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2023-09-19 04:20:19 作者: 冉珏兒
老大爺看人小同志準備的這麼充分,也沒有再阻攔。
在縣城耽擱了這些就回到紅旗公社,又耽擱了這麼火,當沈衛民出來和趙琪幾個聚到一起的時候,自然受了不少埋怨,這怨念多數來自於李家康和葉聰小朋友。
「小叔,你怎麼這麼慢呢?我都餓了。」
「小叔,我也餓了。」
沈衛民把伸到自己跟前來興師問罪的兩個小腦袋給退了,回去看下沈新乾,「爹,你怎麼跟著六叔一塊兒過來了?」
沈新乾最近忙於工廠建設,那是寸步不舍離開,生怕他一離開老兒子就給人占了便宜。說起來,這還是沈新乾第一次對建房這麼上心。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偏疼老兒子,三柱子是家裡最小的,他當然是疼著護著。沈衛民最後能長成那個性格,和他這個做爹的不無關係。不過另外最大的原因來源於這個男人的責任感,他生在沈家溝,長在沈家溝,中間因為入伍離開沈家溝十幾年。一朝回家,他發現就算踏遍了種花家的千里河山,在他內心深處和靈魂深處認可的最美景色,還是這池山風景。
走出去過,自然明白外面的廣闊天地是怎樣的。反觀沈家溝這些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差,年輕人不關心這些,他們這些年長的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如此這般下去,早晚有一天沈家溝真的會變成窮山溝溝,一個無人敢問津的地方。窮山惡水出刁民,真正一無所有後人會無所懼怕,真到那一天,要變成了那樣是很可怕的事情。那樣與他們西鄰那封閉的村子也差不離了。
他們願意變成那樣嗎?他們甘心變成
那樣嗎?如果沈家溝真的成了那樣,他們這些人哪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沈家溝人向來喜歡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池山是他們的血脈山。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雖然現在少提宗法和祖制,不過他們就是這樣一脈接著一脈傳承下來的,如果完全與祖先割裂開,他們就變成了無根之木,誰願意成為那樣的人?
一直到現在,他們還沿用老祖宗的規矩。比如到山中砍伐樹木,春種必須雙倍栽種。比如撿拾菌菇不能大小斬盡殺絕,這句話適用池山上任何生物。
再比如,雖然池山緩坡是可以用來開墾田地的,但是這麼多年來,沈家溝的耕地還是集中在西窪和南隅。因為老祖宗時候就不那樣做,泥沙會隨雨水衝下,危害村里百姓。
在沈衛民這個後世人的眼光看來,這已經是保護大山、保護此間環境的最佳舉措。可貴的是沈家溝老老少少,不管平常如何都在踐行這一件事情。目前為止,甚少發現有人干出破格事。
這或多或少也體現出沈新乾老一輩心裡裝的另外一句話,那就是他們是池山保護人。
想要成為這大山的保護人。並不是一輩子待在池山,永遠不走出去,那太封閉和狹隘了。如今種花家早已經不是那個不統一、落後、戰亂不斷的國家了,現在是百姓當家做主,能夠挺直腰板說話。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他們還積極避世不外出,早晚有一天會被這世界掩埋。
其實他們現在正在一步步走向這個結果,只是他們自己還沒意識到。老兒子小時候村里好歹有個教認字的先生,當時村里還每家每戶捐錢出力置辦了幾張板凳,供孩子們學習。現在呢?啥也沒有。
村里孩子還因此沾沾自喜,整天山上山下瘋跑,覺得自己多自由似的。殊不知長此以往下去,他們只會走他們父輩的老路,而他們的孩子將會走他們的老路。祖祖輩輩,祖祖輩輩,長此以往,沈家溝就沒有任何一個有出息的了。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從老兒子這裡就能可見一斑,如果不是上過幾年學識的幾個字,他能有今天?各大廠招工的
都不是傻瓜,大字不識一個,沒有一門技術,又是農村戶口,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里打土坷垃刨食兒,還能幹什麼?
一個兩個這樣,三個四個這樣,整個沈家溝都這樣,他們可不就是得完了?
現在對沈家溝來說,就有一個絕佳的機會擺在眼前,老兒子提出要在沈家溝辦工廠,作為生產隊的副業。如果真能搞出名堂,他們沈家溝趁機攢點錢,先把學堂置辦起來也好呀。
讀書使人明智,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一字一句都證明讀書非常重要。想要走出這大山去,自身還是得有點優勢,兒子讀書識字不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而且漸漸的,或許就在不久的未來,念書識字都不能當做優勢,只能作為一般條件而被考慮。所以說教育就要從娃娃抓起,年輕一代才是沈家溝發展的根本。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沈爹對老兒子建工廠非常積極,整日盯著工地情況。他知道老兒子目前的情況有些困難,又剛在縣城買了院子,雖然他和老妻還沒有過去看,不過聽說面積就知道不便宜。
兒子是個不會過的,兒媳婦也差不多。他們老兩口再不看著點兒,可怎麼行?就算是建工廠,那掙的錢也進不了老兒子的口袋啊。
如果沈衛民知道他老爹為沈家溝想了這許多,肯定要好好跟老沈同志交流交流,畢竟有些事情,對方比他可清楚多了。不過,就算是血脈至親,也不能把另外一個人的心裡把握的如此精確就是了。
「你娘今天有些心慌,不放心你們,本來要跟著一塊過來,被我攔住了,最後只有我過來了。」沈新乾笑呵呵的說道,眼神不離老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