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2023-09-22 02:24:56 作者: 漫漫行
    為什麼薛夷光前世今生相差這麼多,前世的薛夷光明明連詩都寫不出來一首,要不是會討好齊國公夫人,她根本就嫁不進齊國公府。而今生呢?她搶來了婚約,薛夷光卻成了郡主,成了國公之女,甚至還成了會元!而她,連宣平侯府的大門都出不去,活得還不如上一世!

    丫鬟不敢答話,她現在都有些後悔說狀元郎的事情,因為永嘉郡主中會元的時候,四姑娘就發了好大的脾氣,她們這些下人也跟著受了不少責罰,她現在根本就不敢開口。

    蘇夷玉看著丫鬟瑟瑟縮縮,不敢說話的樣子,卻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啞巴了嗎?要是真的啞巴了,以後也不要在侯府呆著了,我們侯府不收啞巴!」

    這言下之意,就是丫鬟再不說話,就要被趕出侯府,一個侯府棄奴能有什麼好日子,丫鬟嚇得跪在了低上道:「是永嘉郡主。」說完後,丫鬟便感到有一個東西砸中了自己的額頭,緊接著就聽到蘇夷玉發怒的聲音在頭頂響起。

    「那個賤人怎麼可能!」蘇夷玉不停地咒罵著,明明她才是最受上天眷顧的人,為什麼還會有一個薛夷光和她作對!

    比起蘇夷玉的咒罵,裴邵的反應隱忍很多,裴邵在得知薛夷光是狀元後,拳頭緊握,十分用力,指甲都掐進了肉里。之後,裴邵就將自己關在屋裡不出來,他需要好好想想,接下來怎麼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情況,重新布局,他相信只要最後二皇子勝了,他身為二皇子現在最信任的人,前途無憂,到時候跟隨太子的薛夷光,一定會淪為階下囚,下場會更慘。

    另一邊,薛夷光遊街也快結束了,跟在薛夷光身後基本上被忽視的顏鑠和劉芳有些哭笑不得,他們就不明白了,明明他們是男子,應該比永嘉郡主更受歡迎才對,怎麼最後那些姑娘們全都是衝著永嘉郡主去的?特別是顏鑠,他連個未婚妻都沒有,雖然顏鑠也收到了幾塊兒手帕什麼的,這比他當初在浙江中解元的時候收到的東西還少!

    薛夷光結束遊街後,又去宮門前謝恩,之後才跟著還在等她的安國公還有薛培父子一起離開。只是薛夷光低估了姑娘們的熱情,她坐著安國公府的馬車回去,依舊被圍了個水泄不通,等回到家中的時候,薛夷光已經疲憊不堪了。她慶幸瓊林宴是在明天,不然她連瓊林宴都去不了。

    泡了個熱水澡,薛夷光緩解了不少疲乏,之後去了正廳,和安國公夫婦還有自己叔父薛培一家一起吃了晚飯,回來後,薛夷光連書都不看了,直接躺在了床上。

    比起薛夷光的疲憊,群里的大佬們還十分興奮,除了同昌公主外,其餘的大佬們從來沒有見過狀元打馬遊街盛景,就是出生在明朝的秦良玉也沒有見過,她是武將,不在京中自然見不得這番盛景,當時又是明朝末年,大明陷入內憂外亂之中,哪有開科取士的心思。

    群中也只有同昌公主見過,同昌公主還是很驕傲的,像眾人科普著大唐科舉的盛景,大佬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後蔡琰還道:「開科取士應當是天下讀書人的幸事,開創這開科取士的帝王一定是以為聖賢明君。」

    薛夷光看到這條消息,在下面回道:「史書上的隋煬帝可是一位荒淫無道的帝王。」

    生在隋朝之前的大佬們看到這句話,直接驚了,剩下的只有一連串的問號。

    馮有道:「群主,快給我們講講。」

    「隋和秦一樣都是二世而亡,被成為歷史上的短命王朝。」薛夷光解釋道:「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位帝王,也是最後一位帝王。」

    「其實,隋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之後的史書將這些怪罪於隋煬帝荒淫無道,鋪張浪費上其實並不對。」薛夷光說道。

    說起史書,作為史官世家出身,又修纂過史書的班昭最有發言權,「史書都是由勝利者編纂,所謂修史,都是後任的王朝為前王朝修史,為了表示取得天下是正義的,歷史上多對末位皇帝多加抹黑,以顯是其得位之正。」

    「班昭姐姐說得很對。」薛夷光接著道:「隋煬帝一生所做的最大的事情一共有四件,一是修了大運河,二是修東都洛陽,三是下江南,四是北巡塞外,這裡的每一件事其實都寓意深遠,但是卻最終都成了隋煬帝的□□。」

    「先不說運河的意義,只說這東都洛陽,隋煬帝之所以要建東都,是為了加強對東部的管理,當時的隋朝建立是靠著隴西貴族,隋對洛陽以東掌控力度並不強,而當時大部分的人口卻來自東部,可以說東都的建立意義重大。」

    「下江南也是有原因的,隋之前華夏分裂了三百多年,隋雖然靠武力征服了南方,但是並不被南方的百姓所承認,下江南是為了安撫南方的百姓。」

    「至於北巡塞外,也是為了瓦解突厥。」薛夷光最後總結道:「但是有利就有弊,運河讓百姓承擔了大量的勞役,而且工期又短,百姓只感受到了運河帶來的苦,從沒感受到運河帶來的好處。」

    「東都洛陽也是如此,而下江南所用的龍舟本是為了向江南展示大魏的國力,但龍舟的過於奢侈,整個巡遊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後的塞外北巡,雖然獲得了征戰的勝利,但也動搖了隋的國本。」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開科取士,觸動整個士族的利益,隋煬帝不為世家所容。」

    「這位隋煬帝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從古至今,各有說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