮.士婚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所以對於女子來說, 及笄禮便象徵著成人, 對女子來說其地位等同於男子的冠禮。
及笄禮的程序很複雜,身為郡主,薛夷光本身就有著屬於郡主規制的及笄禮吉服,這個禮部和宮中一早就為她備下了, 對於薛夷光和安國公夫婦來說, 及笄禮最難的不是請客宴賓, 而是這正賓的人選, 至於贊者、有司這些都還好說, 贊者薛夷光已經和永淑公主說好了,之前永淑公主和平寧縣主及笄禮的時候她們三個人就商量著輪著當贊者, 現在輪到永淑公主給她當贊者了。
至於有司則由她的二嬸房夫人擔任, 而現在最難的是正賓,正賓究竟請誰,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其實一般來講, 女子若是定下親事, 一般都是由未來的婆母做正賓, 但是她未來的婆母是周皇后,讓周皇后特意出宮給她當正賓, 這個太子之前和她提過,不過薛夷光覺得為了她讓周皇后興師動眾地從宮中出來, 未免有些太麻煩。
正賓一般選擇的是德高望重的女性長輩, 而且她也有老師, 如果她老師張微有妻子的話, 她及笄禮正賓的位置應該歸自己的師母,但是她老師張微是個大齡剩男!至今未婚,她也沒有師母,所以這條路也不通。
現在不僅是安國公夫婦為這個人選發愁,就是薛夷光也不知道選誰好。
「其實,前兩日我見楊家賈老夫人的時候,賈老夫人還和我談起過阿瑤及笄禮正賓的人選,我覺得賈老夫人是有意的。」安國公夫人說道。
「楊首輔的夫人?」安國公問道,看著安國公夫人點了點頭道:「那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薛夷光也覺得賈老夫人給自己當正賓也挺合適,正當三人想要確定人選,安國公夫人都要拿起箋紙給賈老夫人寫請帖時,便有人來通稟,說是周皇后身邊的內監來了,要宣安國公夫人入宮。
一般情況下,周皇后宮中的人來安國公府都是宣召薛夷光或者是給薛夷光送賞賜的,這還是第一次宣召安國公夫人。薛夷光和來人也認識,問了周皇后宣召安國公夫人何事。內監笑著道:「是皇后娘娘有事找夫人商量,郡主和國公爺請放心,不是什麼壞事,是好事。」
薛夷光聽後也放了心,另一邊安國公夫人也換好了誥命的服裝跟著內監進了宮。
等到安國公夫人回來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了,薛夷光和安國公已經商量好了及笄禮的大部分流程,只等著安國公夫人回來拍板了。
薛夷光趕緊給安國公夫人沏了一杯茶遞給母親,問道:「阿娘,皇后急召可是有什麼事?」
安國公喝了一杯貼心的女兒遞過來的茶水,瞪了一眼旁邊傻愣著的安國公,心中只覺得還是女兒貼心,道:「不用給賈老夫人下請帖了,皇后娘娘說她來給你當正賓。」
薛夷光聽後皺眉道:「這是皇后娘娘自己的意思?」她之前只以為是太子想要給她體面,提出讓周皇后給她正賓,並沒有想到過是周皇后的意思,畢竟周皇后自從入宮出了每年的祭天,狩獵,避暑之類的皇家集體出宮外,周皇后基本上沒有出國宮,這也是薛夷光沒敢驚動周皇后的原因,要知道皇后出宮,可不僅僅只是一句興師動眾可以形容的,從護衛到依仗等等,都有講究,周皇后麻煩,接待周皇后的安國公府也麻煩。
但如今聽安國公夫人的意思,這似乎是周皇后自己的意思?如果是周皇后自己願意出宮給她做正賓就意義不同了,她自然是極為高興的。如果說她的學業功課和做事方式都是太子交出來的,那麼她在女子方面的儀態和處事道理那就都是周皇后教授的,周皇后教會了她更好地適應大魏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