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2023-09-19 05:20:12 作者: 孺人
皇朝適宜種植茶樹的各府州,很快便也迎來了這些考核通過者。
這一次,姜旭也參加了朝廷舉辦的特製科考核。而且因著他曾經跟隨林立文在益州種植了近五年的茶葉,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十分的豐富,因此這一次的特製科考核當中,論成績他排第一。
於是,姜旭便被屯田司分配去了安州。
安州並非林立文穿越前的那個安州,甚至它因為較為靠近北地,在氣候上便較為寒冷。因此即便當地有茶樹生產,但是在茶葉產量上,正如之前朝臣們爭搶林立文所言時的那般,其茶葉產量很是低下。
安州也是皇朝所擬定的,想要進行茶樹試種的最北的一處地方了。
此地的刺史姓田,也是今年年初才上任的。
這次,田刺史一聽聞此次分配到他這地方的跟隨林立文最久的那個學子後,整個人便十分的歡喜。
要知曉,皇朝對外放到各府州的刺史,一直以來實行的是上中下三個等級。
上等府州的刺史官職為從三品。
中等府州的刺史官職為正四品。
下等府州的刺史官職為正四品下。(1)
安州這地方,雖是中等府州。說實話,它卻是中等府州里的下品。當初剛知曉要被外放到這裡時,田刺史可是愁眉苦臉了好久。
他們這種外放到一地的主官跟旁的官職不同,尤其是作為一府州的刺史這個等級的主官來講。所外放地的好壞,不僅僅跟他們的前程,錢途等掛鉤。更要緊的是,一個做不好,他們還要被問罪追責的。
這個做不好,最為要緊的便表現在稅收上。
有時候,封建社會下的朝廷便是這般的直接。
這種直接有好也有壞,好的便是能逼迫一些官員們不得不努力提升當地的政績。但壞處也很明顯,就好比前朝時期,一些官員會為了避免自己被問罪追責,便會想出各種名目去多徵收來稅收。
尤其是在這種封建社會,稅收的主要來源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所徵收的國情下。如這般的主官,給當地百姓帶去的災難便可想而知。
皇朝新建後,在這一塊雖做了些許的改進,但原則上卻還是對各地的主官們延續了稅收排第一的考核標準。
所以林立文在過去,別管外放到哪個地方,都能受到當地官員們的歡迎和喜愛,便是因為這個原因。
朝廷把稅收擺在第一位,這些官員們別管是不是真心為民的那種好官。對於能幫助自己提升政績,多收來稅收的人,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不過田刺史雖然是愁著臉來的安州,但事實上,安州這地方的情況也比他來之前所預料的要好些。或者準確一點的來講,皇朝各地的情況都好轉了不少。
首先便是糧食上的大幅度增長。
儘管在糧食增長這一塊,林立文一直都並不滿意。但實際上,各地的老百姓卻很滿意了。
而糧食的增長,便意味著百姓能吃飽飯。
吃飽飯後,人的營養能跟得上來。再加上皇朝建設算起來也才第二代君王,對人口的增長這一塊還保持著各種鼓勵的政策。因此人口這些年也在跟著增長,尤其是近五年,各地人口增長速度更是急速加快。
在如今這種國情下,有了人口,便直接跟稅收掛鉤。再者安州距離京城不遠,有時候不免也受到京城那邊的影響。
如這幾年,安州這地的百姓不僅跟著種植了不少經濟農作物。一些京城那地的商者,為了節約成本,也會在安州選擇一些地方開設作坊。
這些作坊的開設,不僅能使得安州這地方的農作物有了銷售,還能解決不少當地百姓的做工問題。
再有這次茶樹試種的人選分配一事,田刺史便覺得,他這運氣其實也不是那麼的太糟糕。
田刺史對茶樹種植上的事情也完全不懂,因此姜旭來了後,田刺史便熱情的面見了對方。然後田刺史便對姜旭表示,需要多少錢和人,讓姜旭直接報數,他這邊想辦法盡全力去支持。
也虧得姜旭在益州時跟了林立文五年,對這種情況,姜旭也是有過經驗了的。要不然的話,姜旭指定得嚇一跳。
姜旭便言道,他初來安州,對此地的情況暫且還不了解。具體的種植計劃和所需人力銀錢等,還需得他先探查一番,再制定出初步的種植計劃才可。
「果然不愧是跟著林大郎最久的學生。」待到姜旭離去後,田刺史便這般說道。
田刺史是不懂茶樹種植上的事,但他敢這般支持姜旭,也是不怕對方亂動什麼歪心思。那姜旭過來時就一人,然而在安州這地界上,做主的可是他這個刺史。
所以姜旭這種負責種地的小官,對于田刺史來說,他只需得在姜旭身邊好生的安置一兩人看著便行了。
因著田刺史在姜旭身邊安置了人,姜旭的動靜便時常有人來匯報。
前些日子,姜旭在探查完轄下各縣城的情況,又選定了第一年試種的地點後,還與田刺史言道,雖安州較為靠北,但一樣是適宜茶籽冬播的。畢竟茶籽冬播不僅比春播更有助於出苗,最要緊的也是冬播茶籽可直接選擇當年新得的。而春播的話,茶籽就需得先做好整個冬季的存儲事宜。
至於安州冬季較為寒冷一事,姜旭言道後面只需做好茶籽保暖保濕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