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2023-09-19 03:32:25 作者: 延琦
    衛婉寧笑了笑,正待說話,卻聽殿外冷不丁響起一個聲音,「是有人在叫我嗎?」

    她怔了怔,隨眾人回頭望去,卻見朱永琰踏進了殿中。

    第22章

    朱永琰一身鴉青蟒袍,面上還有些許趕路的疲憊之色,卻毫不影響眉眼間的俊秀之氣,入了殿中,先向寶座上的弘武帝行禮道,「孫兒拜見皇祖父,恭祝您福壽天齊。」

    弘武帝頷了頷首,未等發話,卻聽底下的順王妃迫不及待道,「巽王來的正好,今日陛下面前,你可休要再提衛姑娘遮掩,否則便是欺君之罪。」

    朱永琰哂笑,「五嬸此言有所偏頗,衛姑娘與本王有何關係,本王為什麼要替她遮掩?我那日說的乃是事實,今日亦是如此,那日跟我起碼的是鎮國公世子,並非衛姑娘。」

    順王妃自然還要爭辯,卻在這時,衛婉寧也笑著開口道,「其實王妃大可不必糾結於此事,昔日陛下開國征戰南北,仁德皇后在後方予以支援,甚至曾親自騎馬護送糧草,騎馬並非男兒專屬,本朝也並無律法規定女子不可騎馬,所以就算小女果真騎馬上了街,也並不違背律法。」

    仁德皇后便是弘武帝元後,巽王的親祖母。

    眾所周知,弘武帝與髮妻患難與共,後宮嬪妃雖眾多,但自多年前仁德皇后病逝後,弘武帝一直再未立過皇后,夫妻情深可見一斑。

    聞她此言,弘武帝也不禁憶起了髮妻,心間感慨一番,問她道,「你小小年紀,如何知道仁德皇后的事?」

    衛婉寧恭敬道,「啟稟陛下,家中祖母年輕時曾跟隨仁德皇后左右,至今仍時常同我們講述仁德皇后的事跡。小女知道仁德皇后節儉愛民,心懷天下,曾命人將宮中舊絹織成衾被,贈予孤寡百姓,也曾在陛下負傷之時貼身照料,甚至親自嘗藥。皇后之德,自該萬世景仰。」

    這一番話語仿佛往事浮現,叫弘武帝愈發動情,連連頷首道,「好,回去要替朕代問你祖母好。」

    衛婉寧乖乖應是。

    一旁,大公主也出聲道,「母后仙逝多年,未想到今日能在衛姑娘口中再次聽到她的往事,真令吾輩慚愧。」

    弘武帝頷首,對衛婉寧道,「仁德皇后在天有靈,當下該欣慰才是,朕該許你一個恩典,你想要什麼?」

    這叫眾人一頓,紛紛看向衛婉寧。

    尤其順王妃,真是又悔又恨,她本想叫這丫頭出醜的,怎麼反倒還替她掙了獎賞?

    在她滿是嫉恨的目光下,衛婉寧謙虛笑道,「小女謝陛下恩典,只是現在小女想不到該要什麼獎賞,不知可否說先留著,等小女想到了,再請陛下兌現?」

    弘武帝被逗得哈哈大笑,捋須頷首道,「那朕就應了你,待你想到再來向朕要吧。」

    隨著這一笑,殿中氣氛變得十分融洽,陳貴妃趁機開口道,「衛老夫人果然會教養,不知這樣好的姑娘可有定親?」

    衛婉寧心間微頓,心道終於來了。

    陳貴妃等了這麼久,就是要等這個機會吧。

    她做嬌羞狀道,「啟稟娘娘,小女尚未定親。」

    陳貴妃十分滿意,對弘武帝笑道,「陛下,今日多好的機會,您可要為咱們宗室兒郎著想才是。」

    這話意味再明顯不過,只是未等弘武帝發話,卻聽大公主插嘴道,「貴妃娘娘說的是,長兄去的早,如今阿琰也出了孝期,是時候該說親了。」

    陳貴妃一頓,正要張口提自己的兒子,卻見弘武帝已將目光轉向了朱永琰,問道,「你這時候回來,山西秋闈的事可是查清了?」

    神色已然嚴肅起來。

    朱永琰忙也正色回話,「孫兒正要稟報皇祖父,孫兒此番帶了禮部翰林院數十人駐紮山西貢院,將本屆山西秋闈所有試卷,檔案及卷宗逐一翻閱過,未發現有作弊痕跡。倒是查到那舉報之人有些情況。」

    弘武帝哦了一聲,「什麼情況?」

    「此人名叫杜平武,其父行商,本不夠資格科舉,但其賄賂小吏更改戶籍,一路矇混進了秋闈,原本一路暢通,沒成想在臨考前被查出,轟出了考場。此人因此一直懷恨在心,又見本次新科狀元也是太原府出身,便四處誣告,以泄心中之怨。」

    這話已經十分清楚,弘武帝聞言凝眉,一旁的寧王見狀,也忙出來開口道,「所謂國有國法,這樣的人若是誣告成功,一旦重考,不僅花費時間人力,還會令考生心生失望,與朝廷社稷不利,絕不能輕易饒過,否則往後誣告成風,律法倒成了玩笑。」

    弘武帝頷首。

    卻聽寧王將話鋒一轉,又道,「不過話說回來,他一個小小書生,又無甚家世背景,怎麼會將此事鬧到京中朝堂?不知這背後是不是有人主使。」

    「接著去查。」弘武帝當即發話。

    卻聽長孫答,「孫兒已經查了,此事能鬧到朝廷,同禮部員外郎胡邑不無關係,胡邑多年前曾與山西布政使陸為良有過節,此次新科狀元陸安濟便是陸為良之子,胡邑大約眼見有泄恨的機會,未核實事件真偽,便告到了朝廷。」

    「胡邑……」

    弘武帝皺眉沉吟,忽然看向了六子朱光深,「朕記得,此人是你去年舉薦至禮部的?」

    朱光深一頓,立時起身垂首,道,「兒臣識人不明,還請父皇降罪。」

    竟當即認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