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4頁

2023-09-19 02:22:48 作者: 魔性滄月
    關於堯舜的記載很少,舜還有一些事跡,堯就幾乎沒有了,只提及過帝堯台,讓我們知道他是個帝。

    另外,通篇沒有關於禪讓的事。

    然而即便如此,也只用了三個字,就間接否定了儒家那種禪讓。

    『帝丹朱』。

    丹朱是帝堯的兒子,他是帝丹朱,就說明帝堯死後,帝丹朱繼位了。

    然後因為某種原因,帝丹朱之後,是帝舜繼位了。

    為什麼獨尊儒術以後,歷朝歷代都記載,帝堯禪讓給了帝舜呢?

    首先,帝堯、帝丹朱、帝舜,這三人在山海經里,就幾乎沒有任何功績。

    早期的作者,寫了各種帝的各種功績,發明這個,創造那個的,這個神異,那個神異,又是封神又是不死又是飛天又是改變自然的。

    輪到這三位帝,竟然幾乎沒有功績?

    還是說,因為涉及堯舜禹,關於他們的記載在山海經里太顛覆,所以劉歆刪了?

    姑且就當堯舜二帝沒有功績吧。

    據我猜測,自顓頊絕地天通後,成帝者,已經不是神話般的大功德之輩了,而是看支持誰的勢力最多。

    已經不看『天命』了,顓頊之後,天命變成了人心。

    顓頊絕地天通的行為,導致皇權高於神權,政治大於宗教,利益高於信仰。這個思想,是之後四千年下來,華夏最核心的人文思想之一,已經烙印到了骨子裡。

    我過得好,真是老天開眼。我過得不好,是老天無眼。

    埃及有歷史記載就有無數次祭祀把法老廢掉,印度更不用說,宗教人士才是最上等人。政教合一最高的是哈里發,宗教領袖,統管世俗一切。

    但在華夏,帝王可以兼任宗教領袖,但是宗教領袖絕不可能凌駕帝王。

    誰成為帝,最符合氏族們的利益,誰就有了人心。

    禪讓不至於,大抵是世襲、指定、投票三項合一。

    最早提出禪讓的,大約是孔子。

    孔子誇了一輩子堯舜禹,說他們仁德,奉禮,善於用人,節儉克己,總之說了一堆美德。

    然而孔子並沒有寫下禪讓的事……

    這就很奇怪了,孔子讚美了一輩子的堯舜禹,禪讓天下於人這個最大的美德,為何不付諸於竹簡上?

    當然,後人都說孔子經常講述堯舜禪讓的事,所以他大概是真的說過吧。

    但孔子沒有把堯舜禮讓天下,寫在《春秋》、《周易》之中,可能是……不敢?

    光恢復周禮,都沒人理他的政治主張,以至於顛沛流離半生了,更何況還提出禪讓?

    恐怕更加不得重用了!

    為了能受到君主重用,推行儒家思想,重整禮樂,孔子除了對身邊弟子說堯舜禪讓以外,在竹簡上,只是讚美堯舜,卻從未細說堯舜的具體功績。

    要我說,其實寫了也沒事,諸侯不會在意的,還能翻天不成?孔子太謹慎了。

    那麼,第一個絲毫不在意諸侯看法,將堯舜禪讓的事,寫在著作中的是誰呢?

    墨子。

    在孔子之後,墨子的弟子,將墨子的言行,寫入《墨子》著作中。

    其中《尚賢》這一篇提到:「古者舜耕於厲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看標題就知道,尚賢,這是借帝堯的事跡,表達墨子對於君主應該愛護賢才,求賢若渴的主張。

    墨子尚賢的主張,在當時是極度叛逆的,他認為不僅僅是三公這類的大官要選賢能擔任,就連天子,也應該選出最賢者。

    牛逼,若不是他會守城,善於製造軍事器械,這個人一生會被打壓地無比悽慘。

    事必不可能無中生有,孔子掛在嘴邊上,《墨子》付諸於竹簡。

    難道堯真的禪讓於舜?

    這個問題,也有人問過孟子:「堯以天下與舜,有諸?」

    意思就是,堯把天下讓給了舜,有這事嗎?

    孟子就回答了:「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翻譯:住口!蒼髯老賊!天子怎麼能把天下讓給別人!

    那人又問:「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

    意思就是:奇了怪了,然而舜就是得了天下啊,他不是帝堯的兒子,誰給他的?

    孟子說:「天與之。」

    翻譯:天命在舜!

    這就耍流氓了,對此,孟子有一番解釋:「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昔者,堯薦舜於人,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

    很長,大概就是說:天子能推薦合適的人,但不能直接把天下讓給別人。當年堯推薦了舜,天認可了。又公布給天下萬民,民眾也認可了。堯死後,舜守了三年喪,避開了堯的兒子丹朱,跑到了南河之南。結果各部落首領,都不朝覲丹朱,而朝覲舜。該依法審判的事,不找丹朱審判,而找舜去評斷。人人都不稱讚丹朱,而稱讚舜。所以說:這就是天意,於是後面舜就入主中央之國,坐上了帝位。

    哇塞,王莽原來是效仿舜啊。

    其實孟子這裡,間接否定了堯禪讓於舜,因為堯死後,舜守了三年孝,然後遠離了堯的兒子,離開了都城,跑到了南河之南待著,估計是主動外放了自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