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2023-09-19 01:03:29 作者: 雪麗其
    開學之後, 地產公司里也沒有什麼事情需要操心.李蓁蓁除了上學,平時都比較空閒, 她又恢復了每天早上看報紙的習慣.

    這一天,她翻開一份報紙, 突然在上面的兩個版面上, 看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大標題:

    」英國病----把英國拖入墳墓的劊子手!」

    」英國沒病----日不落帝國永不落!」

    李蓁蓁起了興趣,立刻興致勃勃地看起來.

    原來, 第一篇文章,是由英國的一位經濟學家撰寫的.他在文章中, 用了很大的篇幅,說明了」英國病」的現狀,然後就開始大肆宣傳,說」英國病」將會導致英國的徹底衰落.

    而第二篇文章, 是由一位英國的國會議員撰寫的.他痛斥了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說對方是在危言聳聽,胡說八道, 英國是不可能衰落的.

    這兩篇完全不同的文章,都是在討論時下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英國病」.

    話說,英國在二戰之中,雖然取得了勝利, 但實際上卻跟失敗了差不多.不僅元氣大傷,而且世界霸主的地位,也開始動搖.

    二戰之後,英國的經濟和貿易領域, 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欠下了許多戰爭債務,再加上一戰的債務都還沒有還清,所以,英國的經濟開始停滯不前.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三十年,被外界戲稱為」英國病」.

    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的國際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了.

    而另一方面,在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又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結算體系,也就是美元與黃金開始掛鉤,成為了世界上最牛叉的貨幣.

    從此以後,英鎊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逐漸被美元取代了.

    數據顯示,在二戰之後,英鎊兌換美元的匯率,從一開始的1比4.03,變成了現在的1比2.8,跌幅將近三成.

    進入1967年以來,英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經濟十分不景氣.

    報紙上的那個經濟學家,正是看到了這種現狀,引發了內心的擔憂,才發表了那樣一篇文章,企圖喚醒英國人的警覺.

    但是目前看來,持第二種觀點的英國人,還是占了絕大多數.報紙的後面,還附了一個民意調查,表明大多數英國人,依舊認為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於它可能衰落的預言,根本就不願意相信.

    但是李蓁蓁卻知道,那並不是一個預言,而是正在成為事實.

    實際上,進入六十年代,英國的國際地位,就已經大不如前了,應該說是排在了美國和蘇聯的後面.只是英國人向來自大,不願意去接受這個結果而已.

    俗話說的好,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李蓁蓁知道,英國為了保住自己國際」老大哥」的地位,非但沒有採取措施阻止經濟的下滑,反而繼續打腫臉子充胖子,大肆投資海外市場,終於爆發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這個惡果,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徹底地爆發出來.

    在1967年11月18日,英國首相將會宣布,英鎊自動暴跌14.3%,匯率也變成了1英鎊兌換2.4美元.

    李蓁蓁看完報紙之後,就立刻想起了這段歷史.

    此時此刻,在她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自己要發大財了!

    這樣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李蓁蓁又怎麼能夠放過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銀行貸款.

    按照原來1英鎊兌換2.8美元的匯率,李蓁蓁如果跟銀行借出1英鎊,就能兌換到2.8美元.

    等英鎊暴跌之後,1英鎊就只能兌換到2.4美元了.到時候,李蓁蓁只要出售2.8美元,就能獲得1.17英鎊.

    這1.17英鎊,還了原先借來的1英鎊之後,還剩下0.17英鎊的純利潤,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套利空間,利潤率達到了17%!

    這還只是一個最基本的操作,如果再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大槓桿力度,就可以把這個利潤空間,放大許多倍!

    李蓁蓁立刻決定了,要利用即將到來的英鎊危機,狠狠地發一筆橫財!

    這件事情,說起來似乎很輕鬆,但是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

    現在距離11月份,滿打滿算也才不到三個月,時間非常緊迫.

    李蓁蓁於是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儘量把各種情況都考慮進去了,才開始實行.

    不得不說,現在的李蓁蓁,已經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鬥了.她的公司里,還是有許多人可以用的.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註冊公司,並且是離岸公司,註冊得越多越好.

    隨著李蓁蓁的一聲令下,很快這些公司就都註冊好了.註冊的地點五花八門,除了傳統的避稅天堂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巴哈馬群島和百慕達之外,還有美屬薩摩亞群島、以及荷屬安德烈斯群島,等等等等.

    這些公司,一個套著一個,全部都是空殼公司.它們的股東背景,都允許匿名.

    除此之外,李蓁蓁還開通了許多個匿名的國際帳戶,通過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最終達到了混淆控股人的目的.

    做好了這些,第二步就是收購一家信貸額度良好的基金公司.

    這樣的公司,香江本地就有很多.在最近的股災當中,許多基金公司,都已瀕臨破產的邊緣.

    李蓁蓁不在意這些公司本來的實力,只看重它們的信用額度.

    她在中介公司花了大把的金錢,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合意的基金公司,名字叫做PD基金.它的前主人,是一個英國人,最近投資失敗要回英國,就選擇把這家公司賣掉.

    更妙的是,這家PD基金,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公司,也就是場內證券商.它在英國和香江兩地的股市,都開有場內帳戶,這將大大地方便李蓁蓁.

    如果讓李蓁蓁自己去申請會員公司,恐怕再過一年的時間,她也申請不到,因為成為會員公司的條件,非常苛刻.

    而且,倫敦證券交易所裡面,散戶僅僅只有一成,機構投資者才是主力,足足占了九成的比例.所以,擁有會員公司資格的PD基金,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另外,這家PD基金的信貸額度也比較良好,可以只用5%的保證金,就借到15倍的槓桿資金,用來以小博大.

    這就意味著,通過PD基金,這場博弈的利潤率,已經不僅僅是原來的17%了,而是它的15倍,也就是255%!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旦有了利潤,資本就會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能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一切罪行!」現在擺在李蓁蓁面前的,就是255%的利潤誘惑,她又怎麼能不心動呢!

    李蓁蓁把PD基金公司買下來之後,就利用之前註冊的那些空殼公司,層層控股.

    而她在公司里的職位,就只是掌管資金的財務總監.

    PD基金由於瀕臨破產,裡面的工作人員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幾個人,李蓁蓁給他們都發了遣散費,就把他們都打發走了.

    現在,整個公司里,就只剩下李蓁蓁一個人,那當然是不行的,她必須要儘快招聘到合用的操盤手.

    於是,李蓁蓁又馬不停蹄地找來了獵頭公司,通過他們,很快就招聘到了十幾個操盤手,有華人,也有英國人,甚至還有一個美國人.

    對於這些人,李蓁蓁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聽從她的命令,不允許自作主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