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2023-09-21 07:13:44 作者: 紅葉似火
    這篇文章詼諧有趣,用自嘲的口吻寫的,署名,餘思雅起了個筆名,免得被人發現她自吹自擂。

    然後第二篇是以新聞投稿的方式寫的《全國第一條由公社自費籌建的瀝青路》,這篇稿子就嚴肅多了,也沒什麼花哨,就是刻板的陳述事實。但光這個標題應該就能引起新聞人的注意。

    第三篇文章則是《我省第一個即將全公社通電的偏遠農村》,這篇比上一邊相對沒那麼官方,不過羅列了許多數據,重點訴說了辰山縣這個偏遠鄉村沒有財政支持,全靠本地企業和社員自發組織籌款通電多麼的不容易,通上電後能給村民帶來多大的便利和實惠等等。

    這三篇稿子餘思雅沒想過全部刊登,但只要有一篇能登上報,那就能引來新聞記者的採訪,將他們這個寶藏公社給挖掘出來,呈現在世人面前。

    但現在的報紙版面就那麼多,還有固定的要報告全省全國重大會議,節慶日,大單位企事業單位的報導,文藝匯演,先進人物等等,能不能輪到她這三篇稿子,餘思雅不敢保證。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她決定留在省城活動活動。這個時候就凸顯人脈的重要性了,餘思雅不認識省城報社、電視台的任何工作人員,只能另想辦法。

    餘思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孟蘭兩口子,這兩人都算是中高級幹部,尤其是孟蘭,作為第二百貨公司的經理,她接觸的人應該相當的多,說不定就認識省城日報的記者,編輯之類的。即便她不認識,拐個彎應該也能搭上線。

    可這個事不能明明白白地直說。餘思雅拎上準備好的土特產,又到田家做客,為了能碰上孟蘭,她特意挑了下午四五點的時間上門。

    還是田老太太給她開的門。

    「哎呀,思雅你來啦,快進去,來就來,拎這麼多東西幹嘛,真是把晨晨他們給寵壞了。晨晨,小麗,你們看誰來了?」

    兩個孩子聽到聲音跑出來,看到餘思雅手裡提的火腿腸、清河鴨都高興不已:「謝謝思雅姐姐。」

    餘思雅摸了摸他們的頭,笑著對田老太太說:「這都是我們自己廠子裡產的,不值幾塊錢,晨晨和小麗喜歡我就順便帶了點過來。天冷了,上回我們養殖場竄進來一隻野兔,被人抓住吃了,兔皮我讓人做了一雙手套,天冷了,婆婆你出門手冷,戴上這個保暖。」

    老太太接過手套,感動得不行:「哎呀,思雅,你可真想著我。我沒個閨女,就兩個兒子,雖然孝順吧,但哪有閨女貼心啊,謝謝你。我快做好飯了,你今天就在咱們家吃飯,好幾個月沒見你了,快坐下喝口水。」

    田老太太熱情地招呼餘思雅坐下,然後跑進屋拿了肉票和飯盒塞給孫子,悄聲吩咐他去食堂打兩個肉菜回來。

    餘思雅來的時間巧,沒坐一會兒,田振華兩口子就回來了,看到餘思雅都熱情地打招呼。

    孟蘭是個工作狂,看到餘思雅很開心:「我還說給你們打電話呢,十天前你們送來的那批貨都已經賣完了,你們什麼時候再送一批來?我看你們產品不少,以後專門給你們擺一個貨架,你把醬板鴨、皮蛋、鹹鴨蛋之類的也送點過來吧。」

    沒想到還有這個意外之喜,餘思雅高興壞了,一口應下:「好,孟經理,等回去我就給你安排上。」

    坐下吃飯後,田振華問餘思雅:「余主任是個大忙人,這回來省城又是為了工作吧?」

    他主動問起,餘思雅正好順著話題往下說:「是啊,我這次來是為了買一百多噸瀝青回去。我們跟隔壁公社聯合起來打算修一段瀝青路。」

    這話題成功地引起了兩口子的興趣。孟蘭驚訝地看著餘思雅:「你們公社可真厲害,竟然修瀝青路了,是財政撥的款嗎?」

    餘思雅搖頭:「不是,我們辰山縣是個窮縣,財政上沒什麼收入,哪有錢啊。隔壁公社也建了個養鴨場,這是我們兩個養殖場湊的,然後動員全公社的力量勒緊褲腰帶修的。」

    「那你們可真不容易,不過修了路也好,以後出行方便,也能縮短來往的時間。」孟蘭感嘆道。

    餘思雅笑道:「可不是,只是我們兩個公社都窮,沒什麼錢,只能修自己公社範圍內的路。通往縣城還有一段路,這得靠縣城和省城撥款了。所以我寫了稿子,反應這個情況,待會兒請田主任跟孟經理替我看看,我也沒經驗,不知道行不行。」

    這兩口子都是文化人,一口就答應了。

    吃過飯去了書房,餘思雅就藉機將三篇稿子都拿了出來:「這段時間在省城跑瀝青的事,晚上在招待所沒事幹,我多寫了兩篇稿子,也請田主任和孟經理替我看看。」

    「余主任可真是太能幹了,不但工作幹得好,還是一個筆桿子。」田振華意外地說。

    餘思雅靦腆地笑了笑:「其實我當初就是靠一篇稿子進的公社,要不是那篇稿子歪打正著入了省報的眼,我這會兒還在鄉下掙工分呢!」

    這話成功地引起了兩口子的興趣,紛紛問她是怎麼回事。

    餘思雅簡單地說了一下。

    田振華有看報的習慣:「我好像記得這個事,小余文筆不錯嘛。」

    聽說餘思雅以前在省報上發表過文章,兩口子的期待更高了,看起了稿子。

    看到最後,作為技術工人,田振華對修路通電更感興趣。而孟蘭則不然,她對餘思雅那篇寫清河鴨的稿子更欣賞:「要是這個稿子能在省報刊登,以後咱們的清河鴨要供不應求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