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2023-09-19 18:33:10 作者: 茂林修竹
可想而知, 聞風前來關注他的那群人, 八成都是「忍無可忍」的老實人。並非主動為難女人, 純屬被「女拳」逼迫太甚——她們連男人有繁衍權都不承認!事關全體男性的生存權, 我們退無可退只能奮起作戰——的「被迫害的溫和男性們」。
而眾所周知,「被迫反擊」的溫和男人的世界裡, 女性才是極端分子和受益者,男人是忍無可忍的被歧視和被壓迫者。
而被他們推舉為理中客代表的博主,居然敢說女性確實受到了壓迫和歧視。居然沒有提高額彩禮對男性的迫害, 甚至還認為跟已滿14周歲的婦女結婚生孩子是漠視法律的萬惡陋俗……那肯定是(又一個)背叛了良知和真相,想轉行恰女拳飯的營銷號唄。
最初他們倒也沒有跳出來罵, 畢竟「溫和男性」嘛。
只是扭扭捏捏的評論說——農村男童也很悽慘, 也有輟學打工的。而且數據表明, 農村留守男童的數量比留守女童高很多!總體上農村兒童的問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貧困問題, 不存在性別問題。只呼籲關注農村女童, 強調女童困境, 是製造性別對立, 加劇農村男性受到的污名化。
鄭瑩穎看到這條□□評論,不由有種時光倒置的錯亂感。
——想當初這位副教授,不就用同樣的話術來跟她爭辯嗎?
而這位副教授, 在發表了這篇博文後,也一反往常面對「女拳」的那種有些清高的——「平時能聽我的課的最起碼也得高考650分以上考進漢大。我向你們這些沒機會聽我授課的人傳授知識,是出於我對公眾的責任感。你們聽得懂的就聽,聽不懂的我也沒必要聽你抬槓」的——學者氣質,居然親自下場跟人在評論里解釋起來。
他的第一條回復是,「指出一種現象存在,並不意味著否認另一種現象存在。」
可惜教授根本就不明白,沒人想跟他就事論事。承認「男女不平等,並且女性受歧視」這件事本身,就是不被他的粉絲所容忍的——誰叫他火起來,靠的是那句「女權甚至不許男人有繁衍權」呢。雖然這並非他的初衷,但他吸引來的就是這麼一群人。
平時他覺得這些人溫和,講道理,能溝通,是因為他說的話恰巧都是這些人愛聽的。
而現在,他卻是想要這些人看到另一面的事實。那他們的態度,當然就又截然不同了。
——他的解釋,根本就不被接受。
槓精們追著他打,誓要說服他承認「不存在男女不平等,一切都是因為窮」,至於未成年媽媽——已滿14周歲的婦女,怎麼就不能生孩子了?贛南省更大的問題是高額彩禮!
你跟他說甲,他非要跟你說乙。
——教授終於被逼出了情緒,好吧,那就先來說乙。
「你們所謂農村留守男童比例遠高於女童的數據,首先是幾年前的舊數據,並非今年最新的數據。而造成這種數據的原因也很簡單。其一,3-14歲留守比例最高的這個年齡段,留守地區里性別比例逼近120,男童占比逼近55%。留守男童比留守女童高9個百分點才符合自然分布規律。」
「其二,這個數據統計的是0-17歲的總體數據。而眾所周知,留守女童比例最高的年齡段在3-14歲,幼兒園到義務教育的這個區間。為什麼義務教育階段,出生數量更少的女童,留守比例卻能高過男童?很簡單,因為家庭會更積極的去設法解決男童留守問題,更傾向於優先帶男童進城接受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資源。」
「而15-17歲的留守里卻幾乎沒有女童。為什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女童已經有能力進城打工補貼家用了,而留守男童卻可以在鄉鎮裡接受高中教育。」
「並且留守女童相對於男童,還面臨著性侵害等問題。你們拿留守兒童來說不存在性別歧視——根本就站不住腳。」
「但留守兒童當然是貧困和城鄉二元化造成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把著眼點落在性別歧視上毫無意義。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需得振興鄉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易地搬遷,實現城鄉一體化。事實上我也從來都不贊同在這個問題上專門幫扶女童,因為這解決不了根本矛盾。」
雖然吵了半天,說了一堆讓粉絲情緒激動的逆耳話,但最後得出一個「把著眼點落在性別歧視上毫無意義,解決不了根本矛盾」的結論,粉絲們多少還是認同了的。
於是便乘勝追擊,「輟學打工不也一樣嗎?要不是沒錢,誰會讓孩子輟學?歸根到底,輟學打工只是貧困問題。」
教授對此沒有做出反駁——只是像一個微博女權一樣,說了句情緒化的,「可是,憑什麼哥哥弟弟可以繼續讀書,謀求改變命運。『她』卻只能輟學打工,十五歲嫁人換彩禮,犧牲一輩子的前途?全家頭上都壓著貧困,她的頭上卻還壓著自己的哥哥弟弟。她到底是被貧困壓著,還是被自己的父母兄弟壓著呢?」
。
聽到這裡,蘇禾的心不由就沉了一沉,「……是那個小姑娘問的嗎?」
鄭瑩穎情緒已經翻湧上來,卻控制不住嘲諷,冷笑道,「沒,我問過,就是教授自己說的。」
「……」蘇禾想了想,「這個人其實也沒你想的那麼不可救藥。」
「錯,」鄭瑩穎又流露出了那種痛快中,又夾雜著些悲哀的目光,「大錯特錯。這個人其實什麼真相都知道,什麼道理都明白。但如果沒有這次靈魂互換,他只會揣著明白裝糊塗。你喊疼的聲音大了,他還嫌你沒大局觀。但落得要自己受的時候,就非得問一句『憑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