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頁

2023-09-18 23:22:50 作者: 雋眷葉子
    這邊張氏在保著胎,那邊陳母的情況卻急轉直下,雖說花了大把的銀子用了參,依然沒能留住一心要跟著老伴同去的陳母。

    陳父的喪事未了,陳母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咽氣之前,陳母指著張氏的肚子:「保……一定要……生下來!」

    對於婆婆咽氣前留下的最後這句話,開始的時候張氏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直到村里漸漸地出了流言,張氏才知道婆婆這句話的用心良苦。

    婆婆心裡應是早就知道,只要她跟著闔了眼,張氏肚子裡的這個孩子必將被人視過克星。

    張氏知道婆婆臨終的話,是給這個孩子一條活路。

    第554章

    縱使如此,陳燕這孩子還是被村里人視為災星,那三年張氏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公婆過世之後,陳家兩兄弟便分了家。

    陳二林帶走了家裡剩下的所有銀子,又讓陳大林背上二十多兩的外債,將當時只有十二歲的陳嬌直接留給長兄長嫂。

    陳二林拿了銀子之後便帶著媳婦從雜貨鋪里搬進了岳家,直接便讓自己成了上門女婿。

    那三年張氏既要安慰陳大林,說服陳大林繼續讀書,又要照顧陳嬌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還要下地幹活讓一家人不至於餓到凍著,每日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快要將自己當牛使了。

    讓張氏慶幸的是,陳大林心底的那股子心氣到底沒有完全泄盡。

    父母的去世讓陳大林在渾渾噩噩中過了差不多大半年,張燕的出生終於驚醒了陳大林。

    看著剛剛生了孩子不久便打算下地的張氏,再看看整日裡埋頭做繡活貼補家用的小妹,還有拿著小鏟子挖蚯蚓餵雞的兒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兒,陳大林羞愧極了。

    活了二十歲,下地里幹活的次數屈指可數,陳大林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讀書一途了。

    雖說因為爹娘的過世阻斷了他的科舉之路,可那只是暫時的!

    三年孝期一出,便可以繼續他的科舉夢。

    三年孝期說是三年,事實上也就二十七個月。

    離父母去世已經過去了近九個月,也就是說再有十八月,一年半的時間便能出孝了。

    出了孝他便可以趕赴京城參加會試。

    只不過父母之孝是重孝,陳大林沒法再去縣學讀書,那便在家裡讀書,有什麼不懂的找人請教便是。

    陳大林終于振作起來,重新開始讀書了。

    張氏心喜之餘,又添了心事。

    陳家先是老人去世,後便是分家,除了家裡那十幾畝地,身上還背著二十多兩銀子的債。

    雖說這些銀子幾乎全都是從張氏娘家借的,卻也不要還的。

    張氏爹娘就算再疼張氏,再看重陳大林,卻也不能無休無盡地資助陳家。

    畢竟張家也有張家的難處,張氏那個嫂子和弟妹都不是省油的燈。

    既要還欠娘家的債,又要給陳大林籌措進京趕考的銀子,接下來差不多兩年時間裡,張氏都快把自己給熬幹了。

    家裡那十多畝地,其中十畝良田佃給了村裡的鄉親,每年收上來的田租除了留下一家人的糧食,便全送去張家抵債。

    剩下的幾畝沙地,張氏絞盡了腦汁種些稀罕又能賣得出錢的作物。

    張氏忙地里的事,家裡的事便交給了陳嬌。

    爹娘在世的時候,陳嬌被陳家老倆品養得有些嬌氣,不但沒下過地,連廚房都很少進,高興了繡點帕子荷包,繡品換了錢不是拿來買了零嘴兒便是拿來買胭脂水粉。

    爹娘的去世,還有分家時二哥二嫂看著她那嫌棄的臉色,對陳嬌打擊是相當沉重的,卻也讓她成長了不少。

    張氏下地,陳嬌便擔負起照顧侄兒侄女的重擔,從未下過廚房的人也慢慢地學會了做飯燒菜,倒也幫了張氏不少忙。

    陳嬌抽空繡的東西賣得錢也毫不保留地交給張氏。

    陳嬌的突然懂事,張氏是有些心疼的。

    只是張氏能做的也只是偶爾在陳嬌碗裡埋個雞蛋,讓地偶爾開心一下,更多的卻是無能為力。

    如此兩年下來,雖說依然沒能還清債務,陳家人的日子卻也漸漸有了些起色。

    陳母去世之後二十七個月,陳家終於出孝了。

    隨著出孝接踵而來的便是陳大林進京趕考的事情,這是大事,是絕對不能再耽擱的大事!

    只是這個時候陳家除了那十來畝田地,還有欠著的外債,張氏手上只有幾兩可動用的銀子。

    幾兩銀子別說去京城趕考,就是去府城趕考也是不夠的。

    萬般無奈的張氏只得硬著頭皮帶著一雙兒女來到縣城,再次向娘家開口借錢。

    張氏娘家爹娘到底都是疼女兒的,又極為看重陳大林,硬是當沒聽到兒子兒媳們的抱怨,拿了整整一百兩銀子交給張氏。

    張家的兒子媳婦們頓時炸了,瞬間張家便鬧了起來。

    看著兄嫂弟妹像刀子一樣的目光,聽著嫂子弟妹刻薄的話語,也是為了娘家的安寧,張氏咬了咬牙說出了以陳家那十畝良田作押,才暫時平息了娘家的這場紛亂。

    以良田作押借錢倒也不是張氏信口開河,而是在張氏來縣城借錢之前,陳大林的決定。

    雖說這些年陳大林只管埋頭讀書,但是家裡的情況,陳大林心裡還是有數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