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2023-09-20 15:17:24 作者: 晨曉茉莉
    不過記得這麼清楚當時的印象得是多深啊?

    陳世文不知道劉玉真的吐槽,他繼續說道:「還有那些安置在宅子裡,管莊子的、鋪子的、花木的、廚房的、里里外外貼身不貼身伺候的足有七八十人。」

    「每月需月銀五十二兩三錢。年節,主家喪喜事要另賞,還有什麼衣裳、脂粉、婚配、冰炭……」

    他又笑了一下,「彼時我尚是廩生,每月可領銀五兩,糧米若干;縣城潤筆因是名氣大的小三元,銀五兩;省城少但富貴人家多,銀八兩;另有抄書等每月有十幾兩的進項。」

    「那時我每月予母親二兩,玉珠十兩,那些下人們來求月錢的時候我懷中尚有十三兩又一百六十二文。」

    他說的時候很平靜,但聽著的劉玉真卻是一陣尷尬,心中不免怨起了二嬸嬸,哪有這樣子做事的?

    很明顯陳世文當時是被二嬸嬸坑了啊!

    不是說下人們的月錢和賞銀不對,而是劉陳兩家這種情況,在陳世文沒發達之前,這些陪房下人們肯定是由劉玉珠的嫁妝供養的,這是默契。

    就比如她自己,在家裡的時候是認真算過的,多少的嫁妝有多少的出息,能養幾個下人,那人數是精簡了又精簡,從未把陳世文的錢算進去。誰不想多些人伺候啊?可也得養得起啊。

    這世間買下人是要定契的,死契和活契,死契生死由主家做主,定契的時候給一筆大些的銀子買斷終身,日常包吃住、衣裳、婚配等。

    沒有月錢,寬厚的主家逢年節和喪喜事發些賞銀,劉家近身侍候的基本都是死契,有些教養嬤嬤和奶娘除外。

    特別得主子信重的也會每個月給賞,就是另類的月錢了,劉玉真身邊的這幾個就都是死契,不領月錢但時不時得給些賞賜,比如前幾天忙完了親事之後賞的素銀簪子。

    這樣一年下來也比活契的強些了,到了婚齡還會指門婚事,另給嫁妝。所以在和善的主家當差比尋常的平民還強些。

    活契顧名思義就是與死契相對的,不是買斷終身,只給很少的賣身銀子,許多丫鬟都是才幾歲就被賣了,在府里做些不近主子身邊的粗活。

    管吃管喝一年四身粗布衣裳,每月領幾百文很少有賞賜,等她們大些就會有家人來領回去嫁人。

    又或者月錢會攢著等出府的時候和嫁妝一起賞賜,端看主家想要如何,劉府就是那每月都發月錢的。

    除此之外還有僱傭,譬如奶娘和教養嬤嬤以及農忙時的一些長工,沒有賣身銀子按時給月例,做得好主家也會給賞。

    以劉玉真本人的嫁妝來算,八千多兩,但其中兩千兩是壓箱銀也是抵抗風險的銀子不能動,古玩器物綾羅綢緞首飾頭面也不能動,能錢生錢的莊子、宅子、鋪子出息一年約六百多兩。

    在這縣城裡四五口人一月用銀二兩的年代裡是很多,但各處的節禮、壽禮、喪喜事、逢年過節給自己給家人置辦的衣裳鞋襪、頭面首飾、日常想吃的點心瓜果、魚蝦蛋肉這些哪一個不要銀錢?

    能給下人們的就不多了。

    一個相當於內管家的嬤嬤、四個幹活的大丫鬟、兩個跑腿兼儲備的小丫鬟、一個廚娘一個粗使婆子,這些是能帶來的。

    還有些則送去了陪嫁的宅子和莊子上,不算莊仆合著有近三十人,有一半是家裡塞過來的,大部分都是死契。

    想著每個月要發的近二十兩月錢,還有他們的吃喝嚼用、四季衣裳她就肉疼,沒把這些人處理之前她的日子註定是緊巴巴的。

    想到這些她心裡對陳世文很是同情,二嬸嬸這一手可真是太狠了,當時恐怕是將陳世文的臉面扒在地上踩,差不多就是告訴他你就是我們家養的小白臉了,以至於他今天還記得。

    但劉家表面是和睦的所以她也不能拆二太太的台,少不得為她描補,勸道:「二嬸嬸當時是病糊塗了吧,大姐姐去後她老人家病了好一陣子,這些瑣事難免有些疏漏。」

    這話說得劉玉真都臉紅。

    陳世文不知是明白了還是不明白,嘆道:「我明白的,所以當時就從祖父那取了銀錢,家裡的這些多賞了一個月。」

    「但經由此事我也明白了陳家當時的狀況實在是養不了這許多下人,便將他們都送了回去,宅子裡的也都讓你二嬸處置了。」

    「此後慧姐兒和康哥兒都由母親照應著,身子骨也有所好轉,等我再次從書院回來的時候他們兩個就能跑能跳了,說話也一串一串的。」

    陳世文欣慰地笑著,「如此可見一味的寵溺要不得,孩子們身邊也不用什麼下人,待他們讀書時添個書童便是了。」

    「妾身明白了,」劉玉真是真明白了,這是窮,然後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乾脆就不管好壞一刀切了。

    不過,這個可不能依著他,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適合的,想了想她正色道:「不過妾身覺著這樣並不好,這下人裡頭是有許多學問的。」

    陳世文並未動怒而是一副聆聽的模樣。

    劉玉真依著母親的教導和這些年來的見聞解釋道:「妾身出生後母親便安排了一個教養嬤嬤,一個奶嬤嬤,兩個母親身邊的大丫鬟,兩個二等丫鬟在身邊服侍,院子裡另有若干粗使。」

    「過了些年,母親榮養了嬤嬤們,屋子裡的事讓妾身自個兒做主,那時不過七八歲,小到早膳晚膳吃什麼,大到月錢怎麼花用、姐妹長輩過生辰怎麼送禮都要學著管起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