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2023-08-29 10:32:31 作者: 季幾榭
沒等到他再次回答,她又自顧自說了下去,「我好餓。」
她笑起來,「我想見你。請我吃飯吧,party上給我留了電話的這位朋友?」
落地窗上印著女人精緻五官的倒影,她笑得勝券在握,「請我吃嘛?」
「…嗯。」
作者有話要說:
【科普】
關於文中關一禾所提到的「外行人說這不算博士」一事:
博士在國內很多人的概念里是一個大類,但事實上國內現在的「博士」全名是「哲學博士」,也就是Phd,簡單來說就是要有研究成果要寫論文。而在歐美的教學系統中,Phd博士其實是一個細類,此處僅針對音樂學院來說。
在德奧法瑞英美等國的音樂學院中,尤其是法國,學位分為第一等級至第八等級,而Phd博士正處於第八等級也就是最高等級。
與Phd同等級的還有:
1.英美:Dma、Ad,前者翻譯成音樂藝術博士,同樣需要寫論文;後者翻譯成演奏家文憑,不需要寫論文。
2.德奧僅有:Konzertexamen(最常用,簡稱KE)/Solist/Meisterklasse,翻譯成演奏家文憑/獨奏家文憑/大師班文憑,不需要寫論文。
3.法國直接就是第八級學歷,他們碩士貌似是叫第五級,這個我不是特別了解,因為分的非常仔細,不多說了。
4.奧瑞的某些藝術大學(非音樂學院)中有Dma/Phd/Ad,同時也有德國的KE。
5.德國的某些音樂學院裡開設Phd項目,但是跟KE有非常大的區別,後面再說。
6.國內的音樂學院全都是Phd。
以上這些博士項目有什麼區別,哪些水哪些硬:
1.Phd,這個不用說了,要論文還要研究成果,3年-5年起,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歐洲,考上了都不會太水,並且畢業後可以冠以Dr.頭銜。
2.Dma。這個也要寫論文,但側重點會放一部分放在【演奏】上,比如說要開音樂會等。也是3年-5年起,不過比Phd時間短一些。也不會太水,尤其是全獎dma。並且因為有論文,畢業後同樣能冠以Dr.頭銜。
3.Ad。英美,尤其是英國的Ad很水,我就直說了,學校拿來賺錢的,一年就能畢業。美國的我不清楚,只知道美國的Ad現在國內不認證了,英國的還認,所以如果你們找音樂老師,什麼Ad博士,大概率(我保守一點說)就是內行和文中所說的水博,鍍金用的,現在國內很多專業不好的人考這個用來提高課費。
文中關一禾讀的「德國博士」——KE,因為作者就在德國,並且女主角嘛大家都不希望她太差,所以重點科普一下吧。
德國的音樂學院分的非常清楚,Phd就只搞研究,只有音樂史或音樂教育這種純理論的才有Phd,KE就僅僅專注於培養演奏家。
時間2年起,但一般2年就能畢業,沒有論文——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攪渾水的外行人甚至為了賺錢的內行人會說德國的博士不算博士,因為沒有論文,就不能認證成國內的博士,畢業後也不會被授予Dr.頭銜,那麼有些人就會覺得這個「博士」非常水。
但事實上是什麼呢?為什麼國內的很多考學機構會說這個東西水不建議考生過來考呢?
——因為入學率太低了。太難考了。
入學率低,機構就沒有業績,所以很多人就會拼命跟外界宣傳這個學位是水貨。
為什麼入學率低,這就要說到KE這個學位的入學考試如何運作。
它不像Phd/Dma需要什麼前期研究設想(我不是很清楚啊)等等,也不是某些你導師要你的話成功率會提高,首先它的考試方式就非常的獨特。
它是所有的專業混在一起考,所有的演奏家競爭同一個位置。那就意味著,拉小提琴的、吹單簧管的、學作曲的(女主的專業)要在一起考試,去搶同一個位置。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你一個研究高等數學的,要跟學金融的去申請同一個博士位置。
評定標準在哪?誰更好?根本沒有確切答案。
考試分兩輪,第一輪是同專業篩選,第二輪是所有專業混考。結果由每個學校組織的評委團決定,評委團中全是不同專業的教授,並且每隔幾年換一次。那就意味著沒有哪個專業可以特別優待自己人。
每次考試申請人數幾百上千不等,最後每個學校只給1-10個位置。基本上是百里挑一的機率。
很多人在第一輪同專業篩選中就被刷了,甚至在報名時提交視頻時就被刷了,根本不要提與其他專業競爭。
並且由於德國公立音樂學院全免費,政府出錢,這個玩意兒你說你要自費讀也沒地方給你讀,人家不稀罕那點錢。
我見過太多考了兩三年都考不上的、專業非常好的碩士,因為它不僅需要你專業好,還需要你特別幸運——學校今年位置多不多,來考的人有沒有演奏家(對的獲國際大獎的演奏家們也會來考這個文憑)等等。
考上了之後相對來說時間沒那麼長,不要寫論文聽上去很,但是,KE學生們需要開三場以上的大型音樂會,某些德國音樂學院還有學年考——就是在第一年結束後再來一次專業混考,如果評委會覺得你成績不夠好,直接開除。
沒錯直接開除,有些教授在學生考試之前就讓ta別來考了也有這個原因,他們會覺得「你期中考過不了」。因為有些音樂學院不接受開除過的學生,那就是完全不能再重新考了哈,換學校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