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頁
2023-09-21 09:47:09 作者: 春綠可期
這邊山巒起伏,晴朗的日子多,數不清的梯田像一條條帶子環著大山和河流,田野青蔥碧綠,溪水澄澈明亮,建在這邊的山寨民風質樸,是十分難得的田園之地,盛言楚和華宓君商量後,決定將他們以後的家安在此處。
程春娘和柳持安也搬了過來,幾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青山如黛,野花撲鼻,這般好的晚年生活能不美哉?
後記
盛家大兒子盛初綏的幼子極為崇敬爺爺盛言楚,文武兼修,曾跟隨表伯父長勝將軍出海征伐,在海船之上閒著無聊時將盛言楚所畫的漫遊圖悉數看了個遍。
盛言楚去世後,在父親盛初綏的口述和家族遺傳下來的筆跡中,此子用心編寫盛言楚的傳記,因盛言楚一生沒取小字,故擇了花名,名為《地沉先生傳》。
此書問世後震驚朝野上下。
誰也沒想到漫遊圖竟然出自盛言楚之手。
野史上有人開始編排盛言楚早些年用地沉先生的名號繪畫避火圖的事,有人說世上有兩個地沉先生,也有人說不可能,避火圖和漫遊圖的畫筆功法如出一轍,怎麼可能不是同一人?
野史終究是野史,沒個定論。
有關盛言楚前期放飛自我畫得避火圖早已被盛初綏用各種手段毀了,真要找避火圖論證畫避火圖的就是盛言楚,那只能找衛家後人了,畢竟只有當年盛言楚送給衛敬的避火圖盛初綏不敢動。
盛言楚去世的消息是盛初綏親自報到京城的,不過棺槨並沒有停靈京城盛家亦或是靜綏水湖村。
當今在位的皇帝是昭寧帝的長子,官家曾私底下問過老師盛初綏將文正郡公葬在何處,說他想去西北祭奠一二。
盛初綏楞了下 ,旋即快語道:「家父和家母喜靜,兩位老人先後逝世,臣依照遺言不挖墓不設碑埋於深林…」
意思很明顯了,他爹不想後世之人打攪。
新帝惋惜不已,但也只好作罷。
人不能近前祭拜,字可以啊,因而新帝提筆親刻墓碑紀念這位四朝舊臣。
後世史書記載,盛言楚九歲中秀才,當上狀元那年也不過才十六歲,娶妻李帝師之外曾孫女華宓君,生有雙胎一兒一女,此生無納妾無庶子庶女。
一生孝悌忠信,為侍養其母程氏安享晚年,盛言楚不惜辭官,因而未能官拜首輔,後文帝蕭樂驍(昭寧帝)御賜太上皇聖旨,加封盛言楚為成文館首輔。
新帝永元帝讚譽盛言楚徽柔懿恭、精爽齊肅,故追諡其為文正公。
-
盛氏子孫整理老祖宗的傳記時發現,盛言楚留給子孫的錢財數不勝數,光京城的墨石鋪子就有兩間,地方各處攏共起來則不下百家。
這都是明面上的,還有宅基地,京城幾處大宅子除外,江南府、臨朔郡、嵊余府、鄴城、陵州等等都有掛著盛言楚名號的宅子。
華宓君留給子孫的祖產不比盛言楚少,只盛家有規定,華宓君手中的金銀以及暴利的水玉鋪子只傳女不傳男,光一項水玉方子就將盛家女兒輩推至無數男兒追捧的對象。
華宓君似是早就料到這點,因而早早地立在族規,盛家女不嫁納妾之家,不做填房繼室,更不許私相授受,一旦有之,驅逐出族。
盛家男兒在這方面更是如此,據後世記載,盛氏子孫皆秉承兩位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不敢有絲毫懈怠。
女人為官的路打通後,盛氏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女子掌家族大權,男兒們在朝亦不甘落後,時刻銘記老祖宗盛言楚的家訓教誨。
盛氏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被人看貶的商戶之家,後代入翰林院任職的清貴之流不勝枚舉,延續至今共傳承八十六代子孫,光首輔就出了七位,此外,家族中還出了一位令人嘆服的女帝師,是為傳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