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5頁
2023-09-19 02:22:48 作者: 魔性滄月
至於堯……按照尚書的說法,堯名為『放勛』。
『放勛』可能就相當於現代的『大強』、『鐵根』這種名字吧。
只是我們現代人,get不到上古的點。非要說有什麼寓意,那就只能字面理解,『放』古義是流放、驅離的意思,『勛』的古義為:能成王功也。
合起來作為一個名,意思就是『驅逐功業』。
典型的賤名,其實堯的童年也不好。
按照史記的說法,在帝嚳後面繼位的,是長子帝摯。堯只是個小兒子,哥哥當了帝,直接把弟弟封到陶地,沒發展幾年,之後又轉封到唐地……所以堯後來是陶唐氏。
哪知道唐堯依然發育起來了,他人格魅力高,又有能力,部落經營地很好。
堯靠著自己籠絡聲望等手段,再加上哥哥帝摯執政實在是太昏庸,所以各方諸侯廢了帝摯,接堯回來繼承大統。
他這麼愛刷聲望,估計也和不受父親、兄長重視的童年有關吧。(刷聲望的事具體去看第一卷末尾免費番外)
回歸正題,魏晉之前,取名兒儘量取單名。
因為古代夭折率高,所以孩子出生基本都是沒有名字。稍微活到幾歲時,才會取個小名兒,只是用來叫他,他知道是叫他,能應答就行了。
放勛、病已、阿瞞都是這種小名。
如果還沒等有大名,爹就死了,或者爹不重視他,懶得再取個大名,那就有點慘了……
以舜從小的生活環境,以及被父母嫌棄的程度來看,我懷疑舜的真名,特別奇葩……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總之夏商周直到秦漢,乃至晉朝前期,都以單名為貴。
只有黃巾軍里的一些人,才會叫雙名。三國里貴族出生還叫雙名的,只有孫尚香……而正史其實並沒有記載她,最早出於元雜劇。
綜上,大禹名叫姒文命,聽起來很霸氣,實則在當時是個賤名。
『文』古義為花紋或紋身,『命』就是令的意思,只是比令更強調一點。後來引申出天命(上天的命令),人活著乃為了執行天命,而人死了,就是沒命(上天不再給你命令了,你不必存在了)。繼而才衍生出壽命、生命的意思,最開始就是命令的意思。
所以文命,貌似是指他身上有刺配(我猜的),也有可能是把使命刻在身上的意思。
他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估計是族裡的長輩給取了這麼個名字,浪漫點地說法,就是把振興家族的使命,刻在他的身上。
為何長輩不取單名,這跟他小時候整個家族地位卑微有關。
按照周時期的說法,共工、三苗、鯀和驩兜,乃是四罪。
即上古的四大罪族,直白點,被流放者,全族被掛上罪人標籤,排斥在整個炎黃文化圈的邊緣。
春秋時期的《左傳》:『流共工於幽州,放灌兜於崇山,遷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
共工氏有罪,曾與顓頊爭帝,還經常決堤放洪水。
灌兜一族也有罪,據說是丹朱一族,被人民趕下帝位後,他和他的族人們估計不服舜。
但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灌兜就是丹朱,這個夠扯得,我不討論了。
三苗你們都懂的,九黎後裔,一直都是罪族。歷代的帝都在融合他們,舜的時期有重大突破,平定了三苗,禹的時期,徹底融合了三苗進炎黃系。
最後一個,鯀族,罪名是:帶著族人,偷了帝的息壤,沒有等待帝的命令,就擅自去填洪水,結果被直接斬首,全族流放。
四罪四凶,篇幅太大,山海經里也有,以後再講。
總之鯀族世代傳襲,最後一代鯀王,就是禹的父親。
他治水失敗,直接導致禹從小就是社會地位較低的被流放者。小小年紀,禹就背負著白馬一族的命運。
當然,他比那年代真正的賤民要強得多,他有祖宗賜予的貴族姓氏:姒。
也有很有文化的族老取的名字:文命。
至少在我們看來,很好聽,很有文化。所以禹屬於落魄貴族世家,而非真正的賤民,乃是有家族底蘊的。
那麼禹登上帝位的功績是什麼呢?我想不會有人不知道:大禹治水。
講山海經里的大禹治水之前,老規矩,倒敘。
這回倒得比較多,因為在近現代,禹和夏朝,備受爭議。
雖然廣大群眾認可夏朝的存在,但是疑古派並不這麼認為,國際學者也不承認。
在近代,民國顧頡剛認為大禹是蟲子,乃是商周時期鼎上的文化象徵,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個人。
他認為大禹治水是神話,是周人編撰出來的神,而非人,原型乃是商朝鼎上的蟲形紋路。
連大禹都不存在,則夏朝也不存在。
其論據,主要圍繞,《說文》:禹,蟲也。
之後的疑古派,甚至直接多加一個字,說禹是蠕蟲。
我服了,禹這個字的象形,確實是個蟲形。這一點,我在《非人》里阿蒙文明影響埃及文明那段劇情里,描述古埃及圖騰乃應龍,襄助黃帝伐蚩尤時,也說了。
另外商朝的鼎上,確實很多運用蟲形紋路。
但是,商周的蟲形紋路,都是有腳的!而且腳越多越尊貴。
畢竟很抽象,說它是蟲子也好,是龍也可以啊。
《說文》只是解釋字,並非解釋『大禹』這個人。禹的諡號乃是大禹,這個『大』字很重要,古人喜歡簡稱,真是省出了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