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2023-09-18 23:11:13 作者: 禾晏山
    待至傍晚,筵席重新鋪開,用到一半,梅燕回悄悄扯了扯梅燕雙的衣袖道:「姐姐,不如咱們悄悄溜到前頭去罷。」

    梅燕雙道:「作死呢!爹娘要知道了還了得。」

    梅燕回咂了咂嘴說:「我這是為了你好,適才我打發個丫鬟到前頭悄悄看了,說芳哥兒也來了呢。咱們趁人不注意,往前頭躲在屏風後頭看看,若是姐姐萬一能跟芳哥兒說一會兒話,也不枉費天天牽腸掛肚。」

    梅燕雙登時眼前一亮道:「當真?芳哥哥怎會來?他又不是咱們家的親戚。」

    梅燕回點著梅燕雙的腦袋道:「蠢材,蠢材,爹是通判,跟他的爹爹是同僚。如今芳哥哥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也算跟爹爹同朝為官,前來祝賀也理所應當。」

    梅燕雙聽聞吳其芳到了,早已按耐不住,立刻丟了筷子一疊聲催梅燕回趕緊到前頭去瞧心上人。故兩人匆匆忙忙扒了幾口飯,漱了口便往前頭去了。事情湊巧,偏趕上婉玉聽怡人來報,說梅海泉到了,婉玉帶來的小廝跑去吃酒耍錢,一時起了興竟忘了回來,婉玉無法,也只得帶了怡人捏著簪子,悄悄往前院去。

    且說前廳梅海泉到了,因巡撫大人光臨,梅海洲頓覺面上有光,忙不迭將上座讓出,又命重新沏茶,瓜果糕餅也重新換過。廳中內外大小官員富豪鄉紳人人聞風而動,都欲尋個機會與梅海泉攀談幾句。

    吳其芳暗道:「自我從京城回來便極少見過姨丈,偶見一兩面,姨丈待我雖親切,言辭間卻隱含生疏之情。仕達說姨丈要親自給婉妹的婚事做主,姨媽曾露過我家欲上門提親的意思,姨丈臉上也淡淡的。依我看,只怕姨丈嫌爹的官職太小,與梅家不能門當戶對,若我再不竭力表現,只怕這樁婚事難成了。」便一邊盤算一邊向前靠,餘光瞧見自己身邊站著個人,個頭比他略高了半頭,身材亦魁梧兩分,定睛一瞧,卻是楊晟之。楊晟之也看了過來,二人一愣,臉上均掛了絲笑,作揖行禮。

    楊晟之見吳其芳手裡端著酒杯,知他也想給梅海泉敬酒,腦中念頭一轉暗道:「並非所有人都能湊到跟前拜見巡撫大人,這吳其芳是梅大人的侄兒,我若跟他去,必能見著梅大人了。」想到此處,便稱呼吳其芳的表字,笑道:「莫非文擇兄也想給巡撫大人敬酒?不如咱們二人同去。」說著也不等吳其芳發話,便勾肩搭背口中以兄弟相稱,親親熱熱的往前走。

    吳其芳心中不悅,但想到日後到底要和楊晟之同去翰林院做同窗,便只得忍了下來,嘴角堆上笑和楊晟之寒暄。

    待走到梅海泉跟前,吳其芳先舉了酒杯道:「侄兒敬姨丈一杯。」說罷一飲而盡。梅海泉舉起酒杯抿了一下,便又放了下來。

    吳其芳又道:「侄兒聽說姨丈近來每每為河務操勞,實乃辛苦。侄兒只盼能為姨丈分憂,這些時日也勘察了河務,寫了一篇文章,還請姨丈不嫌愚笨拙劣,多多指教斧正。」說著從袖中掏出一個信封遞了上去。

    雙生女正躲在大廳左旁屋的屏風後面,透過屏風的縫隙向外瞧,梅燕回見狀在梅燕雙耳邊低聲道:「瞧瞧,芳哥哥果然是個有大才的人,竟能為了什麼合物分物的寫個文章出來。」梅燕雙見到心上人喜得滿目通紅,聽梅燕回這麼一贊,心中愈發歡喜起來,只一徑的往外看,生怕看不夠。

    此時婉玉和怡人正躲在前廳後房門後頭往裡面偷看,見吳其芳將信封呈了上去,怡人低聲道:「表少爺真真兒是個有心的人,連老爺為何事操勞都一清二楚。」

    婉玉道:「他天天跟達哥兒混在一處,爹爹煩心什麼他怎麼會不知?只是他偏挑此時,顯是胸有成竹,想大展奇才了。」

    梅海泉這些時日正為河防費心煩惱,聽吳其芳這般一說,當下有了興致,立刻展開讀了一回,只覺條理清晰分明,歸結精準,又詳細列出解決之道,顯是費了一番功夫,當下對吳其芳不由刮目相看,隨口指了當中幾處詢問,吳其芳侃侃而談,對答如流。梅海泉不由微微點頭。暗道:「吳其芳倒是個可塑之才,唯性情跟達兒一般,略浮躁了些,但天資聰穎,又勤奮,若是好好雕琢,自有一番前程。看才華,婉兒嫁與他倒也不委屈了。」

    梅燕雙看在眼中又是歡喜又是焦急,心中既盼著吳其芳才華出眾鶴立雞群,又恐梅海泉將他相中,做了乘龍快婿;婉玉則一心惦念著將簪子還與楊晟之,眼光一掃,只見楊晟之正站在吳其芳身邊,垂著眼帘,面帶沉思之色。

    梅海泉道:「依你之見,年年汛期河堤崩垮,是因防汛不力?」

    吳其芳道:「正是,年年防汛,但仍年年洪災,必然因防汛不利。古語云『以河治河,以水攻沙』,若是能興修水利,引導疏通,防汛得當,洪災自然便少了。」

    話音未落,卻見楊晟之跨一步上前,躬身作揖道:「下官不才,與吳大人所想相左。」

    梅海泉見是楊晟之不由一愣,他早已對楊家人厭惡到了十分去,唯對楊晟之印象稍好些,因說道:「但說無妨。」

    楊晟之繼續躬著身作揖道:「下官想說個故事打比方:東縣和西縣均知夏季雨水豐沛,恐有決堤之災。東縣知縣將朝廷撥下的銀兩盡數用於河務之上,每日與百姓一同修築河堤。西縣知縣則將銀兩用於賄賂上峰,根本未將河防放在心中。待夏季將至,洪水決堤,東縣河堤固若金湯,百姓安居樂業。西縣江口決堤,百姓流離失所,此時西縣知縣極其英勇,與百姓一同抗災。因西縣受災嚴重,朝廷又撥了大筆的銀子下來,西縣知縣又貪了一筆,繼續用銀兩賄賂上峰。後州府提拔考核優秀官吏,西縣知縣因使了銀子,又在抗災中政績優良,被朝廷提拔為知州,而東縣知縣仍是知縣罷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