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2023-09-21 04:25:53 作者: 暮行也
    趙參堂狹長眼睛被一縷光線灼得刺痛,抬眼卻見是寧扶疏華裳上的金絲牡丹折射著如火晚霞,映得她整個人光芒萬丈,擁懷日月。心底忽而冒出一句:可惜了。

    可惜他這個外甥女為女兒身,否則,取寧常雁而代之的人,照樣輪不到他。

    邁過趙府門檻之時,趙參堂最後回頭看了一眼,目光瘡痍落在歪倒地面的那隻青瓷茶盞,仿佛頓時恍然明白。

    喝完長公主的這盞茶,自此:西風殘照,人走茶涼,一場榮華轉頭空。

    與此同時的金碧宮城內,夕霞流輝,彩雲溢光,繚繞龍涎香菸裊裊浮向帝王袞龍袍繡。

    寧常雁鬆開指尖,將大內暗衛呈來的長公主與趙參堂談話密信丟進銅爐。點點火星濺在信紙表面,立馬灼出焦黑碳色,下陷鏤出不規整的空洞。火舌隨即從那處鑽出,迅速舔舐過整張紙,轉瞬間只余灰燼,不留痕跡。

    他手伸至銅爐上方烘烤,似是自言自語:「皇姐說得不錯,這天下姓寧。」

    「可朕與皇姐同姓……」他尾音拖長微頓,突然道,「黃世恭,你說說看,這天下究竟姓的是寧常雁之寧,還是寧扶疏之寧?」

    驀地被點到名的御前太監總管一愣,自然聽得出來這問題好比皇帝詢問侍人自己是否該早立儲君。答對了,便猶如小插曲無事發生;可萬一答錯了,觸著主子逆鱗,雷霆震怒豈是他們這些奴才能受住的。

    黃世恭前段時日剛吃過一頓板子,至今仍心有餘悸。謹慎琢磨著陛下對長公主發自內心的敬重,姐弟二人自小便無齟齬,又想起兩位主子幼年時捨命相救的往事,遲疑片刻……

    他道:「陛下和長公主一母同胞,龍章鳳姿。這姓隨祖宗相同,哪裡用分得這樣清。」

    「是嗎?」寧常雁臉上神色不見有改變,又點了另外一個太監,「方緣貴,你來說。」

    這方緣貴揣著可掬笑容弓著腰:「陛下是天子,這天下自然隨您姓。」

    作者有話說:

    唔,難道只有我覺得疏疏搞事業的時候特別颯麼……

    第44章 求情(雙更)

    秋冬之交晚來風急, 宮門落鑰,肅穆寧靜籠罩下的東西六宮逐漸陷入沉睡。

    倏爾,一陣清亮金鈴細響打破夜幕寂寥,鈴音連綿不絕, 終驚醒幽長甬道。

    闔宮上下便知, 是朝歌長公主進宮了。

    高坐鳳輦紗簾後的貴人單手支額, 閉目養著神。錦繡宮裝外比晌午多添了一件貂絨斗篷,外加一條狐皮圍暖纏著脖頸繞了兩圈,將呼嘯夜風盡數擋在衣裳外。

    腳邊還擱有一隻小火爐烘烤禦寒。

    寧扶疏協同御史台眾官員將將清點完從趙府抄出的財物,清單列得密密麻麻。若將紙張平坦鋪蓋, 可從御史台門前連綿延至正堂,足有三丈長。

    趙府的奢貴, 比之公主府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長公主府內囊收得,大多是各番邦小國進貢的稀世珍寶, 還有她自個兒從拍賣場裡高價購回的稱心好玩意兒, 每一樣都來得問心無愧。趙參堂那等搜刮民脂民膏裝點自家高門之輩,哪裡配與她相提並論。

    縱然闔著眼, 眉目間也難掩厭色。

    忽然就理解了, 為何顧欽辭當日因一隻百爪蝶蚌便想殺她。

    此時的自己憎惡著趙參堂食君俸祿卻不忠君之事,彼時的顧欽辭何嘗不是憎惡著她身在高位, 不謀高位之職。皆魚肉百姓,橫行鄉里,以盈私慾,無甚區別。

    虧得此番查明趙參堂惡性累累,剷除這胃口貪婪的巨大蛀蟲, 否則, 大楚還不知被他如何啃噬根基腐蝕掏空。

    而模糊印象里, 似乎史書記載的趙參堂很是長壽。朝歌長公主英年薨逝之後,他仍站在朝堂上,與愈漸壯大的太尉黨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直至年邁,身染沉疴痼疾,方才告老還鄉。

    至死受君王尊敬。

    但趙參堂枉顧律例犯下的這些罪,始終沒被翻出來麼?就連被百官稱為鷹眼瘋狗的御史台,也毫無察覺?

    寧扶疏穿越時空來到大楚,改變的只有朝歌長公主的行為舉止罷了,卻無法操控旁人的心性或脾性。譬如顧欽辭與顧鈞鴻志在疆場,歷史上的趙參堂就是個實打實的老狐狸,用一張偽裝面具騙過滿朝文武數十年。

    莫非老狐狸那句狂妄之語其實是真話?

    如若沒有先帝網羅天下的情報暗樁,單憑御史台和京兆尹,壓根抓不住他的把柄。

    寧扶疏驀地睜開眼,情報暗樁……

    她確實沒聽說過此物,正史與野史也都沒有相關記載。但細細想來,卻極其合理。

    君王高居廟堂,所看到的聽到的,不過是臣子想讓他看到聽到的。若滿朝忠良,聖人自然耳聰目明;可若朝多奸佞,寡人知之難免蔽塞。

    不如培植只效忠於自己的暗衛,將耳目暗樁遍布天下。既可看天下景聽天下事,又可辨金鑾殿下是忠是奸。

    但這所謂的情報暗樁,如今認誰為主人?或者換個角度想,先帝臨終前,會把這麼至關重要的東西交給誰?

    先帝算不得子女的好父親,更和妻子的好丈夫沾不上邊兒,但他是黎民百姓與後世史學家公認的好皇帝。有懷天下之仁心,治天下之聖德,還有深諳君臣制衡之術的手段。

    寧常雁登基時年歲尚幼,先帝一封遺詔震驚朝野。將監國大權交到嫡長女朝歌公主手裡,輔國之權交到宋丞相和太尉趙參堂手中,邊境兵權准允武康侯顧家握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