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頁
2023-09-21 01:09:24 作者: 猶似
早前與外祖父一番話,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當年在北境一帶,實施的各項「國策」一事,讓她猶如醍醐灌頂,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國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達成提高北境人口,解決生產力低下,物資不足的窘況。
但如果,這一切本就是殷懷璽一力促成的呢?
殷懷璽幫朝廷解決流民這一難題,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達成了一致,利益關係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卻需要當地士紳大力配合,這嚴重地觸犯了士紳的利益。
一環接一環的算計,看似複雜,其實只是為了一步一步地徹底瓦解朝廷對士紳的信任。
當朝廷的利益,和士紳的利益相衝背離,士紳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已經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面。
上百萬災民,聚集在北境,士紳只是象徵性地捐助,並沒有大力支持,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們膽大包大,無視國策嗎?
不是!
是他們太愚蠢了,無視災情嗎?
也不是!
是他們看不清局勢,無視朝廷嗎?
仍然不是。
而是他們在武穆王的精心布局之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
一方面揣磨聖心,不敢給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讓武穆王得勢,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牽扯上關係,那才叫滅頂之災。
另一方面,周厲王之死,已經讓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對立面,這種國讎家恨不可調和,士紳已經沒了退路,讓他們無視國策,他們沒這個膽兒,只得「敷衍」國策,妄圖利用物資來進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資缺乏,導致流民收容營鬧出了,諸如暴亂、疫症等事,這才是士紳願看到的結果。
第910章 推波助瀾
屆時,士紳固然會因為,「輔助」國策不力,被朝廷興師問罪,但仍有一線生機。
但請注意,士紳只是「輔助」,而主張收容流民,安置流民的人,是武穆王,武穆王是要負主要責任。
這是士紳垂死的掙扎。
但士紳們的這一線生機,卻因為謝府和韶懿郡主的干預,宣告失敗,韶懿郡主主張防治病疫,謝府捐藥又捐錢,將流民收容營藥材缺乏,這一隱患填補上了。
有了謝府的龐大家財,幽軍也完全可以,挪用軍晌支援災民,再以置辦軍晌的名義,向士紳或者向其他有糧的地區購買軍晌物資。
軍情如山,士紳就算再不甘心,也不敢拿軍晌開玩笑,要知道周厲王一案清算最狠的,都是在軍晌上伸了手腳的那一批人。
士紳之所以能安然無恙,沒被朝廷清算, 只因他們懂得遊戲規則, 從不會在軍晌上面動手腳,不會去妄動皇上的利益。
至此士紳敗局已定。
那麼士紳就甘心赴死嗎?
自然是不甘的!
所以利用朝廷局勢的變化, 與貴妃黨一起又出昏招,打算禍水東引,通過打擊保皇黨,達成分化韶懿郡主, 和武穆王聯合的局面。
給武穆王扣一頂, 插手「儲位之爭」的罪行,爭儲本就罪同謀逆,就算不能將武穆王「定罪」,也會加深朝廷對武穆王的猜忌。
而此時, 士紳的利益, 和朝廷的利益,將會再度達成一致。
朝廷仍然需要利用士紳來牽制藩王,士紳就不再是被朝廷放棄的存在。
這一步步的算計, 不可謂不高明。
可士紳唯獨小瞧了虞幼窈隨機策應,權謀機變的能力,從某些方面來說,士族面對的是另一個「殷懷璽」。
還有一點!
倘若朝局的變化,是由殷懷璽一手主導,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催化朝野內外黨派之爭,給伏蟄在泉州的梁王, 創造起兵的藉口與良機, 進一步加速大周朝的覆滅呢?
虞幼窈的猜測,並非沒有緣由。
劉大根的案子背後, 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儲位爭鬥。
保皇黨、貴妃黨、蘭妃黨盡數波及。
而韓氏族所代表的士紳, 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長興侯府的花會後,殷懷璽就毫不避諱地向她暴露出, 他在宮裡擁有龐大的人脈, 這些人脈, 甚至能避過皇上、當時還是皇貴妃的蘭妃、徐貴妃, 以及宮中大大小小的妃嬪,直達太后娘娘的耳里。
那時她困於後宅, 見識還是短了些,雖然意識到了什麼, 但並沒有深思。
但現在想來,殷懷璽執棋在手,攪弄風雲,肯定是離不開內宮的支持。
如今宮中的幾大勢力,排除太后娘娘、徐貴妃、蘭妃,還有誰身居高位,能精準地把握內宮的風吹草動,並且還能將消息,不動聲色地送出宮外, 交到殷懷璽手中?
非,皇后娘娘莫屬。
皇后娘娘從潛邸就嫁給了當今皇上, 開始執掌王府內院,後來執掌內宮,便是失勢, 在宮中也培植了不少忠心耿耿的人脈。
當然了,也許這個猜測並不充分。
但往深了一想,皇后娘娘久病翊坤宮, 一直閉宮不出,加上中宮無子,又有了寧國公獲罪一事在前,皇后娘娘位同虛設。
皇后娘娘不可能,僅憑著當年得勢之時,積攢的人脈,在翊坤宮開了宮門之後,就能抓緊機會,借著太后娘娘之勢,把持保皇黨。
蘭妃和徐貴妃可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