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2023-09-18 23:22:28 作者: 夢裡閒人
    她的事兒「磨嘰」大麗經由她啟發的想法卻執行得很利落。

    學校搬遷到了經過重新整修的希望小學,原學校被改建成了宿舍區。

    本來只是招收附近的學生,有了宿舍區之後,竟然連離靠山屯幾十里地的學生都招到了。

    家長們想要重視教育,卻更重視賺錢,放在家裡隔輩人又不會教育,靠山屯小學一下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馬宏學坐車從村里離開的時候,第一批小毛頭拎著行李,叮叮噹噹的住進了校區。

    一年的住宿費四百,每月的生活費一百八十。

    價格一出就有人說酸話:你靠山屯有錢,你朱家有錢,難道不應該像電視裡面的好人一樣一切免費嗎?

    呵,窮,沒錢,一個月生活費八十都是感情價,靠山屯小學只承擔對本村和附近兩個行政村兒童的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不包食宿,不同意您可以不讓您孩子住。

    您要是出去打工連孩子的食宿費學費都沒賺回來,您趁早回來種地,還能陪陪孩子。

    這話不是大麗說的,但總有人很清晰地把這段話傳播出去。

    頭一波招來了不到二十個住宿生,第二年暴漲到了六十人。

    讓大麗意外的是竟然有幾個城裡來的學生。

    城裡已經經過了大下崗風潮,暫時平靜了下來,然而那些失去工作遠走外鄉打工的人,一樣放不下自己家的孩子。

    靠山屯小學各方面都靠譜,教學質量也靠譜,這些人經人介紹,咬咬牙就把孩子送來了。

    孩子多了,事兒就多,朱逸群仿照部隊模式提出了軍事化管理。

    嚴格,嚴格,還是嚴格。

    孩子們著裝統一,床單被罩統一,日用品統一,用得是部隊的那種二層架子床,每間寢室二十人,每個寢室一個寢室長。

    每天早晨六點按時想床洗漱,六點二十操場出早操,六點四十至七點二十分早餐,走讀生七點三十分準時到校在教學區上早自習。

    中午十一點半午餐,十二點至一點二十午休,一點半下午上課,晚上五點晚餐,五點半晚自習,七點統一收看新聞聯播,八點後全員回宿舍學習,九點準時熄燈。

    每個周末給學生們放一場電影,同時組織各種活動。

    因為留守兒童的特殊性,沒有父母親自來接,周末不放假,暑假父母如果也回不來,一樣不放假,在學校里學習。

    也恰好是這一年,國家民辦教師改革,村裡的幾個民辦教師全都轉了正,大麗又從縣裡要來了兩個老師,加上食堂員工,校工,校保安等等,教職工竟然多達十六人。

    這麼多人工支出,加上日常支出,就算是有勸學田,靠山屯小學實際也將將收支平衡,一年隱形支出砸進去兩三萬很正常。

    比起人家家裡有錢了就穿金戴銀住豪宅,大麗覺得自己每年的這份「奢侈」支出,好極了。

    作者有話要說:  閒人被派去守小區了,昨天值班表就出來了。嗯,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了。感謝在2021-08-02 22:42:16~2021-08-04 22:18: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唯落不奈、南禾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6637677、胡同里的貓 20瓶;一隻月亮? 10瓶;虹虹、一顆毛毛桃、妮妮 5瓶;頭條都是英俊又可愛、fromnowon、快樂阿澤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64章

    2000年

    新世紀的到來對靠山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依舊是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

    說起來變化就是家家手裡都有點兒余錢,絕大多數人家蓋了房子,家家開始悄悄的攀比了起來, 有人攀比孩子學習成績的, 就有人攀比孩子上班早賺錢多的,甚至有人攀比起了車。

    村長可以選舉了,但這對靠山屯村毫無影響。

    所有人都對向日漸年邁,卻依舊每天在大喇叭裡面風雨無阻念新聞和天氣預報的馬村長滿意極了。

    這年月村裡的電視普及率已經達到了100%, 再早睡的人家也會在看完天氣預報之後再睡,馬村長的國家大事和天氣預報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可是村里人還是覺得每天不聽馬村長念叨幾句,像是缺點什麼。

    他就像村裡的定海神針, 興許有些人不太喜歡他, 但多數人覺得他就是靠山屯最好的村長了。

    凡事都怕對比,村里又不是真閉塞,對比別村的村長, 他們對馬占山是一丁點兒不滿意的地方都沒有, 甚至害怕他退下來了, 上來個不知根底的,把村裡的大好形勢斷送了。

    「今年咱村中考考上高中的有四個吧?去年考上的是六個, 今年有退步了啊!我聽說朱老三你不想讓孩子念高中?我說你腦子進水了吧?孩子那么小出去打工能掙幾個錢?女孩子又不像男孩子不學習能搬磚, 我告訴你啊,你家姑娘是我姑娘接生的, 你敢犯混我上你家抽你去。」

    馬占山也不管有些事適不適合在大喇叭裡面說, 越說越激動。

    朱老三在家裡聽了一會兒,趕緊的往村委會跑,「三叔!三叔!您可別生氣!我就是那麼一說!孩子考上高中了, 砸鍋賣鐵我也得供。」

    「這還像句人話。」

    村里人樂呵地聽了這一段「親情倫理」大劇,又該幹嘛幹嘛去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