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頁
2023-09-19 02:22:48 作者: 魔性滄月
也就是說,肥沃緩和的土地就是叫『壤』。
三國時期的鄭玄你們應該聽過,經學大家,他註解周禮寫:「壤,亦土也,變言耳。以萬物自生焉則言土。土,猶吐也。以人所耕稼樹藝焉,則言壤。壤,和緩之貌。」
我就不翻譯了,直接告訴你們,壤,是對一種特定土的名稱。
野外自己長草生花的地,叫土。而能被人用來耕種莊稼的土,則叫壤。
可耕之地的意思而已。而壤上長著莊稼,劃分成一塊塊的則叫田。
那什麼叫息呢?
這個沒啥好說的,息,出入氣也。
於是息壤,鯀禹治水裡的意思,就被人引申為了會呼吸的土,它是活的,可以生長,即所謂『土自長息無限』。
那麼,息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西漢《淮南子·地形訓》記載:「土地各以其類生……輕土多利,重土多遲……是故堅土人剛,弱土人脃。壚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丑。」
表面翻譯一下,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輕土上的人敏捷,重土上的人遲鈍,堅土上的人剛強,弱土上的人柔弱,壚土上的人高大,沙土上的人矮小,息土上的人漂亮,耗土上的人很醜。
我就不跟你們全部翻譯了,因為兩兩對比,其實都是剛柔、堅弱的區別。
重土、堅土、壚土、耗土,分別指沉重、堅硬、烏黑、乾裂的土。
而輕土、弱土、沙土、息土,分別指輕浮、鬆散、砂礫、肥沃的土。
息土,乃是極好的土。
東漢初期的《九章算術》,就寫了一個問題:「今有穿地,積一萬尺,其為堅壤各幾何?」
一個很簡單的應用題,「答曰:為堅七千五百尺,為壤一萬二千五百尺。」
為什麼呢?「術曰:穿地四,為壤五,為堅三,為墟四。」
因為普通地的體積是四,那麼壤的體積就是五,夯實之土的體積就是三,丘墟之土的體積也是四。
穿地是普通的地,野外隨便一塊地基本就是穿地。墟土顧名思義,就是丘墟的土,其實也是普通土,因為沒有被翻犁灌溉過。
《九章算術注》,「壤謂息土,堅謂築土。」
築土就是夯實的土,用來壘土建堤之類的。
這就是介紹個比例,同等質量下,夯實的土,體積是壤的五分之三,普通地的土和廢墟的土,體積都是壤的五分之四。
壤是密度很低,非常鬆軟的土,被人為翻耕灌溉出來的。
也就是說,壤是最鬆軟肥沃柔蜜的土地。
『壤謂息土』,息土已經是鬆軟肥蜜到仿佛會呼吸的土了,古人讚頌,生活在息土的人會很漂亮。
那麼『息』『壤』這兩個詞合併,又是何等肥沃?
土、息土、息壤,三大等級,其實就是下等土,上等土,和超級試驗田之土。
可以想像,它被專門灌溉澆肥,反覆翻犁,充斥氮磷鉀,全是金坷垃,很可能是帝的花園土壤,皇莊之土。所以叫帝之息壤。
解讀了這麼多,你們可以直接認為,息壤乃是當時,最最最最珍貴,肥沃澆灌的最高級土壤。
一直以來,古人都知道息壤是什麼,帝之花園土而已,全天下最肥沃的土。
咱們雜交水稻之父,袁教授的試驗田裡,用的就是『息壤』。
只不過,息壤這個名字,從上古以後,不再用了,漸漸轉變為特指當年鯀偷的土,後來的人,只把息土作為最高級,而沒有了息壤這個等級劃分。
所以才能給高誘這種人,發揮的空間,將息壤神化。
綜上,再看《山海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我們便就知道,鯀是把帝之花園土,給偷了,拿去堵洪水……
這就相當於,93年我家這邊發洪水時,跑去把袁教授的試驗田之土偷來,麻袋打包,往洪水裡扔一樣。
息壤一定是在高處,是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不然在那個時代,早就被沖沒了,洪水來了,也不會以此論罪。
先不談對錯,挖了息壤填洪水這個行為在上古,一定是作死的。
事實的確如此,鯀被羈押到羽山之郊,然後被帝派祝融明正典刑了。
那麼這個帝,到底是誰呢?鯀又為何如此作死,跑去拿息壤填洪水了呢?不知道這麼做會死嗎?為何不待帝命?
除山海經外,最早記錄鯀的是東周的《尚書》,整理者為孔子。
太占字數,非常晦澀,我就不貼原文了,《史記》也記載了這段內容,完全繼承堯典,並添了一些,整理者為司馬遷。
我將尚書和史記統合,直接大概翻譯一下儒家的說法。
大意為:洪水滔天,下民都在呼喚著如何解決,帝堯向大家徵詢派誰去治水,擔任『工師』之職位。
工師即百工之長,你們可以理解為工匠的最高長官。治水這事,肯定是工匠們的任務,所以當時任命工師,就是治水總督。
讙兜氏推薦共工氏擔任,這時候讙兜氏族還不是四罪。但到底是不是堯的兒子丹朱一系,我不確定,姑且只當做是堯的心腹一族。
對於舉薦共工氏,堯直接說不行。
帝堯評價共工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原文(靜言庸違,象恭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