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頁
2023-09-17 21:36:05 作者: 關烏鴉
輿論從不冷漠,也從不理智。
阿梅目光呆滯地看著屏幕,仿佛自己又一次目睹了韓覺黑客事件後的輿論變化。
當時韓覺和翁楠希聯手把李澤彬的真面目揭穿,大眾將翁楠希奉為女神,把韓覺視為真性情,好一頓夸。結果後面黑客把所謂從韓覺電腦里找到的視頻發出來後,由於裡面涉及到了未成年,所有人都拋去了理智,恨不得韓覺立刻去死。有人咒罵著韓覺,也連帶著嘲諷了章依曼。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渾水摸魚。真相是什麼樣,到底有人在乎嗎?
阿梅看著電腦屏幕,看著《黑鏡》,也看著放映著《黑鏡》的這塊屏幕。她在心裡不斷發問,到底什麼是媒體,什麼是新媒體,依託於科技的發展,他們這些跟著一起變化了的新聞從業者,到底在怎樣一種存在,跟過去傳統記者的區別又在哪裡。
《黑鏡》【國歌】還在繼續。
首相被輿論逼到了絕境,他最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能抓住劫匪,中止這場鬧劇。然而行動小組按照線索施行抓捕的時候,最後也沒能抓到劫匪,撲了個空,唯一的收穫只有一個膽大不怕死來偷拍的記者。
首相寄予厚望的抓捕行動也慘遭失敗。在輿論的逼迫和黨派的威脅下,他最後只剩妥協這一種辦法了。
當官方通過電視宣布,首相將按照綁匪的要求,行不雅之事的時候,人們像是共同促成了一件期盼以及的喜事,紛紛聚到了電視機前面,等著收看這種史無前例的事情。官方建議群眾關掉電視不看,但沒一個人將電視關掉。
幾個外景的鏡頭切換,那些繁華的地段,熱鬧的景區,全都空無一人。
整個國家仿佛死了一般安靜。
下午四點,首相在全國各地響起的歡呼聲中,準時出現在了千千萬萬台電視屏幕里。
……
……
當看到故事裡的首相開始按照綁匪的要求時,王慶均感覺自己的心臟被狠狠攥緊了。
這是藝術的力量,是畫面的力量,是故事的力量。
因為他覺影片裡有其他更為醜惡的東西。
王慶均最受震撼的不是狂風暴雨的畫面,而是那一張張目睹這個畫面的群眾的臉。
韓覺並沒有像其他分級電影一般去仔細呈現那個極具話題性的場面,而是把鏡頭緩慢地掃過了廣大圍觀群眾的臉,兩遍。這一段的畫面是灰暗的,悲涼的管弦樂緩緩奏鳴,好似正哀悼著一場舉國之殤。鏡頭集中在一個個觀眾的臉上,緩緩掃過,有的人一臉狂熱地盯著電視,有的人偏過頭去卻又忍不住把視線對準電視,有的人目光平淡,有的人帶著閃爍的笑意,有的人不忍直視,有的人目瞪口呆……
這樣的畫面簡直讓人不寒而慄,心裡只感到無比淒涼。
所謂的【國歌】,其實就是民眾的聲音。民意是無名氏,是千百種聲音的組成,置身其中的人不需要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承擔責任。因為無名,所以無由指控。
但是可笑的是,公主竟然在首相開始直播的半個小時前就被釋放了出來,可是沒有一個人發現。因為全國上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涌在電視機前等著看首相進行這一場醜陋猥瑣惡作劇式的拯救。
後來所有的真相出來:綁匪是個藝術家,他綁架的不是公主,而是綁架了整個國家的人陪他進行一場測試,一次行為藝術。公主也沒有被割手指,那截斷指是藝術家自己的。
在整個故事裡,民眾滿足了獵奇心理,皇室尋回了珍愛的公主,政府的公職人員各自相安無事,公主在事件以後仍然以完美人設站在台前,受盡簇擁與矚目,依舊活得風生水起。甚至那位藝術家的綁架行為,還被冠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部偉大藝術品」的名號。
而整個事件最純粹的受害者,只有那個首相。而可憐的首相在這件事之後也被迅速拋棄——一年後的支持率只比往年高了百分之三。
故事的結局,是首相和妻子攜手回到家,門剛一關上,妻子不顧丈夫的挽留,冷漠地獨自上樓,只留首相在樓梯前呆呆地佇立著,肩膀無力地垮下來。
王慶均來不及回味屏幕里自己那充滿了情緒的背影,他躺在沙發上回味【國歌】,細數影片裡究竟有多少次機會其實能夠讓首相不走到最後那般地步。
一次是媒體的公布。如果沒有大規模的轉發,不會引起集體情緒。如果引起了集體情緒,官方主流媒體竭力引導,後來也就不會引起野蠻圍觀。
一次是替身的暴露。如果替身演員沒有被拍照發到網上導致暴露,那麼公主被割手指的假視頻就不會出來,民眾的情緒就不會被點燃。
一次是開播前三十分鐘。如果人們不去圍觀而是關注於有用的行動,那麼被提前釋放的公主就會被發現,最後也就可以避免首相受辱。
明明有那麼多次挽救的機會,可是偏偏,偏偏,怎麼就走到了最後那一步呢?
王慶均嘆了一口氣,又聯想到了韓覺,進而想到了韓覺的這部《黑鏡》。
自己在《黑鏡》里的表現前所未有的好,王慶均問自己可惜嗎?
在看的前五分鐘裡覺得可惜,但現在看完,好像不怎麼可惜了。
他隱隱感到慶幸,覺得自己能夠參演這樣的片子實在是太好了。且不說《黑鏡》必然會成為經典,自己這個干豬的首相,也將成為代表性角色。