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2023-09-19 14:23:55 作者: 櫻桃糕
方晴每天除了打掃打掃給自己做三餐飯,偶爾隨著錢二嫂子或劉大娘出門買菜,便是在屋裡呆著。
按說方晴來天津衛該去拜訪大姨,但一來是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地方還是小事,別把自己走丟了;二來按說馮璋作為外甥女婿也應該同去的……「來日方長,總有機會的。」方晴暗自說。
既不出門,消遣便只剩了看書畫畫兒兩項——好在有先見之明,帶了幾冊書和一些紙筆畫具。
但書都是讀熟的,畫兒也不能從早畫到晚成天價畫,夏天白日長,方晴一下子覺得時間多得用不完。
在馮家的時候,每天忙裡忙外,又屋窄人多,嘰嘰喳喳,大人說孩子鬧,白天想找點工夫畫畫兒看書很是不易,晚上點燈熬油的,若是做針線還罷,看書畫畫兒就怕人說。
饒是注意著,大伯家二嫂子還撇著嘴說,「誰讓人家是識字兒的呢,不像我們是睜眼瞎——」
還是大嫂子人厚道,笑著說,「你那嘴是不是受了風?回頭弄點鱔魚血抹抹。」
人便是這樣,總要有人替你出頭才顯得矜貴,自己頂回去,再伶牙俐齒,都顯得寒酸。方晴這樣「矜貴」的機會不多,一樣的妯娌姑嫂,總不好太偏幫誰。
方晴自己雖也算得口齒伶俐,卻頂不會吵架,一生氣就蒙頭,剛嫁過去那陣子很受了幾句話的閒氣,但日子長了,臉皮厚了,稜角磨得圓乎乎的,竟然跟這一大家子處得融洽甚至親香起來——方晴嘆口氣,馮家說到底都不是壞人。
了不得,再這樣下去,連三歲打破個碗的事都得尋思一遍,方晴深感自己得找點兒事做。
又兼盤算銀錢,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了兩個匣子,一個裡面放著絞絲銀鐲子一副、鑲紅瑪瑙金鐲子一副、素麵金戒指兩個、金鑲紅寶耳墜子一副、石榴花頭小金釵一對、銀鎏金嵌寶項圈一個——有新打的,但多半是祖母和母親的陪嫁;另一個裡面是100塊大洋。
這匣子方晴當然都隨身帶過來了,其中頭面多是祖傳之物,非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動的,其實單100塊大洋也不是個小數目,但也架不住坐吃山空。
這天津衛不比鄉下,東西都貴得離譜,米麵菜樣樣要錢,饒是方晴單身一人吃喝,每個月也要三四塊,一年就是三四十,還有房租呢,更別說冬天點炭爐子買厚被褥……至於馮璋能給多少家用,方晴不知道,也不敢完全指望他。
難道真去賣畫兒?方晴想起琉璃廠被禮送出去的賣畫人,對自己這兩下子不自信起來,還是找點別的活兒干吧。一個姑娘家,能幹什麼呢?
沒轍又無聊的方晴便跟錢二嫂和劉大娘一起紡線、打褙子。
方晴這紡線的技術還是在馮家時練的。樹蔭下,蟬鳴里,一長一短的抻著,很快小半天就過去了——方晴喜歡這種單調、輕鬆、不用腦子的活計。
但方晴還是更喜歡打褙子。
褙子是用來做鞋底的,一層布鋪在板子上,抹上糨子,零碎破布再拼一層,再抹糨子,再拼一層,如是三四層,晾乾,即為一張。和紡的線一樣,這褙子也是有專人上門收,都賺不仨瓜倆棗的錢,婦女們閒著也是閒著,換兩斤棒子麵也好。
打褙子的時候,方晴興趣上來就按顏色貼,柳綠配鵝黃,松花配桃紅之類,偶爾還能拼出個圖案,方晴覺得跟某些西洋畫類似——在琉璃廠淘的那本《西洋畫概覽》上有這麼一類,呼之曰抽象畫。方晴覺得自己的褙子打得抽象得緊,藝術得緊。
每貼出自己覺得好的,還搖頭晃腦傻不愣登地欣賞半天,在臭烘烘的糨子和破布頭中找到了無窮樂趣。這一樂趣直持續到一個月後被馮璋撞見。
院子樹蔭下,方晴穿著藏藍布大圍裙,圍裙上粘了不少糨子嘎巴,正跟那兒貼破布呢,旁邊坐著同樣穿糨子嘎巴圍裙的劉大娘。瞧見馮璋盯著自己的圍裙看,方晴看看自己的圍裙,再打量一下軍裝筆挺的馮璋,也不由得有點自慚形穢起來。
馮璋笑著跟劉大娘打了招呼,便跟方晴回了屋。方晴解了圍裙,洗過手,拿搪瓷缸子給馮璋倒了些茶,笑著說:「白菊冰糖水,夏天喝敗火。」
方晴與馮璋「婚後」並不曾相處,對怎麼稱呼馮璋很是犯難。
再似婚前稱呼馮家哥哥,肯定不合適;叫璋哥哥?未免太過愛嬌;叫表字?倒是一個選擇,聽聞新女性們有這麼叫的,也有直呼名字的,但自己又不是什麼新女性,方晴沒轍,只好含混著混過。
馮璋端起茶缸子喝口水,甜絲絲的,緩了些火氣。
「怎麼的想起弄那個來?你不用操心家用……」
顯見的馮璋不願自己干打褙子這活兒,方晴便儘量輕描淡寫地說:「看鄰居們弄,我幫把手。打發工夫罷了。」
說完方晴才察覺末一句似埋怨馮璋不回來,「怨望」了。想說句什麼描補描補,又不知道說什麼好,不由得紅了臉。
聽了方晴的話,又看方晴的神色,馮璋不由得心中一動。
前兩天方晴乍來,馮璋心裡不耐煩,看風塵僕僕的方晴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這兩天馮璋算是接受了這個「既成事實」,心裡平復了,對方晴便「客觀」起來。
比之當初訂婚時,方晴明顯長大了,臉面已經長開,白淨的麵皮布滿紅暈,柳眉下一雙鳳眼,長長的睫毛微微抖動似蝴蝶翅膀,真是一雙好看的眼睛,讓整張平凡的面孔都熠熠生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