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2023-09-19 05:20:12 作者: 孺人
就更別提,這位林大郎還說了,這些葡萄藤條和石榴枝幹是他去年入冬前所截取保存下來的。
要知道這中間可是隔了好幾個月啊!
兩地相距甚遠不說,還又天寒地凍的,這些個藤條枝幹卻不知被他如何保存的,愣是沒變成枯柴不說,一些節點上還有了些許的萌芽。
這便使得大家雖未見過這等栽種方法,但卻莫名對其種植成功有了些許信心。
但除了插杆種植,石榴這一塊,林立文還有一部分也用了種子育苗。
插杆繁殖的話,石榴結果時間能快許多。但是西州和京城相距甚遠,又要保存好這些枝條的成活率,林立文能攜帶的數量很是有限。
因此林立文便還攜帶了一些石榴進京,用其種子也培育了一些石榴樹。
而這一次,這位林大郎又要搞一個什麼新的種植技術,就是讓西州帶來的寒瓜長到他們以前種的瓠瓜苗上去。
「瓠瓜上長寒瓜?你們聽說過沒?」
「嘁,寒瓜我都未曾見過,你說我聽說過沒?」
「我也沒聽說過,不過倒是挺好奇的……也不知曉這嫁接到底難不難?」
「一會仔細看,若是看不懂,再去問問那位林大郎……」
這位林大郎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習慣,那便是他所會的技藝,只要你肯學肯問,他在有空閒時是無有不傳授的。因而聽聞了這件事情後,才會有這許多的村民們趕來。
此時大家便都站在田埂上,一邊聽著地里的林立文講解寒瓜嫁接瓠瓜時的要點,一邊好奇的伸長了脖子往裡邊瞧。
這位林大郎可還說了,待到他將這些寒瓜嫁接成功後,若是苗能有多餘的,便可免費贈予附近的一些鄉親們。
林立文是在去西州的第一年便發現的寒瓜,因而他在西州時已經種植過一茬瓜了,收穫的種子自是不少。且寒瓜種子好保存,體積又小,林立文這次便攜帶了許多回京。
所以按照林立文所預計準備種植的畝數,這批寒瓜苗是會有些許剩餘的。
這種新型瓜種植出來後,林立文再加多推廣一下,想來第一年應是能賣個較好的價錢的。
此次嫁接,林立文用的是接頂法。這種嫁接法操作難度有點大,但優點一旦嫁接成功便成活率高,還不需要別的固定物,所以是最為適用於時下的一種方法。
至於為什麼要將寒瓜嫁接到葫蘆上,林立文也跟大家說了原因。畢竟只有將原因告訴他們,才能讓時人明白嫁接並不是什麼都可以的,要想提高成活率,那麼便要講究「根株各從其類」。(注1)
很快這些個事情也被傳了出去。
「你們知道嗎?原來這寒瓜跟瓠瓜,還有冬瓜,竟然有著同一個老祖宗!它這個老祖宗,便叫葫蘆!」
時下見過寒瓜的人並不多,除開西州柱州外,其實好些人甚至都不知曉還有寒瓜這等東西。不過瓠瓜和冬瓜,大家卻都是見識過不少的。
林立文那日講解這些的時候,也與大家講解了寒瓜的長相和口感。因而一些人解釋了一番,大家便都恍然大悟了。
「這寒瓜,瓠瓜和冬瓜都長成圓狀,外皮也是綠色的……倒確實像是同一個老祖宗葫蘆傳下來的子孫後代。」
「也不止是長得像,林大郎還說了,這寒瓜別看汁水豐盈,甘甜味美,但它其實是一種果蔬!」(注2)
第122章 農事學堂
沒過幾日,京中那些個官大人也聽聞了這些事。
「這個林大郎,種地倒確實有幾分本事。」
「其實如他這般的人,便該好生的去種他的地……」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林立文雖做了個不算小的官,但是卻不參與朝政大事。一門心思的在地里培育良種,研究新的種植技術,反倒是最適合他的去處了。
且他們還聽聞這位林大郎最近在田莊裡一邊搞他的種植,一也邊教習起了莊子裡的佃戶們和附近的百姓們。
尤其是最近,那位林大郎還給周圍的百姓們免費分發起了嫁接到瓠瓜上的寒瓜苗。據說誰來他都給,只按照先後順序,一戶皆可得十株。
因而好些個老百姓都跑他那莊子裡去領那什麼寒瓜苗了,使得那座田莊也是有史以來的熱鬧。
這便也使得京中一小部分的官大人很是好奇:也不知曉那接到瓠瓜上面的寒瓜,長出來的瓜會是個啥樣。
是像寒瓜多些呢?還是像瓠瓜多些?又或是如馬和驢那般,生出個騾子來?
說實話,要不是顧忌著身份,一些官大人其實也很想去到林立文那裡,領點嫁接過的寒瓜苗來種植。
他們是不種地,但並不是說他們家就沒有地。相反,時下越是地位高越有錢的那一波人,他們所擁有的土地便越多,而且還是一些位置好,土壤肥沃的良田。
這些人的地也大多以租佃的方式,讓附近的老百姓們去種植。因而當糧食產量過多時,他們也會往外售賣一部分。
自然,這種售賣是不算在行商裡面的。因而林立文打算用水果和盆栽等方式,去薅那些官大人的羊毛的想法才可行。
畢竟林立文穿了這身官服,那麼時下的一些制度和約束他還是要去遵守的。
又過了幾日,待到官莊裡的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後,林立文帶上吳六,駕著馬車進京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