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2023-09-18 15:32:44 作者: 素昧平生
    ……

    上溝村。

    蘇葉正愁著村里高素質的勞動力太少了,光靠每年畢業季吸納高中畢業生還遠遠不夠。高中生畢竟還是菜鳥,凡事都要人教、要人帶,機械廠直接送了他們二十個技術員,直言送他們用兩年。

    這簡直是意外之喜,這真是剛想打瞌睡就有人遞上枕頭,直接解決了蘇葉的燃眉之急。

    一個現代化的果汁廠經營起來很困難,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何老師天天和大夥抱怨,現在他們就是盲人摸象,瞎琢磨著幹活。大家既沒有技術經驗、也沒有管理經驗,像家庭作坊式經營短時間能賺錢,卻無法長久。人人都清楚,可是村子盛產水果,沒有人會願意放棄果汁廠這條路子。

    這些技術員一來,學習兩周馬上派上用場。他們設計了一條新的流水作業線,制定和規劃了標準化生產的每個步驟,搞得像摸像樣的,上溝村的果汁廠終於洗掉了身上的泥巴味,有點像城裡的廠子了!

    老支書樂得直拍手,果汁廠可是村裡的金蛋蛋,它能搞起來就離紅紅火火的日子不遠了!他連連和兒子馬根生直嘆:「跟著聰明人一塊做事很實在。」

    蘇葉叮囑他們要送糧食給機械廠,送千八百斤的糧食雖然看起來多,可是人家眨眼就把珍貴的勞動力送給他們了,這是花再多錢都買不到的東西,有經驗的老師傅哪裡肯屈尊紆貴來鄉下這個破地方工作?

    第118章

    蘇葉依葫蘆畫瓢扮成老嫗, 指點村民到上溝村要種子。

    馬根生大清早被學生吵醒,發現村子外面來了一群村長和生產隊長。各個村長都表示想要上溝村「借」點糧種。他納悶地問:「咋回事?」

    這幫人怎麼會知道糧種的事情?馬根生還以為他們村評上了全國模範村,四面八方的「鄰居」都來慶祝, 誰知道根本不是。他們是來「借種下地」的!

    這些人把村口擠得水泄不通,馬根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去請示阮儒良。

    他把這件事說給阮儒良聽, 感嘆道:「誰家沒點困難, 還借種種地怎麼那麼能耐呢!咱們村的糧食也不多!」

    阮儒良聽到消息, 思考片刻跟馬根生討論說:「我們可以賣點種子給他們。」

    前幾天阮儒良還擔心糧種推廣太慢, 這不瞌睡正好趕上遞枕頭了嗎?

    馬根生臉上的詫異差點掛不住, 他們村可不是專門做慈善的!這種慈善的事有一次就夠了,再來第幾次他們就要喝西北風了。

    阮儒良把其中的道理掰碎了細細講給他聽,「你不要只顧著眼前,要看長遠一些。我們村的糧食單單自己吃還算富足, 但要供給一個縣、一個市卻遠遠不夠。但如果整個縣、整個市都像我們這樣呢, 饑荒不是很快過去了嗎?」

    馬根生瞬間明白了阮儒良的用意。

    他馬上跑去幹活,點了幾個人一塊去糧倉搬種子。賣種子的時候他掏了一張紙塞到他們兜里,小聲地貼耳叮囑:「這是種植方法,回去之後你們都給我把嘴縫緊了,縫得嚴嚴實實的!你們就當來討糧食吃了,知道嗎?」

    上溝村的政策是保密的,但是架不住隔壁幾個村鬧饑荒,求到了他們家門口。上溝村出於人道主義精神慷慨地掏出糧食援助友鄰, 他們從嘴裡擠下口糧把它拿來種地, 有啥毛病嗎,沒啥毛病!

    簡直是感天動地!

    馬根生也不是自私的人,自己能吃飽穿暖, 隔三差五加頓肉改善伙食,出到外面一看周圍全都是鬧饑荒的窮人,窮得賣兒賣女討生活的農民,他心裡滿不是滋味。他的想法和阮儒良一樣樸素,要是全國各地早早種上他們村的高產種子,普天下所有農民都吃飽穿暖,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劉剛聽說別的村哭窮來村里借糧食,壓根沒把「南德道人」和借糧食聯繫在一起。畢竟這年頭借糧食的人太多了,前段時間他們村也接濟過機械廠,賣了不少糧食給他們。

    附近幾個村的農民拿到了仙人指點的「仙種」後,那是恨不得當成自個兒的祖宗一樣供起來。生產隊幹勁十足,一群人經常熱情高漲地拉著牛犁田,一到春分就準時播種,幹得眼睛都快紅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自己種的是高產糧食,他們只知道這是能帶給他們「幸福」的仙種。

    在這種精心的料理之下,第一季度的糧食成熟了。當他們挖開地底下的紅薯,紅薯的產量節節往上跳,每畝地產量直逼八千斤。所有農民驚喜的眼淚直在框裡打旋兒——

    他們直接被它的產量嚇到了,怎麼會有這麼爭氣的種子,種一畝頂別人種三畝?

    ……

    1962年夏季開始,報紙上各地上報的糧食高產數據噌噌地飛漲,一個村子紅薯畝產六千斤,另一個村子馬上報畝產七千斤,過了段時間又有畝產八千斤的報導,看得人都麻木了。到夏季的尾巴,有一個叫「上溝村」的村子,爆出了紅薯畝產萬斤的新聞,全國上下都轟動了。

    大夥有了一種回到了幾年前「大躍.進」的荒謬感,但夏季結束後城鎮市民們忽然之間發現自己買得到糧食了,供銷社隔三差五地上精細糧。以前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有的大額供應,現在每天都能看得著,只要肯去排隊一準買得到。

    揣上糧票、帶上小板凳,街坊鄰居坐著嘮嗑家長里短,一壺茶喝完了糧食也就到手了。

    每天供銷社門口排起熱熱鬧鬧的長龍,工廠次第復甦,首先喘氣活過來的是一批食品、副食品工廠,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充足,機器轟隆隆地響了起來,馬力十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