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頁

2023-09-21 01:09:24 作者: 猶似
    虞老夫人去世了,親事理應由虞宗正來作主,可虞宗正不知道,虞幼窈又歸了母族,她的親事,虞府也不能隨意插手。

    能真正作主的,只有謝府。

    殷懷璽心中微嘆,姜還是老得辣,想要憑著一個信物就矇混過關,顯然是不大可能了。

    他也仔細斟酌了話:「虞老夫人是希望我能得了謝府的認可,在謝府的見證之下,與窈窈蒂結姻緣。」

    早前得知了信物的來歷,殷懷璽就知道了,他被虞老夫人擺了一道。

    信物是實實在在的信物,可虞老夫人同時也給他挖了一個坑。

    說什麼暫時不要將信物的事告訴窈窈。

    事實上,虞老夫人根本沒有答應他什麼,更沒有就這樁親事,做出任何承諾,而是變相地交由謝府來做打算。

    這才以武穆定北王的身份下了拜帖。

    先擺個立場,讓謝府知道他不是三言兩語能打發的人,後面作小低伏也好,低三下四也罷,都不是什麼事。

    謝老太爺窺了他的心思。

    便也擺出了越國王族後裔的身份,與他周旋。

    謝老太爺蹙眉:「小窈兒還在孝期,親事也不好打算,不如等小窈兒守孝完了,再問問小窈兒的意思?」

    虞幼窈身為孫女兒,按照喪儀禮制,只需為虞老夫人守孝一年,便能全了孝道。

    壞就壞在,虞幼窈與祖母感情深厚,要為虞老夫人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虞幼窈已經十六了,他能等,可不能幹等。

    至少要先將名份定下來,得了長輩允許,培養感情也能名正言順。

    不然他幹什麼,還要特地向虞老夫人討要信物,一來泉州就迫不及待地登了謝府的門,自曝身份?

    殷懷璽料及如此,也做了打算:「想來老太爺聽說過,上半年北方廣泛種植了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因為這種作物的出現,大大地緩解了北方的旱情,助武穆王府安定北境,功不可沒。」

    謝老太爺眼皮重重一跳,小窈兒的商船是跟著謝府一起出海,番薯的來歷謝府也清楚,小窈兒試種了兩年,才試種成功,後來在浙江葉寒淵,幽州武穆王的推行下,得到了大範圍種植,這事兒他可比旁人清楚。

    武穆王特意提了這話,難道……

    果然!

    殷懷璽繼續道:「番薯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不光能飽腹,還能解渴生津,代替飲水,番薯的試種和推廣,不光能緩解災荒,更能惠及天下萬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打算上疏朝廷,為韶儀縣主請功。」

    第755章 弱水三千

    謝老太爺猛吸了一口氣,握緊了手中短杖,這才強忍著,沒一杖打斷他的狗腿:「你是不是還要因此對韶儀縣主傾慕不已!」

    且不說,小窈兒是承了皇恩浩蕩,才被封了韶儀縣主,虞宗正官職不低,卻仰仗皇恩,狗皇帝怕是巴不得,將小窈兒賜婚給武穆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了番薯緩解旱情的前情,就算謝府不同意這樁婚事,武穆王也能借著仰幕之名,光明正大地求娶小窈兒。

    到時候,誰還敢跟他武穆王搶人?

    殷懷璽硬著頭皮:「這也是事實。」

    謝老太爺忍了又忍,沒忍住,一杖抽到他肩膀上:「你早就打算好了一切,還來問我幹什麼?」

    令人牙酸的「喀啦」聲一響,殷懷璽吸了一口涼氣,臉色也白了,謝老太爺一杖將他的肩骨打脫臼了。

    疼,是真疼。

    手下留情,也是真留情。

    回去尋個醫術高明的郎中正一正骨,養三五天就能好,虧得沒真打斷,不然傷筋動骨一百天,才叫真慘。

    謝老太爺估摸著也知道,他不久之後就要回往幽州,下手還是很有分寸。

    殷懷璽道:「我算計再多,那不得還要你們謝府同意麼?心甘情願的同意,和被逼同意,那意義能一樣麼?窈窈難得歸了謝府,有親人可依,有親情可享,這也是好事,我自然不希望她難做。」

    聽他這麼一說,謝老太爺的氣順了一些:「皇上丹毒於體,梁王蠢蠢欲動,那麼你呢?」他停了停話,銳利的目光能直透人心:「大周朝若亂,武穆定北王首當其衝,要麼忠,要麼立,沒有第三條路。」

    殷懷璽心性詭詐,一手攪亂了大周國勢,絕不可能忠於大周。

    從龍之功就更不可能。

    其一,殷懷璽身為大周皇脈,殷氏嫡系,絕不可能背祖忘宗,扶持旁人登基稱帝。

    其二,殷懷璽手握五十萬幽軍,權勢滔天,不管誰當皇帝,都不可能容得下他。

    其三,幾個皇子爭儲奪位,導致同室操戈,兄弟鬩牆,有違天下道義,殷懷璽身為殷氏正統,旁人都是亂臣賊子,唯獨他才是名正言順。

    殷懷璽並不相瞞:「我逼反梁王,一是為了顛覆大周,二是為了撥亂反正,高舉誅殺叛逆的大旗。」

    謝老太爺神情複雜:「大皇子和二皇子爭儲亂政,你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入主皇城,也是名正言順。」

    武穆王掌兵五十萬,屆時藩王也不敢動了。

    可逼反藩王,顛覆大周江山,致天下大亂,烽煙戰起,是不是太殘酷了?

    殷懷璽輕笑:「不破不立。」

    大周朝積弊成患,政風因循腐化,國庫空虛,虧空難補,各地天災人禍,暴亂四起,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藩王禍患無窮,外邦更是虎視耽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