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2023-09-20 22:32:54 作者: 五葉曇
    回去之後就又召見了給趙允煊看過病的幾個太醫,問了一圈,再三確認次子的確是並未騙自己之後才放過了他們。

    他不知道的是太醫出了門都抹了抹頭上的虛汗互相對視了一眼,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才各自散了......他們哪裡知道二皇子殿下的毒到底能不能動武,但元陵大師總不會錯的,重傷之後需要靜養總不會錯的,所以不能動武就不能動武吧。

    確認了次子所說都是屬實並不能讓皇帝心情好轉。

    德慶看著皇帝陰沉的臉嘆了口氣,他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勸道:「陛下,現在天氣炎熱,的確不利於二殿下養傷,您若是擔心二殿下的傷勢,不若待他好些,就送他去圓洲的避暑山莊住上一段日子,想來休養一陣,二殿下的傷勢必能好轉起來的。」

    您不就是嫌他在你眼前礙眼嗎?

    想要打發他還不容易,不能出去幹活那就調養唄。

    皇帝一聽先是一怔,隨即那從聽到次子說宜靜養不能動武之後就一直繃著的心終於鬆了下來。

    他原先是躺在軟椅上的,聽完就坐起了身,點頭道:「的確如此,德慶,你說的對,現在京中如此炎熱,對老二的傷勢復原很是不利,待他好些,就送他去避暑山莊......等天氣冷了下來,就讓他去福州,正好福州督府說想要朝廷撥錢,改進戰船,擴增水師,老二最擅這些,就讓他過去順便看看,此事可行不可行好了。」

    說完那身子就坐的越發直了,道,「德慶,你讓人傳旨召楊鴻繼,鄭騫還有吳啟同立即入宮見朕,說朕有要事和他們相商。」

    內閣首輔楊鴻基。

    內閣之一鄭騫。

    兵部尚書吳啟同。

    德慶心裡滴了一把汗,陛下他,還真是片刻都容不得二殿下了啊。

    楊首輔等三人本就在外殿議事,聽到皇帝傳召不過兩盞茶時間不到就到了乾元宮。

    皇帝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接道:「諸位愛卿,前幾日你們勸說過朕,道是為江山安穩計宜當立儲,這幾日朕仔細斟酌,亦覺得愛卿們言之有理。只是這儲君之位,亦急切不得,原本二皇子乃元後嫡子,乃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只是二皇子自幼離宮,回歸本位不過數月,雖文才武藝皆很出眾,但百姓可能仍有疑慮,朕亦覺得二皇子他還需要更多磨礪。」

    楊首輔皺了皺眉。

    但他性情穩的堪比烏龜,此刻也不急於出聲。

    倒是兵部尚書吳啟同率先道:「陛下,依老臣之見,陛下實不需有此等顧慮。二皇子殿下雖恢復身份才數月,但他自幼受翼親王教導,文才武藝世人皆不及。之後以顧氏身份為禁軍衛,曾執行無數軍中任務,再之後入西北軍,領兵作戰更是神勇,可謂百戰百勝,在軍中威信甚高。我大周邊境多敵擾,若是未來儲君驍勇善戰,對我大周百姓和將士來說都必會是一枚定海神針,萬萬不會有陛下所說之疑慮。」

    吳尚書說一句,皇帝的臉就黑一層。

    及至他說完,皇帝那臉簡直沉得已經不能看......好在他素來面色都不怎麼好看,眾人便只作不見了。

    皇帝氣得內傷。

    什麼叫「未來儲君驍勇善戰,對我大周百姓和將士來說就是一枚定海神針」?

    是不是就是在諷刺他從未上過戰場,對戰事也一向無主見,無建樹?

    這才令得民心不穩,軍心不穩?

    他忍著那口氣,憋著道:「吳愛卿所言也有理。但朕今日才探過二皇子,他此次被刺受傷嚴重,又受了劇毒,竟是跟朕說,因為毒素未清,竟是從此之後再不能動武......」

    「朕一想到此事就心痛如絞,所以回來之後就特意召見了幾位太醫,聽他們所言,道是京中天氣炎熱,不便養傷,所以朕便打算送二皇子去圓洲避暑山莊住上一段日子,先調養好身體再說。」

    「依朕之見,這議儲之事,就待二皇子的傷徹底好了再說吧......他現在的身體,只宜靜養,又哪裡受得了儲君的冊封禮和繁重的政事呢?」

    幾位大臣面面相覷。

    不是聽說二皇子只是受了皮肉傷,只要養養就能無礙嗎?

    上戰場打仗的將軍,誰沒受過些皮肉傷啊?

    楊首輔跪下,道:「陛下,立儲乃為定朝臣,定天下人心。若不立儲,昔日岑氏之禍,必會再演,二殿下的傷勢可慢慢調養,但立儲之事,卻實在不宜再拖。」

    第62章 立儲

    貞和帝手撐著御案, 氣得胸膛起伏。

    德慶看著形勢不對,他還真怕皇帝給氣個好歹來......上回聽說二皇子被刺暈倒那是裝的, 但這回可就是真的了......

    可他只是太監總管, 管不著朝廷重臣,也不好隨意插言, 只能輕喚了一聲陛下, 然後就對下面的楊首輔使眼色。

    但楊首輔要麼不說,既說出話來那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連皇帝都懟, 哪裡會看個太監的眼色?

    就這樣僵持了許久。

    空氣凝滯,好像只剩下了貞和帝的喘息聲。

    若貞和帝真是個昏君, 他可能就甩袖離開了。

    或者他也能不管不顧的下道聖旨, 想立誰為儲君就立誰為儲君。

    可偏偏他一向自詡自己雖不及堯舜, 但卻也是殫精竭慮,勤政愛民的一代明君。

    將來留在史書上的記載也該是大周朝的中興守成之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